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升級HTTP
花點功夫去改善HTTP協議顯然是極好的事情。我們可以著手于以下幾個方面:
1. 降低協議對延遲的敏感
1. 修復pipelining和head of line blocking的問題
1. 防止主機需求更高的連接數量
1. 保留所有現有的接口,內容,URI格式和結構
1. 由IETF的HTTPbis工作組來制定
## 4.1. IETF和HTTPbis工作組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是一個開發和推廣互聯網標準的組織。他們的重心是在協議層面。他們最出名的工作是制定了TCP、DNS、FTP和它們最佳實踐的RFC規范,但HTTP和許多其他協議卻進展緩慢。
IETF成立獨立的“工作組”以便完成某一特定領域內的目標,他們建立一個“章程”用以制定達到目標的指導方針和規范。在這里,任何人都可以參與討論和開發,并且每個人有同等的話語權,沒人關心你來自哪個公司或組織。
HTTPbis工作組(我們待會兒再解釋這個名字)在2007年夏天成立之后就著手于HTTP1.1標準的更新。在組內,關于下一版本HTTP協議的討論實際上在2012年后期才開始。而HTTP1.1的更新工作在2014年初完成,并被整理成RFC7320系列。
2014年6月初,HTTPbis工作組名義上的最終版文檔大會在紐約召開。剩下的討論以及等IETF走完流程通過官方的RFC版本預計在來年完成。
一些HTTP領域的權威缺席了工作組的討論和會議。我并不想在此提及任何公司和產品。但事實上當今互聯網上很多聲音仿佛也在肯定,不需要這些公司參與IETF也能做得很好。。。
## 4.1.1. 名字中的“bis”
工作組名字中的“bis”來自拉丁語中表示[“二”](http://en.wiktionary.org/wiki/bis#Latin)的副詞,Bis通常被IETF用作名字的后綴來以表示標準的升級或者一些二次工作,比如這里是針對HTTP1.1。
## 4.2. 起源于SPDY的http2
[SPDY](http://en.wikipedia.org/wiki/SPDY)是由Google牽頭開發的協議。他們將其開源,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開發。但很明顯,他們通過控制瀏覽器的實現和享用著優質服務的大量用戶來獲益。
當HTTPbis小組決定開始制定http2的時候,SPDY已經充分證實了它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方案。當時已經有人在互聯網上成功部署SPDY,并且也有一些文章討論他的性能。因此,http2便基于SPDY/3草案進行一些修改之后發布了http2的draft-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