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第三周小記-----生活在于經歷
努力就是為了更好的活著。當自己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下定決心要辭職了。因為我發現現在的環境并不適合我自身的需要。
這幾天自己接受的信息量確實有點大,不僅是公司的還有其它一些社會因素在里面。因為自己上班實習的地方出門口不遠處就是兩所鄭州不錯的高中。現在正值他們開學軍訓,每當自己路過校門口看到他們的場景都會想起自己的高中年代。
其實這也不算什么,讓自己感到很奇怪的是,大城市的父母原來是這樣對孩子的。每次我下班回住處,看到有些家長在校外隔著柵欄往里面觀望自己的孩子,甚至還有的父母還戴著望遠鏡。早上上班和下班的時候都會看到有父母提著飯盒在柵欄外邊給自己的孩子送飯,看著自己孩子吃的津津有味。開學的時候,看到家長們送完孩子,還要跟孩子隔著柵欄絮絮叨叨說不完的話,會目測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開頭寫這么多,也沒有要表達什么抨擊的意思。看到這些就是讓自己想起了自己的高中報道的場景,一回首也已經是七八年過去了。再一看明年自己大學就要畢業了,也要正式的成為一個社會人了。也許就是因為自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這一點就決定著自己要很快的學會自立,自強。肯定不會受到像大城市父母這樣對孩子的百般呵護。
**每個公司的系統都會有Bug。**這一周自己在公司接觸到的一個問題是,“當項目組遇到解決不了的Bug,而項目又急著上線,負責人會怎么辦?”。首先我先聲明我沒有黑我現在所在的公司不負責任,可能我說的這種情況在其他公司也會出現。
情景是這樣的:現在一個系統分客戶端和服務器端。客戶端可以通過無線或者有線的方式跟服務端進行連接通信。但是當客戶端超過一定的數量后,無線網卡接收信號開始丟包,而且每臺機器得到的信號也會變弱。首先在這里我不想討論技術層面的東西。我只是想說我們公司項目組的解決方法是什么。負責人直接給要交付的用戶限制了客戶端與每臺服務器的連接數,而理論上不僅僅是這個數目。
當時我是在旁邊聽那些開發人員討論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而對限制用戶的連接數就是最后的結論。我也問過我自己,這是敷衍么?不過后來我確定這不是,因為任何公司開發的系統都會出現Bug,軟件不可能做的完美。也只能盡可能的做的完美。有時候項目交付時間的限制,也只能先擱置一些解決不了的Bug(但是又不怎么影響系統運行的Bug),等到后期維護慢慢修改。
**學習在于堅持。**我們項目組一個哥們,昨天跟他聊的天。我問他是什么時間畢業的,他跟我說是08年。我說你都比我有五年的工作經驗啦。他說不是,他也是當初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然后進了北大青鳥培訓,然后出來做的IT。他跟我說,有時候一個人能不能走出來(我的理解應該是走出自己原來的圈子,或者小有成就吧),關鍵看的還是自己有沒有毅力。外面的很多IT公司一般都是不愿意招培訓班出來的人,那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很多知識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但是一個人的習慣是改變不了的。其實培訓班沒有什么不好,只是一個人的學習習慣好不好。一個優秀的人肯定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參與的項目討論。**期間自己參與了項目組項目開發的討論。其中自己收獲最大的就是應該怎么去組織大家去發言,讓別人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項目討論沒有想像的那么頭腦風暴,有時間面對的就是實際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項目進度。每個人都是根據具體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可能利用什么技術可以解決現在的問題。其實這也是個技術活。
**見識了強大的代碼生成器。**在學校的時候,自己通過網上的資料也了解過代碼生成器,而且也模仿著寫過一個。但是現在我在公司里面才見識到了什么叫代碼生成器,什么叫強大。我以前在學校做過大一點的項目也就是操作十幾個表的數據。獲取數據的SQL和存儲過程都是自己用什么寫什么的。
這次公司的項目操作的是三十二個數據表。當時我自己頭都很大,這么多表,要寫SQL語句那得多麻煩啊。也就是這個時候我見識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代碼生成器。我們公司用的是”動軟“開發的那套代碼生成器。我看其中不僅可以生成三成架構的模版代碼還可以生成一些經典設計模式的代碼模版。
對于三十多個表的項目,如果要是手動搭建框架的話,估計沒有幾天是完不成的,但是代碼生成器也就是幾分鐘的事。而且也不會有什么代碼遺漏。生成框架代碼的同時,連操作數據庫的存儲過程都生成好了,也只是在自己實際編碼的時候做一些修改就可以了。
不要覺得在網上見過一個代碼生成器就覺得這也沒什么嘛!其實你見得也就是最基本的功能,為啥你能見到,因為免費啊。強大的東西都是收費,所以一般見不到。其實在這里我主要是想表達的就是,基礎知識一定要牢固,因為在公司里賣弄做項目,很多底層的代碼都不會再讓程序員自己去寫了,程序員很多時候都失去去實現的UI層面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又沒有沒么技術含量,都是一些苦力活。那么程序員怎么自己提高呢?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就好了。培訓教會的大多數是知識本身,而自我學習的能力也只有自己才能掌握。
**有時候我也問自己,大學教的那些東西,到底有多少可以應付自己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我現在給自己的答案是,”大學里學的那些東西壓根就應付不了一個像樣企業的招聘“。可能自己閑的時候拿一本C# 高級編程看一會學到的東西都比在學校上一學期課學到的東西在面試的時候有用。還是那句話,小公司要的是能干活的,大公司主要還是看文憑的,除非有絕對的技術實力除外。**
在這幾周自己又陸續的接到了兩三個面試電話,還是想談一談面試。兩個都是上海的公司。其中一個給的條件還不錯,每天實習工資100+飯補。但是自己到網上大概搜索一下該公司的信息后看到一些負面的新聞也就是放棄了。還有一個就是一個外企。外企的面試不知道是不是都是那么正式,當時自己是上午接到的HR的電話,說我什么有時間,問我在不在上海,我說不在,他們就跟我建議說可不可以電話面試,我說可以。緊接著下午三點做有就接到了面試電話。當時是三個人輪流面試,他們都是英文名字,都沒記住,不過問問題的時候還是用的漢語。首先的就是技術面試,問了我一些技術問題,關于數據表的設計,查找數據,給一個表讓我給他們說SQL語句,還有就是面試一些JavaScript的知識(第二天我才知道他們現在的項目后端開發基本完成就是前端要是用Jquery才會為我這些的)等等。反正感覺自己回到的還可以,雖然有些回答的也是模模糊糊。不過最后一個問題還是難住我了。其中一個人,讓我用英語做一下自我介紹。當時我就蒙了,死活反正就是說不出口,而那邊也一直在鼓勵我,說兩句就行。最后也就是五分鐘憋了兩句英語。我自己都想吐。我感覺他們主要還是想看看我口語怎么樣,能不能完成基本的英語交流。最后,面試完,我感覺自己已經很無望了,因為英語說的那么爛。不過,第二天還是接到了HR的電話,說他們那邊的項目還是比較適合我的,而且感覺我的技術還是比較扎實,問我愿不愿意去上海。我當時想的,肯定去啊,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鍛煉一下自己的英語口語。不過跟HR談過工資以后,我還是決定不去了,他給我的實習工資是一月1.7K+每天的飯補。當時也是想想上海的消費水平太高,這些生活上不一定夠。就婉言的拒絕,HR問我原因,我說那邊消費水平高,可能實習工資不夠。她又跟我說了一些,我最后只能說我考慮考慮,下午給答復。
可能還是外企的緣故,服務態度就是好。下午五點多的時候那個HR又打電話過來問我想好了么。我當時已經決定不去了。就告訴了他我的想法。非常遺憾。
**通過這次電話面試自己還是真的見識到了英語對一名程序員的重要。可能平時覺得英語重要就是為了閱讀。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面試,與同時交流的時候,如果可以都說一口漂亮的英語那是得多瀟灑的一件事。**
---------------------------------------------------------------
公司周五下班的時候,項目組聚餐。項目組的人對我都很好,還有那兩個測試妹紙都互相跟我介紹,大家在一起非常的高興。當大家一起干杯的時候,確實很有感覺,也是說不出來的感覺。也是是因為這是一個團隊吧,難道是團隊的感覺?
在這里可能我又要回到開始了,我決定辭職,不是因為其他的什么原因。只是覺得現在公司做的項目不是自己所期望的那樣,就這么簡單。而且現在又有一種想回學校復習考一個計算機等級證的想法。
最后借用一句不知道哪位說過的話來結束吧,”書籍只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或是看世界的角度,而經歷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系列文章目錄:**
[第一次實習面試感受----苦逼程序員生活初體驗](http://blog.csdn.net/yisuowushinian/article/details/9416631)
[實習第一周小記------生活不易](http://blog.csdn.net/yisuowushinian/article/details/9745791)
[第二周實習小記-----大牛離我們有多遠](http://blog.csdn.net/yisuowushinian/article/details/9933541)
[](http://weibo.com/u/1770922665?s=6uyXnP)
畢業實習交流群:221376964。期待IT老兵加入,工作之余給畢業實習生以思想指導!
- 前言
- 我的程序員之路(一)
- 我的程序員之路(二)
- 我的程序員之路(三)
- 我的程序員之路(四)
- 我的程序員之路(五)
- 我的程序員之路(六)
- 我的程序員之路(七)
- 我的程序員之路(八)
- 我的程序員之路(九)
- 我的程序員之路----2012在匍匐中前進
- 第一次實習面試感受----苦逼程序員生活初體驗
- 實習第一周小記------生活不易
- 第二周實習小記-----大牛離我們有多遠
- 實習第三周小記-----生活在于經歷
- 痛苦并幸福著------源動力第一天
- 從明源動力到創新工場這一路走來
- 2013我在奔波中走過----那年的高考改變了我們什么?
- 我的北漂在路上---時不時的停下腳步思考
- 2014年終總結---我的匆匆這一年(面試,畢業季,工作)
- 最近生活感悟,我的選擇與被選擇
- 2015年年終總結----磕磕絆絆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