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操作系統的概念
操作系統是一個用來和硬件打交道并為用戶程序提供一個有限服務集的低級支撐軟件。一個計算機系統是一個硬件和軟件的共生體,它們互相依賴,不可分割。計算機的硬件,含有外圍設備、處理器、內存、硬盤和其他的電子設備組成計算機的發動機。但是沒有軟件來操作和控制它,自身是不能工作的。
二、linux操作系統
完成這個控制工作的軟件就稱為操作系統,在Linux的術語中被稱為“內核”,也可以稱為“核心”。Linux內核的主要模塊(或組件)分以下幾個部分:存儲管理、CPU和進程管理、文件系統、設備管理和驅動、網絡通信,以及系統的初始化(引導)、系統調用等。而Linux內核使用三種不同的版本編號方式,每一種方式都經過不斷的升級更新換代,更加趨于安全穩定。
而具體來說linux內核被設計為單內核(monolithic)結構,支持動態加載內核模塊,為保證支持新設備而又不會無限的擴大內核規模,linux系統對驅動和新文件系統采用模塊化方式,可動態加載和卸載。linux內核還采用了[虛擬內存](https://product.pconline.com.cn/itbk/diy/memory/1311/3817140.html)技術使得內存空間達到4GB.此外,linux文件系統還實現了一種抽象文件模型———虛擬文件系統(VFC),該文件系統屬于UNIX風格。從而能夠讓用戶可以在統一界面上訪問各種不同格式的文件系統。
三、Linux系統的操作原理
總的來說Linux系統的操作原理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件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軟件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于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至于說Linux是基于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