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原數組的方法(9個):**
~~~
let a = [1,2,3];
~~~
**ES5:**
1. `a.pop()`
2. `a.shift()`
3. `a.push()`
4. `a.unshift()`
5. `a.reverse()`
6. `a.splice()`
7. `a.sort() `
**ES6:**
1.`a.copyWithin()`
2.`a.fill()`
對于這些能夠改變原數組的方法,要注意避免在循環遍歷中改變原數組的選項,比如: 改變數組的長度,導致遍歷的長度出現問題。
1. **pop() 刪除一個數組中的最后的一個元素**
定義:`pop()`方法刪除一個數組中的最后的一個元素,并且返回這個元素。
參數: 無。
~~~
let a = [1,2,3];
let item = a.pop(); // 3
console.log(a); // [1,2]
~~~
2. **shift() 刪除數組的第一個元素**
定義:`shift()`方法刪除數組的第一個元素,并返回這個元素。
參數: 無。
~~~
let a = [1,2,3];
let item = a.shift(); // 1
console.log(a); // [2,3]
~~~
3. **push() 向數組的末尾添加元素**
定義:`push()`方法可向數組的末尾添加一個或多個元素,并返回新的長度。
參數: item1, item2, …, itemX ,要添加到數組末尾的元素
~~~
let a = [1,2,3];
let item = a.push('末尾'); // 4
console.log(a); // [1,2,3,'末尾']
~~~
4. **unshift()**
定義:unshift() 方法可向數組的開頭添加一個或更多元素,并返回新的長度。
參數: item1, item2, …, itemX ,要添加到數組開頭的元素
~~~
let a = [1,2,3];
let item = a.unshift('開頭'); // 4
console.log(a); // ['開頭',1,2,3]
~~~
5. **reverse() 顛倒數組中元素的順序**
定義:`reverse()`方法用于顛倒數組中元素的順序。
參數: 無
~~~
let a = [1,2,3];
a.reverse();
console.log(a); // [3,2,1]
~~~
6. **splice() 添加/刪除數組元素**
定義:`splice()`方法向/從數組中添加/刪除項目,然后返回被刪除的項目
語法: array.splice(index,howmany,item1,.....,itemX)
參數:
1. index:必需。整數,規定添加/刪除項目的位置,使用負數可從數組結尾處規定位置。
2. howmany:必需。要刪除的項目數量。如果設置為 0,則不會刪除項目。
3. item1, …, itemX: 可選。向數組添加的新項目。
返回值: 如果有元素被刪除,返回包含被刪除項目的新數組。
> eg1:刪除元素
~~~
let a = [1, 2, 3, 4, 5, 6, 7];
let item = a.splice(0, 3); // [1,2,3]
console.log(a); // [4,5,6,7]
// 從數組下標0開始,刪除3個元素
let item = a.splice(-1, 3); // [7]
// 從最后一個元素開始刪除3個元素,因為最后一個元素,所以只刪除了7
~~~
> eg2: 刪除并添加
~~~
let a = [1, 2, 3, 4, 5, 6, 7];
let item = a.splice(0,3,'添加'); // [1,2,3]
console.log(a); // ['添加',4,5,6,7]
// 從數組下標0開始,刪除3個元素,并添加元素'添加'
let b = [1, 2, 3, 4, 5, 6, 7];
let item = b.splice(-2,3,'添加1','添加2'); // [6,7]
console.log(b); // [1,2,3,4,5,'添加1','添加2']
// 從數組最后第二個元素開始,刪除3個元素,并添加兩個元素'添加1'、'添加2'
~~~
> eg3: 不刪除只添加:
~~~
let a = [1, 2, 3, 4, 5, 6, 7];
let item = a.splice(0,0,'添加1','添加2'); // [] 沒有刪除元素,返回空數組
console.log(a); // ['添加1','添加2',1,2,3,4,5,6,7]
let b = [1, 2, 3, 4, 5, 6, 7];
let item = b.splice(-1,0,'添加1','添加2'); // [] 沒有刪除元素,返回空數組
console.log(b); // [1,2,3,4,5,6,'添加1','添加2',7] 在最后一個元素的前面添加兩個元素
~~~
從上述三個栗子可以得出:
1、數組如果元素不夠,會刪除到最后一個元素為止
2、 操作的元素,包括開始的那個元素
3.、可以添加很多個元素
4、添加是在開始的元素前面添加的
7. **sort() 數組排序**
定義:`sort()`方法對數組元素進行排序,并返回這個數組。
參數可選: 規定排序順序的比較函數。
默認情況下`sort()`方法沒有傳比較函數的話,默認按字母升序,如果不是元素不是字符串的話,會調用toString()方法將元素轉化為字符串的Unicode(萬國碼)位點,然后再比較字符。
~~~
// 字符串排列 看起來很正常
var a = ["Banana", "Orange", "Apple", "Mango"];
a.sort(); // ["Apple","Banana","Mango","Orange"]
// 數字排序的時候 因為轉換成Unicode字符串之后,有些數字會比較大會排在后面 這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
var a = [10, 1, 3, 20,25,8];
console.log(a.sort()) // [1,10,20,25,3,8];
~~~
**比較函數的兩個參數:**
sort的比較函數有兩個默認參數,要在函數中接收這兩個參數,這兩個參數是數組中兩個要比較的元素,通常我們用 a 和 b 接收兩個將要比較的元素:
* 若比較函數返回值<0,那么a將排到b的前面;
* 若比較函數返回值=0,那么a 和 b 相對位置不變;
* 若比較函數返回值>0,那么b 排在a 將的前面;
對于sort()方法更深層級的內部實現以及處理機制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 深入了解javascript 數組的sort方法]([https://www.jb51.net/article/141331.htm](https://www.jb51.net/article/141331.htm))
**sort排序常見用法:**
1、數組元素為數字的升序、降序:
~~~
var array = [10, 1, 3, 4,20,4,25,8];
// 升序 a-b < 0 a將排到b的前面,按照a的大小來排序的
// 比如被減數a是10,減數是20 10-20 < 0 被減數a(10)在減數b(20)前面
array.sort(function(a,b){
return a-b;
});
console.log(array); // [1,3,4,4,8,10,20,25];
// 降序 被減數和減數調換了 20-10>0 被減數b(20)在減數a(10)的前面
array.sort(function(a,b){
return b-a;
});
console.log(array); // [25,20,10,8,4,4,3,1];
~~~
2、數組多條件排序
~~~
var array = [{id:10,age:2},{id:5,age:4},{id:6,age:10},{id:9,age:6},{id:2,age:8},{id:10,age:9}];
array.sort(function(a,b){
if(a.id === b.id){// 如果id的值相等,按照age的值降序
return b.age - a.age
}else{ // 如果id的值不相等,按照id的值升序
return a.id - b.id
}
})
// [{"id":2,"age":8},{"id":5,"age":4},{"id":6,"age":10},{"id":9,"age":6},{"id":10,"age":9},{"id":10,"age":2}]
~~~
3、自定義比較函數,天空才是你的極限
類似的:運用好返回值,我們可以寫出任意符合自己需求的比較函數
~~~
var array = [{name:'Koro1'},{name:'Koro1'},{name:'OB'},{name:'Koro1'},{name:'OB'},{name:'OB'}];
array.sort(function(a,b){
if(a.name === 'Koro1'){// 如果name是'Koro1' 返回-1 ,-1<0 a排在b的前面
return -1
}else{ // 如果不是的話,a排在b的后面
return 1
}
})
// [{"name":"Koro1"},{"name":"Koro1"},{"name":"Koro1"},{"name":"OB"},{"name":
~~~
**ES6: copyWithin() 指定位置的成員復制到其他位置**
定義: 在當前數組內部,將指定位置的成員復制到其他位置,并返回這個數組。
語法:
array.copyWithin(target, start = 0, end = this.length)
參數:
三個參數都是數值,如果不是,會自動轉為數值.
1、target(必需):從該位置開始替換數據。如果為負值,表示倒數。
2、start(可選):從該位置開始讀取數據,默認為 0。如果為負值,表示倒數。
3、end(可選):到該位置前停止讀取數據,默認等于數組長度。使用負數可從數組結尾處規定位置。
瀏覽器兼容(MDN): chrome 45,Edge 12,Firefox32,Opera 32,Safari 9, IE 不支持
eg:
~~~
// -2相當于3號位,-1相當于4號位
[1, 2, 3, 4, 5].copyWithin(0, -2, -1)
// [4, 2, 3, 4, 5]
var a=['OB1','Koro1','OB2','Koro2','OB3','Koro3','OB4','Koro4','OB5','Koro5']
// 2位置開始被替換,3位置開始讀取要替換的 5位置前面停止替換
a.copyWithin(2,3,5)
// ["OB1","Koro1","Koro2","OB3","OB3","Koro3","OB4","Koro4","OB5","Koro5"]
~~~
從上述栗子:
1、第一個參數是開始被替換的元素位置
2、要替換數據的位置范圍:從第二個參數是開始讀取的元素,在第三個參數前面一個元素停止讀取
3、數組的長度不會改變
4、讀了幾個元素就從開始被替換的地方替換幾個元素
**ES6: fill() 填充數組**
定義: 使用給定值,填充一個數組。
參數:
第一個元素(必須): 要填充數組的值
第二個元素(可選): 填充的開始位置,默認值為0
第三個元素(可選):填充的結束位置,默認是為this.length
[MDN瀏覽器兼容]([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Array/fill#%E6%B5%8F%E8%A7%88%E5%99%A8%E5%85%BC%E5%AE%B9%E6%80%A7](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Array/fill#%E6%B5%8F%E8%A7%88%E5%99%A8%E5%85%BC%E5%AE%B9%E6%80%A7))
~~~
['a', 'b', 'c'].fill(7)
// [7, 7, 7]
['a', 'b', 'c'].fill(7, 1, 2)
// ['a', 7, 'c']
~~~
- 前言
- 寫在前言
- 一些開發遇到的問題
- H5標簽中的屬性控制
- el-table的每個對象的屬性值
- el-form多個表單同時驗證必填項
- el-table 修改表頭
- el-input的多種驗證
- vue鍵盤回車事件
- blob導出
- table中selectable( 是否勾選)
- 手動更新視圖
- 日期選擇器,自定義可選范圍
- select 自定義搜索
- 監聽回車事件
- 表格初始化不可勾選
- el-input輸入限制
- table時間格式轉換
- table自適應高度
- JS問題記錄
- js字符數組轉換為數字數組
- js防抖和節流
- JS電腦是否有網判斷
- JS屬性記錄
- 遍歷方法(12個)
- 改變原數組(9個)
- 不改變原數組(8個)
- JS數組、字符串常用方法
- 遍歷對象
- Vue
- vue-router
- vue-router 如何在新窗口打開頁面
- vue-router 之 keep-alive緩存篇
- keep-alive項目案例
- 路由知識點歸納總結
- params、query傳參
- vue問題記錄
- vuejs npm chromedriver 報錯
- vuex
- vuex個人理解
- Vuex的簡單實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