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強國的命運都受兩個因素支配——內在的和外來的沖突,也就是所謂【革命】與【戰爭】!
一個國家如果不是因為衰弱,就絕不會主動謀求和平;
而使它們衰弱得最快的,正是所謂的【安全感】!
——《西方軍事史》約翰.富勒
* * *
關于這個話題,早在“塔利班席卷阿富汗的時候”,俺就在思考了(那時候還沒寫博客)。開博之后,幾次想寫這個話題,都忍住了。因為俺不太愿意在博客上談論宗教話題——這類話題非常容易引發口水戰(陷入無休止無意義的罵戰中)。
但是前不久發生了“《查理畫報》慘案”和“尼日利亞大屠殺”(關于前者,大伙兒應該都知道了)。終于促使俺下決心把這個話題聊一聊。
事先聲明:
如果你是個穆斯林,本文的某些言論可能會讓你覺得不爽。你可以選擇不看這篇。如果你非要看,并且覺得自己的宗教情感受到傷害,那俺也只能說抱歉,僅此而已。
如果有人要跟俺辯論“言論自由的限度”,建議先去看《[政治常識掃盲:澄清“言論自由”的各種誤區](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02/freedom-of-speech.html)》
## ★伊斯蘭教的起源——“亞伯拉罕宗教”的分支
要聊“伊斯蘭教的極端主義”,當然要先聊“伊斯蘭教”本身。所以咱們先從“起源”開始聊。
其實伊斯蘭教可以算是基督教(以下凡是提及“基督教”,均指【廣義的】“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本家兄弟——對這點,估計有很多人并不太清楚。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個宗教都給予《舊約圣經》中亞伯拉罕(也有譯作“易卜拉欣”)以崇高地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承認亞伯拉罕是他們的共同祖先。故而,這三個宗教都算是“亞伯拉罕宗教”(更多介紹參見“[維基詞條](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4%BC%AF%E6%8B%89%E7%BD%95%E8%AB%B8%E6%95%99)”)
在伊斯蘭教的教義中,承認基督教的若干先知(比如:亞當、亞伯拉罕、摩西、耶穌)。與基督教的差異在于:伊斯蘭教認為穆罕穆德是最后一個先知,也是最偉大的先知(超越之前的所有先知)。
雖然穆罕穆德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但是在伊斯蘭教的教義中,并不是這么說的——其教義認為:穆罕穆德并不是“創教者”,而是“復興者”。他復興的是流傳已久的“一神信仰”。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穆德的高明之處——他沒有從零開始,創立一個新的宗教,而是選擇性地繼承了基督教的很多教義。因為在他創立伊斯蘭教的時候,基督教已經具有相當規模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
## ★伊斯蘭教的分支
創始人穆罕穆德死后沒多久,伊斯蘭教分裂為“遜尼派”和“什葉派”——這是目前伊斯蘭世界最大的兩個分支。后來還衍生出一些小分支(比如“蘇菲派”)。
為啥伊斯蘭教會分裂,這里面又是一大段故事,為了不浪費口水,這段就不細聊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維基詞條(在“[這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B%80%E8%91%89%E6%B4%BE)”)。
## ★教法——伊斯蘭教與其它主流宗教的關鍵性差異
### ◇伊斯蘭教獨有的“教法”
俺個人認為,“伊斯蘭教法”(又稱“沙里亞/Sharia”)是伊斯蘭教區別于其它主流宗教的關鍵。除了伊斯蘭教,其它主流宗教都沒有“教法”這一說。因此,這玩意兒可以算是“最具伊斯蘭特色的”。
每個主流宗教都有自己的一些清規戒律(比如“佛教、基督教、猶太教”都有)。除了伊斯蘭教,其它主流宗教的這些清規戒律,僅僅是“道德”層面,而不是“法律”層面。因為是道德層面,所以不具有強制約束力。比如說天朝的佛教徒禁止“酒色”,如果某個信徒真犯了戒律,頂多被批評或者逐出宗教團體。
而“伊斯蘭教的教法”就不僅僅是“道德層面”的約束,而是“法律層面”的約束。信徒如果違背了“教法”,后果很嚴重——可能連小命都不保(待會兒還要聊這點)。
“教法”有兩個主要來源,分別是:《古蘭經》和《圣訓/圣行》(Hadith)。《古蘭經》在伊斯蘭教的地位,如同《圣經》在基督教的地位。所謂的“圣訓/圣行”,也就是創始人穆罕穆德本人(被記錄下來)的言行。
### ◇“伊斯蘭教法”的延伸——“教法學”(費格赫)
由于《古蘭經》和“圣訓/圣行”都是老古董(已經上千年的歷史),不能與時俱進了。某些新的社會現象,可能無法在《古蘭經》和“圣訓/圣行”中找到判斷依據。咋辦捏?
于是就從“教法”中衍生出“教法學”(音譯“費格赫”)。“教法學”包括兩方面:“釋法”和“教令”。
所謂的“釋法”,就是穆斯林中的法學家,采用“類比”和“尋求共識”的方式,從“教法”中衍生出相關的判斷依據。
所謂的“教令”,就是某個單獨的伊斯蘭學者/教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發布對“教法”的解釋。這玩意兒,類似于“普通法”里面的“法律意見書”。
通過上述介紹可以看出:“教法學”是因人而異的(每個法學家對“教法”的理解會有差異)。因此,“教法學”必然會形成各種流派。目前主流的教法學流派,遜尼派包括“哈乃斐派/Hanafi、罕百里派/Hanbali、馬立克派/Maliki、沙斐儀派/Shafi'i”;而什葉派采用的是“賈法里派/Jafari”。
### ◇這些清規戒律的層次
上面聊了一大堆清規戒律,大伙兒看完可能有點暈。這些規矩,大致可以理解為從內到外的4個層面(越里面的層次,權威性越高):
1\. 《古蘭經》
2\. 圣訓和圣行
3\. 釋法
4\. 教令
### ◇這些清規戒律的覆蓋面
說到“覆蓋面”,這是伊斯蘭教與其它主流宗教的又一個顯著差異。
伊斯蘭教的清規戒律(“教法”和“教法學”),其覆蓋面遠遠超過其它幾個主流宗教。不僅包括國家大事(政治、外交),還包括日常生活的瑣事——稱得上“事無巨細”。
更夸張的是,連某些【不存在的】事務,都有對應的清規戒律。比如說:公元8世紀的時候,哈乃斐教法學派就詳細規定了“乘坐飛行器進入麥加應該如何報關”——第一次看到這段,俺腦海里首先冒出來的印象就是“吃飽了撐得”。
另外,伊斯蘭教的這些清規戒律,不僅僅是用來規范伊斯蘭教的信徒(穆斯林)——在某些伊斯蘭國家,連不信教的人,也要受到這些清規戒律的約束。
### ◇伊斯蘭教獨特的“叛教”概念,以及嚴厲的處罰
如果一個穆斯林【不】遵守教法,這種行為被視為“叛教”。(請注意:這一定義受到所有教法學派的一致同意)
根據“伊斯蘭教法”,“成年男性叛教者”會被處死;對“成年女性叛教”,不同的“沙里亞”派別,懲罰的措施略有差異(有的是“死刑”,有的是“囚禁直到她重新信仰”)。對“未成年人叛教”,先囚禁到其成年,然后處罰。
關于“叛教”的更多介紹,可以參見“[這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9B%E6%95%99_%28%E4%BC%8A%E6%96%AF%E8%98%AD%E6%95%99%29)”。
其它主流宗教,都有比較寬松的“進入和退出機制”。通俗地說就是:你有“信”的自由,也有“不信”的自由。但是伊斯蘭教就完全不同了:
1\. 你如果出生在穆斯林家庭,你天生就是穆斯林(也就是說,天生就喪失了“選擇的自由”);
2\. 你一旦信了伊斯蘭教,就不能退出。穆斯林如果【自愿】放棄信仰,視作“叛教”(受脅迫而放棄,不算)。
由上述可知:伊斯蘭世界,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宗教信仰自由”。俺估計:大部分推崇“古典自由主義”的人,都不會喜歡這個宗教。
### ◇小結
俺為啥要花這么多口水來談“伊斯蘭教法”?因為**這種獨特的教法,正是孕育“極端主義”的土壤**。
## ★伊斯蘭教如何看待“異教徒”(非穆斯林)
### ◇異教徒如同“二等公民”
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而不信伊斯蘭教的人,被稱為“[卡菲勒](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A1%E8%8F%B2%E5%8B%92)”。
“卡菲勒”還分兩種:“有經人”和“非有經人”。
前面俺提到“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淵源。因此,穆斯林對這兩個教的信徒,還是比較客氣的,稱這兩個宗教的信徒為“有經人”。在伊斯蘭教國家,“有經人”也被稱為“齊米”(Dhimmi),意為“被保護者”。在少數伊斯蘭教的國家,“齊米”也包括印度教信徒和佛教信徒;但大多數伊斯蘭國家,“齊米”只包括“基督教和猶太教的信徒”。
既然“齊米”是“被保護者”的音譯,也就是說,在伊斯蘭教的國家,“齊米”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財產是受到保護的。代價是必須繳納“人頭稅”(吉茲亞)。
“齊米”雖然受到保護,但在伊斯蘭教的國家,形同二等公民,受到諸多限制,比如:
1\. 不能穿綠色衣服、不能騎馬
2\. 法庭上作證的證詞,效力低于穆斯林
3\. 不能建【新的】宗教場地、宗教場地的建筑不能高于清真寺
4\. 不能公開傳教、在公共場合不能誦經
5\. 不準擁有和使用武器
### ◇無神論者連“二等公民”都不如
剛才聊的是“齊米”,除了“齊米”之外的異教徒,“人身安全和私有財產”是不受保護的。
前面提到——不同的伊斯蘭教國家,對“齊米”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伊斯蘭教國家,“齊米”都【不包括】“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
### ◇圣戰(Jihad)
在伊斯蘭教中,“圣戰”又稱“杰哈德”,該詞匯有專門的定義,切不可望文生義。
在【主流的】伊斯蘭教教派中,“圣戰”一詞包括幾種不同的層次:
1\. 最高層次是所謂的“心之圣戰”——強調心靈自我凈化。
2\. 中間層次是“舌之圣戰”(言語的圣戰)——指“勸善戒惡”
3\. 最低層次是“劍之圣戰”(軍事的圣戰)——這才是大多數人望文生義的理解。
即使是最低層次的“軍事圣戰”,主流教派強調的是“防御型圣戰”。也就是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更多介紹可以參見“[這個維基詞條](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96%E6%88%B0)”)
但是在“極端教派”那里,則側重于強調“軍事圣戰”,甚至提出“進攻性圣戰”(后面會提及這玩意兒)。
## ★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演化——“原教旨主義”、“薩拉菲主義”、“瓦哈比主義”
### ◇啥是“原教旨主義”(Fundamentalism)?
首先要澄清的是:“[原教旨主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E%9F%E6%95%99%E6%97%A8%E4%B8%BB%E7%BE%A9)”這個說法,并不限于伊斯蘭教,其它主流宗教也有。
所謂的“原教旨主義”,就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宗教經文和教義”。比如“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他們就真心相信《創世紀》所說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真實發生的。不論是(廣義的)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都【不是】主流。比如說:主流的基督教神學家,會把《圣經》里面的很多故事看作是勸人向善的寓言故事。
雖然各大主流宗教都有自己的“原教旨主義”,但是影響力最大的,是伊斯蘭教的“原教旨主義”。
再次澄清:“伊斯蘭教的原教旨主義”也不一定都是崇尚暴力的激進派,也有崇尚和平方式的溫和派。但由于激進派更容易獲得關注,所以激進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相比溫和派而言)。
### ◇啥是“薩拉菲主義”(Salafism)?
“[薩拉菲主義](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lafi_movement)”是“遜尼派原教旨主義”的一個分支。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伊斯蘭教歷史的早期。其主張可以大致理解為“復古主義”。該流派認為:如今的伊斯蘭世界已經被世俗和西方玷污了,必須退回到純潔的穆罕穆德時代。
“薩拉菲主義”在近代逐步流行,主要原因是:工業化革命之后,歐洲(后來是北美)成為世界的重心,伊斯蘭文明逐步被邊緣化了。這自然引發了很多信徒的不滿。于是他們就把問題歸咎于“世俗化對宗教的污染”。
很多比較極端的伊斯蘭流派,其理論中都可以看到“薩拉菲主義”的影子。比如“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知名的理論家[賽義德·庫特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9B%E4%B9%89%E5%BE%B7%C2%B7%E5%BA%93%E7%89%B9%E5%B8%83)(Sayyi Qutb)——此人是“進攻型圣戰”([Offensive Jihad](https://en.wikipedia.org/wiki/Offensive_jihad))的鼓吹者,并創立了“庫特布主義”。其思想體系中,充斥著明顯的“薩拉菲主義”傾向。
當本·拉登因為“911事件”遭受伊斯蘭教主流派別的批評時,本·拉登引用了庫特布的“進攻型圣戰”來為自己辯護。

(庫特布及其代表作《里程碑》)
不過捏,庫特布還不是最極端最激進的。所謂“強中更有強中手”,比庫特布還牛逼的是瓦哈比(而且時間上更早)。
### ◇啥是“瓦哈比主義”(Wahhabism)?
“[瓦哈比主義](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hhabism)”是18世紀才興起的極端流派,創始人是“穆罕默德·伊本·阿布多·瓦哈比”(也有譯作“瓦哈卜”)。
該教派的主張大致有4個部分:
1\. 回到穆罕默德時代,回到《古蘭經》中去(第一部分其實就是“薩拉菲主義”)
2\. 凈化信仰(唯一神論、唯一崇拜)
3\. 反對各種異端行為(如世俗化、圣徒圣墓崇拜、什葉派、蘇菲派等)
4\. 恢復“伊斯蘭教法”的演繹制度
從其主張來看,“瓦哈比主義”是在“薩拉菲主義”的基礎上,變得更加極端和保守。為了讓大伙兒體會一下該教派的極端之處,舉個例子:
“瓦哈比主義”認為,凡是不遵守該教派規矩的,都是“叛教”。前面說了:“叛教”是要處死的。所以激進的“瓦哈比分子”,不光會殺異教徒,連本教的穆斯林,(如果不遵從“瓦哈比教義”),也照殺不誤(本文下一章節會介紹這幫屠夫的壯舉)。
被“瓦哈比教義”視作異端的,至少包括如下:
1\. 所有的什葉派,所有的蘇菲派(因為瓦哈比本身是遜尼派,而遜尼派跟這兩派的理念有沖突)
2\. 所有“紀念先知”的行為(連“穆罕默德”也不允許紀念)
3\. 所有“偶像崇拜”的行為(即使崇拜“穆罕默德”也不允許)
4\. 所有“向先知祈禱”的行為
5\. 所有“紀念死者”的行為(連“立墓碑”也禁止)
6\. 所有“違背唯一王權”的行為(瓦哈比派鼓吹“唯一的統治者、唯一的權威、唯一的清真寺”,如果穆斯林服從其它的領袖,就被視作“異端/叛教”)
(關于該教派的更多介紹,可以參見“[這個詞條](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hhabism)”)
## ★“沙特家族”與“瓦哈比主義”的結盟——沙特王國的前世今生
### ◇歷史
本來捏,像“瓦哈比教派”這么極端的教派,必然會引起公憤,是沒有希望坐大的。但是“瓦哈比教派”趕上了一個歷史的契機——阿拉伯半島的動蕩不安。
18世紀的時候,阿拉伯半島還沒有統一。沙漠里流竄著大大小小的貝都因部落(游牧民族)。于是捏,瓦哈比就勾搭上了當時的一個軍閥——伊本·沙特(Muhammad ibn Saud)——沙特部落的酋長。雙方在1744年簽訂了“沙漠條約”。大致內容就是:沙特部落為瓦哈比本人及其信徒提供軍事后盾。而瓦哈比則為沙特部落提供精神支柱。
(該條約稱為《德拉伊耶協議》,參見[這個維基頁面](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7%89%B9%E9%98%BF%E6%8B%89%E4%BC%AF%E7%BB%9F%E4%B8%80))

(左二是伊本·沙特,右二是瓦哈比)
【補充說明】:
**某個仔細的讀者在評論中指出,這張照片可能是假的。**因為瓦哈比死的時候,實用型的照相技術尚未出現。并且照片中的另外一人,生活的年代不一致。
雙方結合之后,很快就橫掃整個阿拉伯半島,并建立了一個不算小的王國——[第一沙特王國](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rst_Saudi_State)(也稱“前沙特王國”),面積覆蓋了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為啥能這么快就橫掃半島?有俺認為有兩個原因:
1\. 瓦哈比教派的洗腦效果,遠遠好于其它教派;士兵的戰斗力也會比較強。
2\. 由于瓦哈比分子的殘忍,讓周邊的部落恐懼,于是主動臣服(比如后面提到的“麥加”)。

(“第一沙特王國”的版圖)
為了說明瓦哈比的殘忍,舉幾個例子:
舉例1——卡巴拉屠城
1801年,伊本·沙特攻下什葉派圣城卡巴拉(如今伊拉克境內),之后立即屠城(連婦女小孩都無一幸免)。除了屠城,還把城內所有陵墓統統搗毀(包括穆罕默德外孫侯賽因的陵墓,此人是什葉派非常重要的伊瑪目)。完事之后,伊本·沙特宣稱:“我們占領了卡巴拉城,屠宰并奴役了那里的人,然后向萬世的真主安拉禱告,我們沒有歉意,只有一句話:‘這就是異教徒的下場。’”
舉例2——破壞麥加圣地
1803年,麥加圣地在恐懼之下,主動投降伊本·沙特。然后瓦哈比分子把麥加所有的清真寺、所有的陵墓、所有的古跡,全都搗毀了。(此情此景,不禁讓俺想起文革時期,紅衛兵的“破四舊”)
由于沙特王國實在太囂張了,當時的“奧斯曼帝國”(也是伊斯蘭教)看不下去了,1812年開始出兵攻打沙特王國。沙特王國戰敗,在1818年宣告滅亡。
第一沙特王國雖然滅亡,但是奧斯曼帝國沒有把沙特家族趕盡殺絕。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后來沙特家族又搞了個“[第二沙特王國](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cond_Saudi_State)”。不過捏,一直被奧斯曼帝國打壓,大約70多年又滅亡了。

(“第二沙特王國”的版圖,明顯比“第一沙特王國”小很多)
### ◇現狀
如今的“[沙特阿拉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7%89%B9%E9%98%BF%E6%8B%89%E4%BC%AF)”,其實是“第三沙特王國”,崛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為一戰導致奧斯曼帝國瓦解,于是沙特王國趁機崛起。雖然如今已經是“第三沙特王國”,但是依然保持了“沙特家族”與“瓦哈比教派”聯盟的這樣一種政治格局——也就是說:1744年的“部落協議”依然有效。

(“沙特阿拉伯/第三沙特王國”的版圖)
由于遜尼派的三大圣城中,頭兩個(麥加、麥地那)都在沙特境內,沙特實際上成了遜尼派的領頭羊。所以瓦哈比教派就可以利用這個地理優勢,持續擴張其影響力。
到了1938年,在沙特發現了石油(儲量驚人)。于是沙特的經濟實力也猛增。既有地理優勢,又有經濟實力,于是沙特就可以更加強勢地輸出瓦哈比主義(類似當年老毛搞的“輸出革命”)。輸出瓦哈比主義的企圖在于——遏制伊朗。因為伊朗是什葉派的領頭羊。沙特王室的野心是——統一伊斯蘭世界的意識形態。而瓦哈比教派鼓吹的“唯一的統治者、唯一的權威、唯一的清真寺”非常符合沙特王室的需要。
對沙特王室的策略,法國學者吉勒·凱貝爾寫道:
> 石油成了沙特的搖錢樹,該國的目標是:“向穆斯林世界傳播瓦哈比派學說......將伊斯蘭教瓦哈比化,讓伊斯蘭教內部的多種聲音歸于同一信仰”
一說到“沙特阿拉伯”,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國家超有錢。但是很多人不曉得——沙特阿拉伯同時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政教合一”的國家。除了“沙特阿拉伯”,其它政教合一的國家還包括:伊朗、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伊斯蘭國(簡稱“IS”,這是個奇葩,待會兒還要聊它)。
伊朗、塔利班、IS,名聲都很臭。那么,你覺得同為“政教合一”的沙特,會好到哪里去捏?
關于伊朗的補充說明:
既然提到“伊朗”,順便澄清一個誤區。很多網友天真地以為“伊朗是民主體制”——因為他們看到伊朗有總統大選。其實捏,伊朗總統并【不是】國家的一把手。伊朗真正的一把手是“精神領袖”(又稱“最高宗教領袖”)。伊朗武裝部隊效忠于“精神領袖”,而不是總統。伊朗總統有任期,而“精神領袖”是終身制。“精神領袖”對各種政治糾紛,擁有“最終裁決權”。顯然,這個“精神領袖”既是政治一把手,也是宗教一把手。因此,伊朗的政體是徹頭徹尾的“政教合一”。
## ★從“瓦哈比主義”到“恐怖主義”
剛才大伙兒已經見識了瓦哈比教派的激進和血腥。所以,信奉瓦哈比主義的宗教組織,很多都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恐怖組織”。咱們來看一下,信奉瓦哈比主義的恐怖組織,都有哪些。
(以下列舉的,只是信奉瓦哈比教義的恐怖組織里面,比較有代表性的;遠遠【不是】全部)
### ◇[基地組織](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5%9C%B0%E7%BB%84%E7%BB%87)(Al Qaeda)
首先要介紹的,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基地組織”(音譯“卡伊達”)。該組織因為策劃“九一一襲擊事件”而舉世聞名。
該組織的創始人[奧薩馬·本·拉登](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A5%E8%90%A8%E9%A9%AC%C2%B7%E6%9C%AC%C2%B7%E6%8B%89%E7%99%BB),就是沙特人士。關于此人,俺寫過一篇《[關于本·拉登的幾個誤區](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1/05/usama-bin-laden.html)》

(奧薩馬·本·拉登)

(911恐怖襲擊——這張圖應該有很多人看過)

(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基地組織高層,911襲擊由此人具體策劃和指揮)
本·拉登2011年被美軍擊斃之后,由原先的二號人物[艾曼·扎瓦希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9%8E%E7%93%A6%E5%B8%8C%E9%87%8C)擔任基地組織首腦。此人是埃及人士,“埃及伊斯蘭圣戰組織”的領導人。在他的策劃下,“埃及伊斯蘭圣戰組織”與“基地組織”合并,他于是成為了基地組織的二當家。這個“埃及伊斯蘭圣戰組織”最知名的一次事件就是:1981年刺殺埃及總統薩達特(當時薩達特總統在主持閱兵典禮,被沖鋒槍打成馬蜂窩)。

(艾曼·扎瓦希里經常跟拉登一同露面)
### ◇[塔利班](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1%94%E5%88%A9%E7%8F%AD)(Taliban)
塔利班的全稱是“伊斯蘭學生運動”,其創始人是“[穆罕默德·奧馬爾](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9%86%E7%BD%95%E9%BB%98%E5%BE%B7%C2%B7%E5%A5%A5%E9%A9%AC%E5%B0%94)”。

(穆罕默德·奧馬爾——此人是獨眼龍)
該組織的名氣類似于“基地組織”,并且曾經是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庇護者。“911事件”之前,塔利班已經統治了阿富汗超過90%的領土。后來美國發動反恐戰爭,美軍重創塔利班,迫使其縮回到南部打游擊戰。
塔利班全盛時期,在阿富汗嚴格施行“伊斯蘭教法”,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很多人應該聽說過——塔利班炸毀了[巴米揚大佛](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B4%E7%B1%B3%E6%8F%9A%E5%A4%A7%E4%BD%9B)(佛像高度全球第三,超過1500年歷史)。這么干是因為塔利班遵循的瓦哈比教義——嚴格禁止“偶像崇拜”,所以奧馬爾下令把阿富汗境內所有的佛雕全都毀掉。

(巴米揚大佛被毀前后的對照)
塔利班對咱們天朝尤其危險。因為塔利班活躍的地方,是阿富汗南部靠近巴基斯坦邊界的地區。而新疆同時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新疆維族穆斯林,信奉的也是遜尼派。最近幾年,新疆穆斯林中的瓦哈比分子激增(比如:戴黑紗的穆斯林婦女越來越多)。另外,新疆的疆獨分子,很多都是先去塔利班的營地受訓,然后滲透回來。
(關于新疆的“塔利班化”,可以參見[去年的一篇每周轉載](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05/weekly-share-67.html))
照理說,天朝應該積極配合美國和巴基斯坦,徹底消滅塔利班。但是咱們天朝不但沒這么干,反而跟塔利班勾搭上了——就在1個月前(2014年12月)還有塔利班代表團訪華,北京方面高規格接待。這可不是俺瞎掰的,請看天朝官方報道——《[中方邀塔利班代表訪華,愿為阿和解談判提供平臺 @ 澎湃新聞](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2074)》。有時候俺真懷疑——外交部這幫家伙的腦子是不是進水了?如果你明白瓦哈比教派的本質,就應該清楚——跟塔利班談判純屬對牛彈琴。
看完這個報道,你不妨再回味一下俺去年的博文《[你意想不到的恐怖主義幫手——昆明暴力襲擊事件隨想](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03/who-help-terrorism.html)》。
### ◇[博科圣地](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A%E7%A7%91%E5%9C%A3%E5%9C%B0)(Boko Haram)
該組織是最近2年才開始出名的。2014年中期,博科圣地號稱已經在尼日利亞東北部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完全實行“伊斯蘭教法”。

(博科圣地控制了尼日利亞北部約一半的領土)
就在(俺發這篇博文)一周之前,博科圣地又登上新聞頭條——再度制造大屠殺。
(以下是相關報道,據說死亡人數超過2000)
[“博科圣地”屠殺情況曝光——正分娩孕婦被槍殺 @ 網易](http://war.163.com/15/0118/07/AG7P0NUR00014OMD.html)
[“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亞屠殺2千平民 尸橫遍野(組圖) @ 中國新聞網](http://news.china.com/hd/11127798/20150114/19205808_1.html)
(中新網的這個鏈接包含很多大屠殺的照片,俺怕有些讀者被刺激到,只放其中一張照片)

(博科圣地進行大屠殺后的慘狀)
### ◇[伊斯蘭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A%E6%96%AF%E5%85%B0%E5%9B%BD)(IS)
最后一個壓軸的,是這兩年非常囂張的“伊斯蘭國”(以下簡稱“IS”)。該組織原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縮寫是“ISIS”)。后來宣布改名為“伊斯蘭國”(IS)。
這個 IS 估計是所有信奉瓦哈比教派的恐怖組織里面,最瘋狂的。它的前身是“基地組織伊拉克分部”。后來脫離基地組織,自立門戶。如今,連基地組織的大當家扎瓦希里(拉登的繼任者),都看不下去了,宣布“基地組織”與 IS 劃清界限。
這個 IS 幾乎什么人都殺——殺“不信伊斯蘭教的人”、殺所有的什葉派、殺所有的庫爾德人、殺溫和的遜尼派。

(高舉黑色旗幟的 IS 激進武裝分子)

(IS 在自己的統治區摧毀各種“神廟、教堂、清真寺”)

(IS 攻占伊拉克的薩拉赫丁省,處決幾千名政府軍戰俘,并在網上炫耀處決錄像。
在它們眼里,“日內瓦公約”就是廢紙)
IS 不僅瘋狂,而且囂張。它已經對當今世界上幾個主要的大國宣戰(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美國自然不必多說;IS 把俄羅斯列為征服目標,理由是“車臣穆斯林受壓迫”;IS 把中國列為征服目標,理由是“新疆穆斯林受壓迫”。
其他被 IS 列為征服目標的,還包括:伊拉克、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南亞的大部分(印度、巴勒斯坦)、整個阿拉伯半島(沙特、也門、阿聯酋、卡塔爾)、整個巴爾干半島(希臘、原南斯拉夫各國、阿爾巴尼亞)、整個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葡萄牙)、整個高加索、原蘇聯的中亞5國、非洲北部和中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突尼斯、埃及、索馬里、埃塞俄比亞)......
以下是 IS 官方公布的路線圖——未來將要征服的地區。不得不說,這么奇葩的恐怖組織,還真是少見——和精神病人有得一比。


(前一張是英文地名,后一張是中文翻譯;黑色疆域的最東邊,是咱們天朝的新疆)

(這張照片是 IS 大當家“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去年7月4日在摩蘇爾演講)
就在這次演講中,巴格達迪要求全世界穆斯林向他效忠。不了解瓦哈比教義的人,會覺得此人也忒狂妄了吧。但如果你了解相關背景知識,會明白巴格達迪的話至少包含兩層意思:
1\. 他要重建歷史上“哈里發國”,而他本人就是哈里發;
2\. 瓦哈比教義中宣稱的“唯一的統治者、唯一的權威、唯一的清真寺”。根據瓦哈比教義,穆斯林如果服從其它統治者就是叛教,叛教者就得死。所以,第2個潛臺詞就是——穆斯林如果不服從他,就得死。
面對 IS 的瘋狂叫囂,伊朗的前任外交官已經在《金融時報》發了一篇文章《伊斯蘭兩大教派必須合力打擊ISIS》文中稱:
> 打著伊斯蘭教旗號的暴力極端主義【魔鬼】已經誕生,可能會回過頭來襲擾遜尼派國家。但這種威脅也創造了一個機會。什葉派和遜尼派穆斯林眼下面對一個共同的可怕敵人。兩派必須在事態進一步失控之前解決分歧、共同面對危險。
## ★結尾
就先寫到這兒吧。
不知道會不會有瓦哈比分子看到這篇博文。如果有的話,他們或許會對俺下“追殺令”哦。不過他們不知道俺是誰,所以俺不怕 :) 這就是匿名的好處——**匿名捍衛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