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內存泄漏(traditional memory leak)的原因是: 由忘記釋放分配的內存導致的。(如Cursor忘記關閉等)
邏輯內存泄漏(logical memory leak)的原因是: 當應用不再需要這個對象,當仍未釋放該對象的所有引用。
**如果持有對象的強引用,垃圾回收器是無法在內存中回收這個對象。**
在Android中,導致潛在內存泄漏的陷阱不外乎兩種:
> 1)全局進程(process-global)的static變量。這個無視應用的狀態,持有Activity的強引用的怪物。
> 2)活在Activity生命周期之外的線程。沒有清空對Activity的強引用。
具體有以下幾種:
#### 1.Static Activities
**在類中定義了靜態Activity變量,把當前運行的Activity實例賦值于這個靜態變量。**
如果這個靜態變量在Activity生命周期結束后沒有清空,就導致內存泄漏。**因為static變量是貫穿這個應用的生命周期的,所以被泄漏的Activity就會一直存在于應用的進程中,不會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 2.Static Views
View在內存中也是比較耗資源的,如果把View定義為static,加載到視圖樹上(View Hierachy),也會造成內存泄漏。
#### 3.Inner Classes
內部類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訪問外部類,不幸的是,導致內存泄漏的原因,就是內部類持有外部類實例的強引用。
#### 4.Anonymous Classes
相似地,匿名類也維護了外部類的引用。所以內存泄漏很容易發生,當你在Activity中定義了匿名的AsyncTsk。當異步任務在后臺執行耗時任務期間,Activity不幸被銷毀了(譯者注:用戶退出,系統回收),這個被AsyncTask持有的Activity實例就不會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直到異步任務結束。
#### 5.Handler
同樣道理,定義匿名的Runnable,用匿名類Handler執行。Runnable內部類會持有外部類的隱式引用,被傳遞到Handler的消息隊列MessageQueue中,在Message消息沒有被處理之前,Activity實例不會被銷毀了,于是導致內存泄漏。
#### 6.Threads
#### 7.TimerTask
只要是匿名類的實例,不管是不是在工作線程,都會持有Activity的引用,導致內存泄漏。
#### 8.Sensor Manager
最后,通過Context.getSystemService(int name)可以獲取系統服務。這些服務工作在各自的進程中,幫助應用處理后臺任務,處理硬件交互。如果需要使用這些服務,可以注冊監聽器**,這會導致服務持有了Context的引用,如果在Activity銷毀的時候沒有注銷這些監聽器,會導致內存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