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節我們會將main方法,我們會了解什么是main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它,我們會學習到命令行參數。怎樣傳遞命令行參數。也會講在IntelliJ里面怎樣做。例如打印這些命令行參數出來。
所以我們回到IntelliJ
我們創建一個新的project,命名為MainMethod,然后點Finish。在新的Project里,我們創建一個新的包,在里邊我們創建新的類命名為Main
```java
package io.zw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
然后上面的main方法的簽名就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所以main方法里邊有參數,`String[] args` 是一個`String`類型的數組,即字符串數組,參數名稱為 `args`。這就代表了數組。在后面的課程會學到數組。現在只需要知道數組是固定長度的一系列東西。然后所有東西的類型是相同的。所以這里我們有所有的東西類型都是`String`,在那個數組里邊。
所以首先讓我們打印參數的數量(size)
```java
package io.zw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args-size= " + args.length);
}
}
```
上面的語句就是打印我們的數組有多少個參數。我們點擊運行,然后運行我們的Main類,結果發現參數長度為0.
也就是說我們當前沒有傳入任何參數到我們的main方法。我們可以通過IntelliJ傳入參數。 在Edit Configuration那里,在Program arguments那里輸入。 我們可以輸入 java certification,然后再次運行代碼。可以看到底下輸出參數的長度為 2,因我參數由空格分割的。
可以將main方法作為我們的程序的入口,如果你想要運行你的應用程序,你至少要有一個main方法,然后那個main方法會啟動你的應用程序。
然后我們嘗試打印出實際的參數。 我們使用 for 循環,如果你不了解for循環的話,沒關系,后面會詳細講到的。
所以
```java
package io.zw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args-size= " + args.length);
for(int i = 0; i < arg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gs[" + i + "]=" + args[i]);
}
}
}
```
我們需要使用 `System.out.println()`打印出參數。這個也有快捷鍵 `sout` 上面的語法中 `args[i]` 方括號就是獲取數組里邊的元素,后面會詳細講的。現在讓我們專注于main方法本身。當我們傳入參數時,我們可以獲得參數的長度,我們可以傳遞這些參數到,例如,放到其它的應用,或者隨意想怎樣處理這些參數。
當我們再次運行代碼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結果:
```
args-size= 2
args[0]=Java
args[1]=Certification
```
所以這就跟我們在命令行傳入的參數完全一樣了。由空格分割的。你也可以傳入其它的參數,例如 1 2 3,
它們會被當做字符串處理,然后打印出來。例如:
```
args-size= 2
args[0]=Java
args[1]=Certification
args[2]=1
args[3]=2
args[4]=3
```
現在你可以看到我們有 5 個參數了。
- 0.考試大綱解讀
- 1.內容簡介與環境搭建
- 1.1內容簡介
- 1.2.在Windows安裝JDK8
- 2.Java基礎
- 2.1.Java類結構
- 2.2.main方法
- 2.3.注釋
- 2.4.package與import
- 2.5.命名沖突與代碼格式
- 2.6.靜態導入
- 2.7.理解原始數據類型
- 2.8.整數型原始類型
- 2.9.小數型原始類型
- 2.10.原始char與boolean
- 2.11.聲明和初始化變量
- 2.12.理解原始類型變量的默認初始化
- 2.13.變量作用范圍
- 2.14.類里面元素的順序
- 2.15.理解null
- 2.16.原始類型的包裝類
- 2.17.Java的好處
- 2.18.考試題目舉例
- 3.操作符
- 3.1.理解操作符
- 3.2.算術操作符
- 3.3.數值類型提升以及類型轉換
- 3.4.一元操作符第一部分
- 3.5.一元操作符第二部分
- 3.6.賦值運算符
- 3.7.復合賦值運算符
- 3.8.關系操作符
- 3.9.關系操作符
- 3.10.相等操作符
- 3.11.理解 == 與 equals()方法
- 3.12.字符算術運算
- 3.13.考試題目舉例
- 4.基本程序控制流
- 4.1.if else語句
- 4.2.三元操作符
- 4.3.switch語句
- 4.4.while循環
- 4.5.do-while循環
- 4.6.for循環
- 4.7.考試題目舉例
- 5.理解字符串類型
- 5.1.創建字符串以及字符串連接
- 5.2.理解不可變性
- 5.3.字符串常量池和字符串相等
- 5.4.String類的方法第一部分
- 5.5.String類的方法第二部分
- 5.6.方法串聯
- 5.7.使用StringBuilder類
- 5.8.StringBuilder類的方法
- 5.9.理解相等性
- 5.10.考試題目舉例
- 6.數組
- 6.1.理解數組
- 6.2.使用數組
- 6.3.數組常見的問題
- 6.4.For-each循環
- 6.5.break語句和標簽
- 6.6.continue語句
- 6.7.數據排序
- 6.8.搜索數組
- 6.9.可變數量參數
- 6.10多維數組
- 6.11嵌套循環
- 6.12考試題目舉例
- 7.ArrayList
- 7.1.理解ArrayList
- 7.2.ArrayList的方法第一部分
- 7.3.ArrayList的方法第二部分
- 7.4.在ArrayList使用包裝類
- 7.5.ArrayList與數組之間的轉換
- 7.6.ArrayList元素排序
- 7.7.搜索ArrayList
- 7.8.遍歷List第一部分
- 7.9.遍歷List第二部分
- 7.10.考試題目舉例
- 8.方法
- 8.1.設計一個方法
- 8.2.方法的返回類型
- 8.3.方法的參數列表
- 8.4.帶有數量可變參數的方法
- 8.5.訪問修飾符
- 8.6.靜態方法和字段
- 8.7.使用靜態方法和字段第一部分
- 8.8.使用靜態方法和字段第二部分
- 8.9.final方法
- 8.10.靜態初始化
- 8.11.在方法之間傳輸數據
- 8.12.方法的返回數據
- 8.13.重載方法
- 8.14.考試題目舉例
- 9.類設計
- 9.1.類的構造函數
- 9.2.默認構造函數
- 9.3.構造方法重載
- 9.4.this 與 this()的區別
- 9.5.初始化的順序
- 9.6.數據封裝
- 9.7.不可變類
- 9.8.類與繼承第一部分
- 9.9.類與繼承第二部分
- 9.10方法重寫
- 9.11.super 與 super()的區別
- 9.12.重載與重寫的區別
- 9.13.抽象類
- 9.14.抽象方法
- 9.15.創建接口
- 9.16.實現接口
- 9.17.接口的默認方法
- 9.18.接口的靜態方法
- 9.19.抽象類與接口的區別
- 9.20.多態
- 9.21.虛方法
- 9.22.參數多態
- 9.23.考試題目舉例
- 10.Java 8的日期和時間API
- 10.1.創建日期與時間
- 10.2.使用日期與時間
- 10.3.Periods
- 10.4.格式化日期和時間
- 10.5.解釋日期和時間
- 10.6.考試題目舉例
- 11.異常處理
- 11.1.理解異常處理
- 11.2.Checked 與 Unchecked 異常的區別
- 11.3.處理異常
- 11.4.使用finally語句塊
- 11.5.捕獲不同的異常
- 11.6.return 和 finally塊
- 11.7.拋出異常的方法
- 11.8.考試題目舉例
- 12.簡單的Lambda表達式
- 12.1.理解Lambda
- 12.2.使用Lambda
- 12.3.Predicates
- 12.4.考試問題舉例
- 13.福利
- 13.1.Anki記憶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