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碼云GVP開源項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強大 支持多語言、二開方便! 廣告
                **Mac OS X數據備份** ? ??? 因為我的MacBook Pro的筆記本硬盤不幸壞掉了,里面常用的一些數據沒有了,幸好大部分數據都有備份,但是最新的還是沒有來得及備份,丟失了一些。平時都是有了新數據就手動復制到外置硬盤里,但是總有忘記的時候,或者是很小的文件,或者是網上看到的好的文章,或者是隨時記錄的一個小的心靈火花等等,這些很可能會忘記備份,所以這一次促使我考慮一個更好的備份方案。 ??? 說到備份,在Mac上有好多備份工具,無論是Mac OS X Leopard自帶的Time Machine,還是免費的,如iBackup等,還是有很多選擇的。但是總感覺沒有特別合手的。 ??? 為什么這么說呢?就拿Time Machine時間機器來說,對于一般使用用戶來說還是很好的一個選擇,再簡單不過的配置,形象生動的界面,使用起來很舒服,普通消費用戶基本沒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但是問題是一般用戶處理的都是小文件,最大不過數百MB的文件,所以時間機器的做法還是很有效的,對于我經常要變動/制作大于10GB的磁盤映象文件來說,我的1TB和1.5TB兩個外置硬盤很快就會滿了,即便是現在也是夠用而已,使用時間機器很不適合(當然了網上有如何變更時間機器更多設置的討論和軟件,但是還是不浪費時間了,誰發現好的方法告訴我);至于可以回滾數據,雖然很酷,但是對于我來說,空間效率更重要。 ??? 再說第三方的免費軟件,比如iBackup, 經過測試,問題不少,比如對于Permission的支持不好,設置精度不夠。其實iBackup使用的核心就是我以前的Blog中提到的rSync軟件,而經過試用,并不是所有的rsync命令行參數都管用。也可能它在自己的包中包括了rsync命令文件,所以,我變更系統盤上的rsync命令文件,對它不起作用。比如Mac OS X Leopard自身帶的rsync的版本是2.6.9, 而使用我的方法可以升級到版本3.0.6, 但是更新后iBackup似乎并不使用它。還有,2.6.9版本對于Permission的支持不好,比如我在源盤文件原來使用744這樣的permissions, 只是用chmod變更為704,不變更文件內容,備份之后,在備份盤上還是744, 只有變更文件內容之后,文件的permission才隨之改變;還有對ACLs的支持不好,比如我在源文件添加一條ACL項,它可以被正確地備份,但是當我把源文件該ACL項刪除后,備份后的文件不僅沒有把該ACL項刪除,而且還添加了一項;對Extended Attributs支持也不好,比如,源文件和備份文件都沒有其它變化的情況下,變更備份文件的顏色后,備份后--其實我使用的是更新操作,顏色變回了源文件的設置。有了上面的三點,可以說基本上讓我放棄了。同樣的對于一般獨立用戶使用沒有這些問題困擾,因為怎么都是自己用,哪些細節不重要。只有設置精度不夠,后面說。但是它也有明顯的優點,比較突出的是可以備份系統和軟件配置并可以使用插件來支持新的軟件配置,還有就是它有logs可以供參考。(當然了,應該看看iBackup.app里面的resources, 可能可以更新里面的rsync命令文件,但是我沒有試,因為還有設置精度問題,不浪費時間了)。 ??? 說說我的需求,其實就是可以隨便挑選備份源(目錄/文件,添加/刪除源等);關鍵是同步,因為我可能是用外置硬盤在別人的機器上拷貝了數據,而在自己的機器上沒有/或者是舊的數據,不能一味地備份而用舊數據覆蓋了新數據;可以很好地支持文件/目錄的權限,ACL, Extended Attributes和Flags等文件屬性的同步;可以自由選擇多個目標盤;可以最大效率地使用硬盤空間不浪費;可以選擇處理links的方式;安全可靠;簡單并可控制。 (明天更新我的簡單方案.)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