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技術服務的提醒
### 得到認可
剛才在膽量里沒說的一點。我們經常會看到,一項新技術在公司內久久難以推行,因為業務主管百般阻撓。即使排除利益糾葛,仍然會發現一種發自心底的不信任存在。而這種不信任,又往往來源于對同事工作的不認可。
這個問題原因很多,也許沒有通用的解決方案,但我說一個例子。
我們最近開始使用Codis,就是@goroutine 和幾個家伙之前搞過的玩意兒。雖然他們最近已經獨立開搞像Google Spanner但擁有更高級特性的TiDB(就是太牛了的意思)。由于我對他們比較熟悉和認可,所以在Codis嘗試方面也多出很多底氣。這種信任并非完全來自于出問題之后的直接電話支持,而是真心覺得活兒好。
反過來,這對很多服務也是一個提醒,特別是云服務。也許只要你得到合作伙伴的認可,或者至少讓他們覺得,自己動手不會比你做得更好,你基本也就成功了。
對于大多數理性創業公司來講,他們還是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主要業務上,不會希望所有的服務都自己做,因為這個年代,唯快不破,創業等不起一輩子。
### 產品意識
回到開始那句話,“在對它不了解的情況下,僅通過google就能解決問題,不正說明它不難掌握有大量資料可查嗎,實在不行還能翻代碼。” 這話有些道理,然而卻存在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
作為一個使用者,是否有能力解決遇到的問題,與是否有意愿去遇到并解決問題,是兩回事。
你有本CPU設計手冊,你可以說處理器很簡單,但我只想看個電影啊?給你Linux內核的源碼,你可以說內核設計不難掌握,但我只想跑個游戲啊?何況他們是否因此就變得不難了,也是值得懷疑的。
這其實反映了技術人的產品意識。
很多技術人員喜歡玩酷的東西,他們愿意去探索新的領域,把不可能的變為可能。但是很多時候,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卻很難使用。
有的庫可以增加很多參數,參數之間卻有耦合,導致你在采用的時候需要寫很多設置代碼,而有點庫卻只需要一行代碼;有的服務功能眾多,卻需要用戶學習繁雜的步驟,而有的服務卻可以開箱即用;有的服務功能可以實現,卻會有很多不穩定甚至崩潰的情況出現,等等。
對于實現的工程師來講,可能最大的區別在于,你是否考慮從用戶的角度審視過自己的東西。即使這個服務也許只是為其他技術人員使用的。

**技術人員可以,也應該,讓技術人員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