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rvlet
[TOC]
## 概述
在之前的課程中,我們雖然學習了JSP(HTML+JAVA),但也一直在強調讓**JAVA的歸JAVA,HTML的歸HTML**,但還是有很多的服務型代碼寫在了頁面中,比如我們之前定義的`xxxService.jsp`頁面,導致了多種類型代碼的大量混用。
## 什么是Servlet
Servlet是sun公司提供的一門用于開發動態web資源的技術。
Sun公司在其API中提供了一個servlet接口,用戶若想用發一個動態web資源(即開發一個Java程序向瀏覽器輸出數據),需要完成以下3個步驟:
* [x] 編寫頁面,向服務器輸出數據。
* [x] 編寫一個Java類,實現servlet接口,接收頁面發送的數據,并返回數據給頁面
* [x] 把開發好的Java類和頁面部署到web服務器中。
按照一種約定俗成的稱呼習慣,通常我們也把實現了servlet接口的java程序,稱之為Servlet
>[info] 總結一下:在 Web 容器中有瀏覽器訪問地址的特殊 Java 類。在開發中,Servlet 一般充當的就是控制器的角色。
## 為什么要使用Servelt之MVC
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是軟件工程的一種軟件框架,系統分為三個基本部分:模型(Model)、視圖(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Controller——負責轉發請求,對請求進行處理
View——負責界面顯示
Model——業務功能編寫、數據存取操作實現、實體類等
在JSP/Servlet開發的軟件系統中,這三個部分的描述如下所示:

1. Web瀏覽器發送HTTP請求到服務端,被Controller(Servlet)獲取并進行處理(例如參數解析、請求轉發)
2. Controller(Servlet)調用核心業務邏輯——Model部分,獲得結果
3. Controller(Servlet)將邏輯處理結果交給View(JSP),動態輸出HTML內容
4. 動態生成的HTML內容返回到瀏覽器顯示
>[warning] MVC模式在Web開發中的好處是非常明顯,它規避了JSP與Servlet各自的短板,Servlet只負責業務邏輯而不會通過append()方法動態生成HTML代碼;JSP中也不會充斥著大量的業務代碼。這大大提高了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 Servlet的頁面跳轉
**進行服務器的跳轉 - 轉發**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WEB-INF/index.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在實際開發中,我們會把 jsp 頁面放到 WEB-INF 中,在 WEB-INF 中的資源屬于服務端的資源,是不能被外部鏈接直接訪問的。
在 WebContent 的直接目錄下,我們一般放置靜態資源,比如圖片、CSS、Javascript 等。但是也有特殊的情況,有的應用做的比較好,會被上述的靜態資源也通過 Servlet 進行轉化后訪問。
**進行客戶端的跳轉 - 重定向**
`response.sendRedirect("pages/index3.jsp");`
在客戶端跳轉中是**不可以**使用`request.setAttribute()`進行賦值后在跳轉到的 jsp 通過**request.getAttribute()**獲取值的,一定要理解什么是服務器端跳轉,什么是客戶端跳轉,和值應該用什么方式傳遞。
> **整個 Web 應用程序的開發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個傳值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