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20 年互聯網從無到有,未來 30 年互聯網從有到無,“無”指的是無所不在。未來,任何一家企業的業務都將構建在軟件和互聯網的基礎之上。
軟件交付能力對于業務中臺的建設也成為企業的核心能力和挑戰。

* 隨著競爭的加劇,業務中臺對研發效能的期望越來越高
* 隨著產業互聯網向縱深的發展,產品和協作的復雜度越來越高,研發效能有下降的趨勢
#
## 研發效能提升的三個核心問題

> #### 1、 以流動效率為核心提升團隊的持續交付能力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企業通常是按職能組織團隊的,如業務部門、產品部門、開發部門、測試部門及運維部門等,每個職能都可以說自己很高效,從各自的視角去提升效率,看上去每一個職能都很繁忙,看似高效。但是從用戶/客戶的角度去看,用戶關心的是需求是以多快速度交付到他的手中,滿足他“所想即所得”的述求。我們看單個需求在研發過程流動的整個周期,從需求提出到完成的整個時間線上,我們分別用紅線表示等待時長,綠線表示被處理的時長,紅長綠短。為什么會這樣呢?
產品同學批量去做需求分析、開發同學攢一批需求,一起完成開發。但如果從單個需求的視角來看,單個人一段時間只能處理一個需求,其它需求就會處于等待,等待不僅僅是因為批量,還可能是各部門的協調問題
> #### 2、以用戶價值為核心規劃和探索有效的產品

我們需要去規劃和探索有效的需求。如何去探索呢?過去是以組織和資源為核心,一件東西只要生產出來就有人買,但今天選擇權已經從生產方轉移到用戶側,用戶有越來越多的選擇權,所有的公司都是圍繞用戶來做,這非常像地心說向日心說轉移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從以組織和資源為核心轉變成以用戶價值為核心。

> #### 3、以長期效率為核心沉淀優質軟件資產和工程能力
我們可以看下圖,一條紅線,一條綠線。如果為了追求短期效率,一定會選擇紅線,就是說開發的越多,接下來做的就越慢,代碼寫的不好,后面的測試、持續交付又沒跟上,所謂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前面欠的太多,就需要還債,甚至是利息,如果只是還債,可能就會把這條紅線拉平
按項目制開發的系統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建設方的目的是為了驗收交付賺錢,天然就是追求短期效率,這就更需要實現長期效率的管理和技術平臺支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期器,我們要不斷的提升工程能力,比如說工具、平臺、還有一些好的實踐,甚至員工技能的問題。比如說持續交付實踐,比如說環境和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通過持續集成部署的方式,讓代碼快速的流動,安全放心的發布軟件,發布上機后,安全運維能確保服務的穩定性

#### 總結
以流動效率為核心提升團隊的持續交付能力;以客戶價值為核心規劃和探索有效的產品;以長期效率為核心沉淀優質軟件資產和工程的能力。這三個核心構成了我們的研發效能過提升之道。

- 第1章 企業業務中臺架構
- 1.1 企業數字化轉型
- 1.2 阿里中臺架構演進
- 1.3 企業數據模型與IT總體架構
- 第2章 研發效能最優化
- 2.1 可視化的交付過程
- 2.2 限制并行需求量加快流速
- 第3章 云資源目錄
- 3.1 服務器
- 3.2 數據庫
- 3.3 網絡及安全
- 3.4 容器服務
- 3.5 安全服務
- 3.6 云存儲
- 3.7 消息隊列
- 3.8 人工智能
- 3.9 分布式應用
- 3.10 云效率
- 3.11 云市場
- 3.12 數據分析
- 3.13 云端真機測試
- 第4章 中臺架構詳解
- 4.1 中臺架構實踐
- 4.2 中臺數據模型解析
- 4.3 中臺應用架構實踐
- 4.4 中臺技術路線
- 4.5 中臺實踐問題剖析
- 4.6 中臺實踐Demo
- 第5章 應用與中臺相結合
- 5.1 應用架構詳解
- 5.2 應用技術路線
- 5.3 應用與中臺相結合
- 5.4 應用與中臺實踐問題剖析
- 5.5 應用解決明細
- 第6章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