[TOC]
# 邏輯判斷的結果是什么呢?
>比較返回的結果只有2個,`true ` 或 `false` 這兩 布爾值, 但凡能產生一個布爾值的表達式就叫`布爾表達式`
>Python中布爾類型, 布爾類型用 整數 `int ` 表示
>返回 `false` 的
```
1>2
1<2<3
42 != '42'
'Name' == 'name'
'M' in 'Magic'
number = 12
number is 12
```
# 如何根據判斷結果選擇不同操作?
>使用選擇結果可以實現根據結果選擇執行不同操作!
## 單如果

## 如果..否則

## 如果...多或者...否則

## 嵌套
# 生成隨機數
Python自帶隨機數模塊! 導入后既可用!!
```
import random
print('0到1之間的隨機數',random.random()');
```
- 猜大小游戲
- 人機猜拳游戲
# 循環
## 為什么使用循環!
重復寫代碼是一種浪費!

## while循環

```
#while循環,只要條件成立就一直做
count =1;
while count<=100:
print("第{}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format(count))
count +=1
```
## 循環終止
**break關鍵字**
**案例**
1. 打印1-100的和
2. 打印1-100的偶數和
3. 實現用戶3次輸入密碼提示密碼輸入錯誤!假設默認密碼為123
4. 模擬取款機,每次操作完詢問是否繼續操作!

5. 循環實現一次創建10個文件 ,不需要使用函數!

## for in 循環
for循環,先看一個簡單案例,把字符串中的每個字符都打印出來.
可以通過索引把每個值都值都拿出來
```
# for in
str1 = 'hello Word'
for s in str1:
print(s)
#歌曲列表
songList = ['歌曲A','歌曲B','歌曲C']
for s in songList:
print(s)
```

- `for` 關鍵字, 后面緊接的是可以容納 `每個元素`的變量名,至于起什么名字,自己定,切記不要和關鍵字重名
- 在關鍵字 `in` 后面所對應的一定是具有可`迭代性iterator` 或者說像列表那樣的集合形態的對象,既可以連續的提供其中的每個元素的對象
深入理解問題:

>這里需要一個內置函數 ----range(數字1,數字2), 該函數中的括號中填上數字就可以得到一個具有連續整數的序列
```
for num in range(1,11): #生成1-10的列表,不包含最后一個
print(str(num)+ ' +1 = ' , num+1)
```
## 通過序列索引迭代
>另外一種執行循環的遍歷方式是通過索引,如下實例:
```
fruits = ['banana', 'apple', 'mango']
for index in range(len(fruits)):
print '當前水果 :', fruits[index]
print "Good bye!"
以上實例輸出結果:
當前水果 : banana
當前水果 : apple
當前水果 : mango
```
以上實例我們使用了內置函數 len() 和 range(),函數 len() 返回列表的長度,即元素的個數。 range返回一個序列的數。
## 循環嵌套-久久乘法表


## break 和conta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