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init__函數。
- 創建一個新類時,Python會檢查是否定義了一個__init__()函數,如果已經定義了,將運行這個函數
```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name="None",grade="K",district="Orange Coutry"):
self.name = name
self.grade = grade
self.district = district
student1 = Student()
student2 = Student(name = "Byron Blaze",grade = "12",district = "Fairfax Coutry")
print student1.name
print student2.name
```
2、移動和存儲實例
- 一旦創建了一個實例,就可以在程序中移動實例以及實例中所包含的一切。就像前面所介紹過的那些數據類型一樣,也可以把實例存儲在字典或列表中
```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name = "",school = "",grade = ""):
if not name:
name = raw_input("what is the student's name?")
if not school:
school = raw_input("what is the student's school")
if not grade:
grade = self.get_grade()
self.name = name
self.school = school
self.grade = grade
def get_grade(self):
while True:
grade = raw_input("what is the student's grade?[K,1-5]")
if grade.lower() not in ['k','1','2','3','4','5']:
print "I'm sorry,but {} isn't valid.".format(grade)
else:
return grade
def print_student(self):
print "Name:{}".format(self.name)
print "school:{}".format(self.school)
print "grade:{}".format(self.grade)
def print_roster(students):
print "Student in system:"
for student in students:
print "*"*15
student.print_student()
def main():
student1 = Student(name = "Carrie Kale",grade = "3",school = "Marshall")
student2 = Student(name = "Byron Bale",grade = "2",school = "Minnieville")
student3 = Student(name = "Sarah Chandler",grade = "K",school = "Woodbridge")
students = [student1,student2,student3]
print_roster(students)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
- 必讀
- 第1章 安裝和運行python
- 第2章 用Python中使用數字
- 2.1本節要點
- 2.2 用變量存儲信息
- 2.2.1 變量的類型
- 2.2.2 在變量中存儲數字
- 2.2.3 命名變量
- 2.3 在Python中做數學運算
- 2.3.1 在python中必須先設置變量在做計算
- 2.3.2 運算符
- 2.3.3 運算的優先級
- 2.3.4 數學運算的組合類型
- 2.3.5 不可以除以0
- 2.4 比較數字
- 第3章 編程中的邏輯
- 3.1 本節要點
- 3.2 使用基本if語句
- 3.3 創建代碼塊
- 3.4 為if添加else
- 3.5 elif測試更多內容
- 3.6 True和False變量
- 3.7 使用try/except
- 第4章 在字符串中存儲文本
- 4.1 本節要點
- 4.2 創建字符串
- 4.3 打印字符串
- 4.4 獲取字符串相關信息
- 4.5 數學運算和比較運算
- 4.6 格式化字符串
- 4.6.1 用轉義符控制間隔
- 4.6.2 刪除空格
- 4.6.3 查找和替換文本
- 第5章 處理輸入和輸出
- 5.1 本節要點
- 5.2 從命令行獲取信息 input()函數用于收集信息 raw_input()用于收集任何非數字的信息
- 5.3 獲取密碼
- 5.4 清理用戶的輸入
- 5.5 格式化輸出
- 第6章 將項分組到列表中
- 6.1 本節要點
- 6.2 創建列表
- 6.3 獲取有關列表的信息
- 6.4 操作列表
- 6.5 在列表中使用數學運算
- 6.6 排序列表
- 6.7 比較列表
- 第7章 使用循環重復代碼
- 7.1本節要點
- 7.2 重復一定次數
- 7.2.1 獲取數字的范圍
- 7.2.2 命名循環變量,雖然我們經常使用一個單字母的變量,但建議使用一個對于說明代碼想要做什么有意義的變量
- 7.2.3 遍歷列表
- 7.2.4 跳到下一個列表項
- 7.2.5 跳出循環
- 7.3 只有為真時重復
- 第8章 創建簡單的腳本
- 8.1 本節要點
- 8.2 創建一個基本的函數
- 8.3 傳遞值給函數
- 8.4 函數中的變量的作用域
- 8.5 在函數中組織函數
- 8.6 傳遞可變數目的參數
- 第9章 使用字典匹配鍵和值
- 9.1 本節要點
- 9.2 創建字典
- 9.3 獲取有關字典的信息
- 9.4 比較字典
- 第10章 生成對象
- 10.1 本節要點
- 10.2 面向對象編程
- 10.3 規劃一個對象
- 10.4 從對象生成對象
- 第11章 生成類
- 11.1 本節要點
- 11.2 生成一個基類的聲明
- 11.3 為類增加方法
- 11.4 創建類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