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始吧,再一次
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重新開始寫一個新的網站了。
每次的開始,都雄心勃勃感覺就將要鑄就一個傳奇。
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辭職在家中閑置了一年,感覺自己就快要忘記怎么寫代碼了。
日子不應該再這么渾渾噩噩下去了。
歲月無情催人老。人生只有900個月,剩下的已經不多了。
開始吧,再一次。
先做技術選型。
這一次,就嘗試一下阿里新出 [weex](https://alibaba.github.io/weex/) 。
關于weex是什么?
我推薦一篇文章《阿里無線11.11 : Weex——關于移動端動態性的思考、實現和未來》(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taobao-mobile-weex )
利用 weex 技術, 能同時開發網站、安卓、IOS。能極大減少開發的成本。
不過,weex用英文作為文檔的編寫語言,用英文在issue中提問交流,總讓我有些莫名的傷感。
倒不是我排斥英文,我一直覺得包容并蓄才是王道。
但是,一群中國人,相互之間用英語交流,卻的的確確觸痛了我的某根敏感神經。
語言是民族認同感的基礎。
初中語文課本上有阿爾豐斯 · 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http://t.cn/Rqmr9qn)》,寫的就是法國淪陷之后,被強占領地區改用德語上課的故事。
文章中有一句:『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時,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著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打開監獄的鑰匙』。
是的,每當看到一群中國人用英語交流的時候,我內心就感覺到了暗暗的恥辱。
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不忍萃讀的恥辱史。
知恥而后勇。
想起周恩來的那句誓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分享一篇文章吧。
## 學術大牛不妨優先用中文發表論文
來源:楊洪強的博文 http://t.cn/RIWWtcW
科研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科研成果造福人類,并推動人類發展。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推動中國的發展是對造福人類、推動人類發展的重大貢獻!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應首先解決自己的發展問題,只有在自己發展了(發達了)并有余力時,才能夠更好地推動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因此,中國的科研成果應當優先造福中國人,優先為推動中國發展服務。
學術論文是重要的科研成果,中文是中國人的母語,閱讀母語發表的論文會更便捷、理解會更準確。
**工程師、農藝師等是將學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中堅力量,普通科研人員是我國學術研究的主力軍,大部分工程師、農藝師和普通科研人員能看但不精通英文,它們對英文理解遠不如對中文的理解。**
**如果優先用中文發表學術論文,這會讓更多的國人、更多的科技主力能夠更方便地閱讀和理解最新的學術成果,這除了能夠顯著促進我國學術和學術期刊的繁榮與發展外,更重要的是這將在更大程度地提升國內的科研水平和促進學術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進而能夠更好地讓大部分工程師、農藝師和普通科研人員,利用最新科研成果造福中國人、推動中國的發展,中國發展了也更有利于推動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
有人擔心用中文發表學術論文會降低“國際影響力”或“國際展示度”。其實影響力或展示度不過是個名氣而已,學術大牛已很有名氣了,多一點和少一點“影響力或展示度”也沒有多大損失。況且,論文給作者或單位帶來的國際“名氣”,相比于論文給中國科技發展帶來的“實惠”,“實惠”總比虛名強。
此外,中文論文都配有英文摘要,如果你的論文對洋人真有“影響力”,它會通過英文摘要尋找你和聯系你(不少作者應有過這樣被索要中文論文全文的經歷,至少筆者已經歷過多次)。再則,也可以通過專刊用英文綜述向洋人介紹中國的科技進展。
中文論文也有著作權,也同樣可證明論文是首發或論文的優先權;如果論文真要達到諾貝爾獎的水平,也不會因為是中文論文首發而被抹殺。
在學術領域是用“中文”還是用“英文”發表,有些類似在貿易領域是用“人民幣”還是用“美元”結算。
“美元霸權”對美國是極有利的,它是老一代美國人給當今美國人留下的“經濟遺產”;
“英語霸權”也是過去的英國人給現在的英國人留下的“經濟遺產”。
當年英國人拿槍炮掠奪世界,同時撒下英國種子,讓全世界的人都去學英語,以至于至今仍是英語主導(“英語霸權”)的世界,英語教學、用英語發表論文、殖民地英語化,.....
這些都需要經濟付出,這些給英語國家的后裔帶來多少經濟收益?
當年老外拿槍炮掠奪中國,如今他們的后裔用語言文字掠奪中國!國人難道心甘情愿地繼續被掠奪,而不應當像在國際貿易中用“人民幣結算”挑戰“美元結算”那樣,在學術領域用“中文發表”挑戰“英文發表”?
學術大牛不妨帶個頭,對于應用和應用基礎的研究論文,優先用中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