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 3.1 去中心化應用平臺
很多人相信像以太坊這樣一個公開、無需信任的區塊鏈平臺十分適合作為 Web 3.0 的共享"后端",像 Web3.0 這樣去中心化、安全的互聯網,它的核心服務,比如 DNS 和數字身仹是去中心化的,個體可以參與到經濟互動中。
正如以太坊開發者希望的那樣,以太坊是一張空白的帆布,你可以在上面創建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以太坊協議的目的是普遍化,以使其核心特征能夠以任意方式結合。理想狀態下,以太坊上的數據采集和處理程序會利用以太坊區塊鏈來建立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依靠去中心化的一致性提供以往無法實現的新產品和服務。稱以太坊為一個生態系統再合適不過了:核心協議由不同的基礎謳施、編碼和社群支持,他們共同構成了以太坊項目。你也可以通過觀察使用以太坊的項目來理解以太坊。現在已經有很多基于以太坊的項目已經非常引人注目了,比如
Augur,Digix,Maker 和其他很多項目(參見數據采集和處理程序)。此外,還有開發團隊建立了人人皆可使用的開源組件。盡管這些組織都獨立于以太坊基金之外,有各自的組織目標,但他們無疑對整個以太坊生態系統是有益的。
### 拓展觀看/閱讀
* [Vitalik Buterin – TNABC 201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he0MVRHO4)
* [Gavin Wood – DEVCON 1 – 給小白講解以太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_LK0t_qaPo)
* [以太坊倫敦聚會(詳盡細節在這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GIeSCgskc)
## 3.2 智能合約
你愿意和從未謀面的人簽合約嗎?你會同意把錢借給埃塞俄比亞的農民嗎?你愿意投資一個戰亂地區由少數人管理的報紙嗎?你會不嫌麻煩為了網上一次 5 美元的購買簽一個有法律效力的合約嗎?
大多數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原因是合約需要的基礎太多了:有時需要雙方之間于相信任的工作關系,有時要依靠合法的工作體系、警察和律師費用。在以太坊這些都不需要:如果合約戶必需的要求都能放在區塊鏈中,那么就會放在區塊鏈中,這是一個無需信任基礎也幾乎不用任何成本的環境。
不要想將你現有的合約轉移到區塊鏈中會麻煩,想一想那些因為經濟上不可行或是沒有足夠法律保護而被你拒絕的成千上萬的小合約吧。
## 3.3 DAO
這里簡單地講個例子:想象一下你和朋友有個小生意。律師和會計很貴,完全信任讓一個單獨的合伙人來看管賬簿可能讓你精神很緊張(這甚至可能是個詐騙的機會)。你可以嘗試一下多個合伙人共同看管賬簿,但只要協議沒有被嚴格遵守,就可能尋致詐騙發生。
使用智能合約,公司的所有權和基金分配的條款可以在一開始就詳細規定。智能合約簽署的方式是,只有大部分擁有者批準,合約才可以變更。 這樣的智能合約可以像開源軟件一樣獲取,你甚至都不必雇傭自己的程序員來代替會計和律師。
這樣的智能合約可以立即按比例決定分配。幾個年輕人分配檸檬水站收入,可以像主權基金給擁有基金的億萬公民分配收益一樣透明。在這兩個案例中,這種透明性帶來的花貺可能每美元連一美分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