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變量**
1、=是賦值操作符,spam=42讀作:將42賦值給spam。
2、變量名要有意義,命名可讀性要強(具有描述性),使用下劃線來分隔單詞。
3、變量命名規則:首字符不能是數字;只能包含字母、數字和下劃線,字母區分大小寫;不能使用系統保留的關鍵字和函數名(and、if、import等),大寫的可以(因為區分大小寫)。
4、id()函數返回對象(變量)的內存地址。
5、a=v1;b=a;a=v2或a[0]=v2。這三行代碼,當值是不可變類型時(str、tuple、int),b指向v1,a=v2創建一個新的變量,b還是v1;當v1是列表時(可變類型),b隨a變。
**(二)列表的可變與元組的不可變**
1、如下示例:
~~~
>>> a = [1, 2, 3]
>>> id(a)
>>> a[0] = 'a'
>>> id(a) #返回值與line2一樣,不變
~~~
2、元組內部元素數據類型不要求一致,元組內元素可以是列表。
3、元組內的元素不可變,如果元組內的元素是列表,可以改變列表內元素的值。
**(三)運算符**
1、算術運算符:+、-、 * 、/、//、%、 **
2、賦值運算符:=、+=、*=、/=、%=、**=、//=
3、比較(關系)運算符:==、!=、>、<、>=、<=
(1)返回布爾值
(2)計算順序是從左向右(?需要驗證)
(3)兩個字母比較是通過ascll碼,兩個字符串是逐個字符比較。
(4)兩個列表也可以比較,逐個元素比較,元素數量可以不一致。
(5)元組也可以比較,逐個元素比較,元素數量可以不一致。
4、邏輯運算符:and(且、與)、or(或)、not(非,只操作一個變量)
(1)返回值是布爾值
(2)int、float的0被認為是False,非0被認為是True
(3)空字符串、列表、元組、集合、字典被認為是False,非空被認為是True。
5、成員運算符:in、not in
6、身份運算符:is 、 is not
7、位運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