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4、外鍵約束,foreign key
外鍵主要是維護表之間的關系的,主要是為了保證參照完整性,如果表中的某個字段為外鍵字段,那么該字段的值必須來源于參照的表的主鍵,如:emp中的deptno值必須來源于dept表中的deptno字段值。
>[danger]注意:外鍵關聯有四種模型
第一種 一對一模型 ,A表的一條記錄對應B表中的一條記錄 有且只對應一條(t_student t_student_info)
怎么實現:在其中任意一張表定義主鍵,另外一張表定義外鍵 與之關聯 并且定義外鍵的這張表要滿足唯一約束,但是我們建議在t_student 中 添加主鍵
>[info]第二種 一對多 ,A表中的一條記錄對應B表中的多條記錄 (classes t_student)
怎么實現:通常我們在A表中定義一個主鍵,在B表中添加外鍵關聯A表的主鍵字段(表中的外鍵不添加為約束)
>[danger] 第三種多對多,A表中一條記錄對應B表中的多條記錄同時,B表中的一條記錄也對應A表中的多條記錄(t_student t_subject)
怎么實現:我們要創建第三張關系表,表中只有兩個字段,其中一個字段作為外鍵指向A表,另一個外鍵指向B表
>[info] 第四種自關聯一對多,一般所有的樹形結構都可以用此方式來描述
怎么實現:在此表中添加一個字段做為外鍵關聯此表自己的主鍵
建立學生和班級表之間的連接
首先建立班級表t_classes
```
drop table if exists t_classes;
create table t_classes(
classes_id int(3),
classes_name varchar(40),
constraint pk_classes_id primary key(classes_id)
)
```
在t_student中加入外鍵約束
```
drop table if exists t_student;
create table t_student(
student_id int(10),
student_name varchar(20),
sex char(2),
birthday date,
email varchar(30),
classes_id int(3),
constraint student_id_pk primary key(student_id),
constraint fk_classes_id foreign key(classes_id) references t_classes(classes_id)
)
```
向t\_student中加入數據
```
insert into t_student(student_id, student_name, sex, birthday, email, classes_id) values(1001, 'zhangsan', 'm', '1988-01-01', 'qqq@163.com', 10)
```

出現錯誤,因為在班級表中不存在班級編號為10班級,外鍵約束起到了作用
存在外鍵的表就是子表,參照的表就是父表,所以存在一個父子關系,也就是主從關系,主表就是班級表,從表就是學生表
以上成功的插入了學生信息,當時classes\_id沒有值,這樣會影響參照完整性,所以我們建議將外鍵字段設置為非空
```
drop table if exists t_student;
create table t_student(
student_id int(10),
student_name varchar(20),
sex char(2),
birthday date,
email varchar(30),
classes_id int (3) not null,
constraint student_id_pk primary key(student\_id),
constraint fk_classes_id foreign key(classes_id) references t_classes(classes_id)
)
insert into t_student(student_id, student_name, sex, birthday, email, cla
sses_id) values(1001, 'zhangsan', 'm', '1988-01-01', 'qqq@163.com', null);
```
再次插入班級編號為null的數據
添加數據到班級表,添加數據到學生表,刪除班級數據,將會出現如下錯誤:
```
insert into t_classes (classes_id,classes_name) values (10,'366');
insert into t_student(
student_id, student_name, sex, birthday, email, classes_id
) values(
1001, 'zhangsan', 'm', '1988-01-01', 'qqq@163.com', 10
)
mysql> update t_classes set classes_id = 20 where classes_name = '366';
因為子表(t_student)存在一個外鍵classes_id,它參照了父表(t_classes)中的主鍵,所以先刪除子表中的引用記錄,再修改父表中的數據。
我們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級聯更新。
mysql> delete from t_classes where classes_id = 10;
因為子表(t_student)存在一個外鍵classes_id,它參照了父表(t_classes)中的主鍵,所以先刪除父表,那么將會影響子表的參照完整性,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先刪除子表中的數據,再刪除父表中的數據,采用drop table也不行,必須先drop子表,再drop父表
我們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級聯刪除。
```
- 空白目錄
- 1、數據庫概述及數據準備
- 1.1、SQL概述
- 1.2、什么是數據庫
- 1.3、MySql概述
- 1.4、MySql的安裝
- 1.5、表
- 1.6、SQL的分類
- 1.7、導入演示數據
- 1.8、表結構描述
- 2、常用命令
- 2.1、查看msyql版本
- 2.2、創建數據庫
- 2.3、查詢當前使用的數據庫
- 2.4、終止一條語句
- 2.5、退出mysql
- 3、查看“演示數據”的表結構
- 3.1、查看和指定現有的數據庫
- 3.2、指定當前缺省數據庫
- 3.3、查看當前使用的庫
- 3.4、查看當前庫中的表
- 3.5、查看其他庫中的表
- 3.6、查看表的結構
- 3.7、查看表的創建語句
- 4、簡單的查詢
- 4.1、查詢一個字段
- 4.2、查詢多個字段
- 4.3、查詢全部字段
- 4.4、計算員工的年薪
- 4.5、將查詢出來的字段顯示為中文
- 5、條件查詢
- 5.1 概述
- 5.2 等號操作符
- 5.3不等號操作符
- 5.4 between … and …操作符
- 5.5 is null
- 5.6 and
- 5.7 or
- 5.8 表達式的優先級
- 5.9 in
- 5.10 not
- 5.11 like
- 6、排序數據
- 6.1、單一字段排序
- 6.2、手動指定排序順序
- 6.3、多個字段排序
- 6.4、使用字段的位置來排序
- 7、分組函數/聚合函數/多行處理函數
- 7.1、count
- 7.2、sum
- 7.3、avg
- 7.4、max
- 7.5、min
- 7.6、組合聚合函數
- 7.7 函數總結(了解內容)
- 7.1數據處理函數(單行處理函數)
- 8、分組查詢
- 8.1、group by
- 8.2、having
- 8.3、select語句總結
- 9、連接查詢
- 9.1、SQL92語法
- 9.2、SQL99語法
- 10、子查詢
- 10.1、在where語句中使用子查詢,也就是在where語句中加入select語句
- 10.2、在from語句中使用子查詢,可以將該子查詢看做一張表
- 10.3、在select語句中使用子查詢
- 11、union
- 11.1、union可以合并集合(相加)
- 12、limit 的使用
- 12.1、取得前5條數據
- 12.2、從第二條開始取兩條數據
- 12.3、取得薪水最高的前5名
- 13、表
- 13.1、創建表
- 13.2、增加/刪除/修改表結構
- 13.2.1、添加字段
- 13.2.2、修改字段
- 13.2.3、刪除字段
- 13.3、添加、修改和刪除
- 13.3.1、insert
- 13.3.2、update
- 13.3.3、delete
- 總結
- 13.4、創建表加入約束
- 13.4.1、非空約束,not null
- 13.4.2、唯一約束,unique
- 13.4.3、主鍵約束,primary key
- 13.4.4、外鍵約束,foreign key
- 13.4.5、級聯更新與級聯刪除
- 13.4.5.1、on update cascade;
- 13.4.5.2、on delete cascade;
- 13.5、t_student和t_classes完整示例
- 14、存儲引擎(了解)
- 14.1、存儲引擎的使用
- 14.2、常用的存儲引擎
- 14.2.1、MyISAM存儲引擎
- 14.2.2、InnoDB存儲引擎
- 14.2.3、MEMORY存儲引擎
- 14.3、選擇合適的存儲引擎
- 15、事務
- 15.1、概述
- 15.2、事務的提交與回滾演示
- 15.3、自動提交模式
- 15.4、事務的隔離級別
- 15.4.1、隔離級別
- 15.4.2、四個隔離級別
- 15.4.3、隔離級別與一致性問題的關系
- 15.4.4、設置服務器缺省隔離級別
- 15.4.5、隔離級別的作用范圍
- 15.4.6、查看隔離級別
- 15.4.7、并發事務與隔離級別示例
- 16、索引
- 16.1、索引原理
- 16.2、索引的應用
- 16.2.1、創建索引
- 16.2.2、查看索引
- 16.2.3、使用索引
- 16.2.4、刪除索引
- 17、視圖
- 17.1、什么是視圖
- 17.2、創建視圖
- 17.3、修改視圖
- 17.4、刪除視圖
- 18、DBA命令(了解)
- 18.1、新建用戶
- 18.2、授權
- 18.3、回收權限
- 18.4、導出導入
- 18.4.1、導出
- 18.4.1.1、導出整個數據庫
- 18.4.1.2、導出指定庫下的指定表
- 18.4.2、導入
- 19、數據庫設計的三范式
- 19.1、第一范式
- 19.2、第二范式
- 19.3、第三范式
- 19.4、三范式總結
- 作業
- 1、取得每個部門最高薪水的人員名稱
- 2、哪些人的薪水在部門的平均薪水之上
- 3、取得部門中(所有人的)平均的薪水等級
- 4、不準用組函數(Max),取得最高薪水
- 5、取得平均薪水最高的部門的部門編號
- 6、取得平均薪水最高的部門的部門名稱
- 7、求平均薪水的等級最低的部門的部門名稱
- 8、取得比普通員工(員工代碼沒有在mgr字段上出現的)的最高薪水還要高的領導人姓名
- 9、取得薪水最高的前五名員工
- 10、取得薪水最高的第六到第十名員工
- 11、取得最后入職的5名員工
- 12、取得每個薪水等級有多少員工
- 13、面試題
- 14、列出所有員工及領導的姓名
- 15、列出受雇日期早于其直接上級的所有員工的編號,姓名,部門名稱
- 16、列出部門名稱和這些部門的員工信息,同時列出那些沒有員工的部門.
- 17、列出至少有5個員工的所有部門
- 18、列出薪金比"SMITH"多的所有員工信息.
- 19、列出所有"CLERK"(辦事員)的姓名及其部門名稱,部門的人數.
- 20、列出最低薪金大于1500的各種工作及從事此工作的全部雇員人數.
- 21、列出在部門"SALES"<銷售部>工作的員工的姓名,假定不知道銷售部的部門編號.
- 22、列出薪金高于公司平均薪金的所有員工,所在部門,上級領導,雇員的工資等級.
- 23、列出與"SCOTT"從事相同工作的所有員工及部門名稱.
- 24、列出薪金等于部門30中員工的薪金的其他員工的姓名和薪金.
- 25、列出薪金高于在部門30工作的所有員工的薪金的員工姓名和薪金.部門名稱.
- 26、列出在每個部門工作的員工數量,平均工資和平均服務期限.
- 27、列出所有員工的姓名、部門名稱和工資。
- 28、列出所有部門的詳細信息和人數
- 29、列出各種工作的最低工資及從事此工作的雇員姓名
- 30、列出各個部門的MANAGER(領導)的最低薪金
- 31、列出所有員工的年工資,按年薪從低到高排序
- 32、求出員工領導的薪水超過3000的員工名稱與領導名稱
- 33、求出部門名稱中,帶'S'字符的部門員工的工資合計、部門人數.
- 34、給任職日期超過30年的員工加薪10%.
- 教務管理系統(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