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TIGERB/easy-tips
### 使用引用
**場景一:遍歷一個數組獲取新的數據結構**
也許你會這樣寫:
```
// 申明一個新的數組,組裝成你想要的數據
$tmp = [];
foreach ($arr as $k => $v) {
// 取出你想要的數據
$tmp[$k]['youwant'] = $v['youwant'];
...
// 一系列判斷得到你想要的數據
if (...) {
$tmp[$k]['youwantbyjudge'] = 'TIGERB';
}
...
}
// 最后得要你想要的數組$tmp
-------------------------------------------------------
// 也許你覺著上面的寫法不是很好,那我們下面換種寫法
foreach ($arr as $k => $v) {
// 一系列判斷得到你想要的數據
if (...) {
// 復寫值為你想要的
$arr[$k]['youwantbyjudge'] = 'TIGERB'
}
...
// 干掉你不想要的結構
unset($arr[$k]['youwantdel']);
}
// 最后我們得到我們的目標數組$arr
```
接下來我們使用引用值:
```
foreach ($arr as &$v) {
// 一系列判斷得到你想要的數據
if (...) {
// 復寫值為你想要的
$v['youwantbyjudge'] = 'TIGERB'
}
...
// 干掉你不想要的結構
unset($v['youwantdel']);
}
unset($v);
// 最后我們得到我們的目標數組$arr
```
使用引用是不是使我們的代碼更加的簡潔,除此之外相對于第一種寫法,我們節省了內存空間,尤其是再操作一個大數組時效果是及其明顯的。
**場景二:傳遞一個值到一個函數中獲取新的值**
基本和數組遍歷一致,我們只需要聲明這個函數的這個參數為引用即可,如下:
```
function decorate(&$arr = []) {
# code...
}
$arr = [
....
];
// 調用函數
decorate($arr);
// 如上即得到新的值$arr,好處還是節省內存空間
```
### 使用try...catch...
假如有下面一段邏輯:
```
class UserModel
{
public function login($username = '', $password = '')
{
code...
if (...) {
// 用戶不存在
return -1;
}
code...
if (...) {
// 密碼錯誤
return -2;
}
code...
}
}
class User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login($username = '', $password = '')
{
$model = new UserModel();
$res = $model->login($username, $password);
if ($res === -1) {
return [
'code' => '404',
'message' => '用戶不存在'
];
}
if ($res === -2) {
return [
'code' => '400',
'message' => '密碼錯誤'
];
}
code...
}
}
```
我們用try...catch...改寫后:
```
class UserModel
{
public function login($username = '', $password = '')
{
code...
if (...) {
// 用戶不存在
throw new Exception('用戶不存在', '404');
}
code...
if (...) {
// 密碼錯誤
throw new Exception('密碼錯誤', '400');
}
code...
}
}
class User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login($username = '', $password = '')
{
try {
$model = new UserModel();
$res = $model->login($username, $password);
// 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在這里統一commit數據庫事務
// $db->commit();
} catch (Exception $e) {
// 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在這里統一rollback數據庫事務
// $db->rollback();
return [
'code' => $e->getCode(),
'message' => $e->getMessage()
]
}
}
}
```
通過使用try...catch...使我們的代碼邏輯更加清晰,try...里只需要關注業務正常的情況,異常的處理統一在catch中。所以,我們在寫上游代碼時異常直接拋出即可。
### 使用匿名函數
** 構建函數或方法內部的代碼塊 **
假如我們有一段邏輯,在一個函數或者方法里我們需要格式化數據,但是這個格式化數據的代碼片段出現了多次,如果我們直接寫可能會想下面這樣:
```
function doSomething(...) {
...
// 格式化代碼段
...
...
// 格式化代碼段[重復的代碼]
...
}
```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應該不會像上面這么寫,可能都會像下面這樣:
```
function doSomething(...) {
...
format(...);
...
format(...);
...
}
// 再聲明一個格式花代碼的函數或方法
function format() {
// 格式化代碼段
...
}
```
上面這樣的寫法沒有任何的問題,最小單元化我們的代碼片段,但是如果這個format函數或者方法只是doSomething使用呢?我通常會像下面這么寫,為什么?因為我認為在這種上下文的環境中format和doSomething的一個子集。
```
function doSomething() {
...
$package = function (...) use (...) { // 同樣use后面的參數也可以傳引用
// 格式化代碼段
...
};
...
package(...);
...
package(...);
...
}
```
** 實現類的【懶加載】和實現設計模式的【最少知道原則】 **
假如有下面這段代碼:
```
class One
{
private $instance;
// 類One內部依賴了類Two
// 不符合設計模式的最少知道原則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
{
$this->intance = new Two();
}
public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 {
// 如果某種情況調用類Two的實例方法
$this->instance->do(...);
}
...
}
}
...
$instance = new One();
$instance->doSomething();
...
```
上面的寫法有什么問題?
- 不符合設計模式的最少知道原則,類One內部直接依賴了類Two
- 類Two的實例不是所有的上下文都會用到,所以浪費了資源,有人說搞個單例,但是解決不了實例化了不用的尷尬
所以我們使用匿名函數解決上面的問題,下面我們這么改寫:
```
class One
{
private $closure;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Closure $closure)
{
$this->closure = $closure;
}
public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 {
// 用的時候再實例化
// 實現懶加載
$instance = $this->closure();
$instance->do(...)
}
...
}
}
...
$instance = new One(function () {
// 類One外部依賴了類Two
return new Two();
});
$instance->doSomething();
...
```
### 減少對if...else...的使用
如果你碰見下面這種類型的代碼,那一定是個黑洞。
```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 {
if (...) {
...
} esle {
...
}
} else {
if (...) {
...
} esle {
...
}
}
}
```
** 提前return異常 **
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上面這種情況,可能絕大多數else代碼里都是在處理異常情況,更有可能這個異常代碼特別簡單,通常我會這么去做:
```
// 如果是在一個函數里面我會先處理異常的情況,然后提前return代碼,最后再執行正常的邏輯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 {
// 異常情況
return ...;
}
if (...) {
// 異常情況
return ...;
}
// 正常邏輯
...
}
// 同樣,如果是在一個類里面我會先處理異常的情況,然后先拋出異常
class One
{
public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 {
// 異常情況
throw new Exception(...);
}
if (...) {
// 異常情況
throw new Exception(...);
}
// 正常邏輯
...
}
}
```
** 關聯數組做map **
如果我們在客戶端做決策,通常我們會判斷不同的上下文在選擇不同策略,通常會像下面一樣使用if或者switch判斷:
```
class One
{
public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 {
$instance = new A();
} elseif (...) {
$instance = new A();
} else {
$instance = new C();
}
$instance->doSomething(...);
...
}
}
```
上面的寫法通常會出現大量的if語句或者switch語句,通常我會使用一個map來映射不同的策略,像下面這樣:
```
class One
{
private $map = [
'a' => 'namespace\A', // 帶上命名空間,因為變量是動態的
'b' => 'namespace\B',
'c' => 'namespace\C'
];
public function doSomething()
{
...
$instance = new $this->map[$strategy];// $strategy是'a'或'b'或'c'
$instance->doSomething(...);
...
}
}
```
### 使用接口
為什么要使用接口?極大的便于后期的擴展和代碼的可讀性,例如設計一個優惠系統,不同的商品只是在不同的優惠策略下具備不同的優惠行為,我們定義一個優惠行為的接口,最后對這個接口編程即可,偽代碼如下
```
Interface Promotion
{
public function promote(...);
}
class OnePromotion implement Promotion
{
public function doSomething(...)
{
...
}
}
class TwoPromotion implement Promotion
{
public function doSomething(...)
{
...
}
}
```
### 控制器拒絕直接的DB操作
最后我想說的是永遠拒絕在你的Controller里直接操作DB,為什么?我們的程序絕大多數的操作基本都是增刪改查,可能是查詢的where條件和字段不同,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抽象的把對數據庫增刪改查的方法寫到model中,通過參數暴露我們的where,fields條件。通常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效率和代碼復用。比如像下面這樣:
```
class DemoModel implement Model
{
public function getMultiDate($where = [], $fields = ['id'], $orderby = 'id asc')
{
$this->where($where)
->field($fields)
->orderby($orderby)
->get();
}
}
```
### 最后
如果有寫的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THX~
> [Easy PHP:一個極速輕量級的PHP全棧框架](http://php.tigerb.cn/)
- PHP7新特性
- 優雅的寫代碼
- 常見的代碼優化
- 常用的工具類
- PHP原生生成EXCEL
- PHP地理位置計算
- PHP獲取服務器狀態
- 駝峰轉下劃線
- 百度地圖兩點坐標距離計算
- 判斷是否是url
- PHP常見header頭
- 郵件發送類
- 阿拉伯數字轉化為大寫
- 獲取漢字首個拼音
- 根據身份證號獲取星座
- 生成驗證碼類
- 生成唯一ID
- 身份證驗證類
- PHP中文轉拼音
- Nginx配置文件
- curl獲取網頁內容
- 快遞查詢api
- 上傳圖片類
- 股票類
- 找回密碼類
- 字符串助手函數
- 校驗數據規則
- PHP獲取收集相關信息
- 字符串截取助手函數
- 網頁中提取關鍵字
- 檢測瀏覽器語言
- 微信相關類
- 微信獲取access_token
- 獲取用戶基本信息
- 代碼規范
- 編程規范(psr-1,2)
- 編程規范(原作者的建議)
- 經驗
- 常用函數地址
- 函數集合
- 一些常識
- MYSQL相關知識
- 常用sql
- mysql事務隔離級別
- Read uncommitted
- Read committed
- Repeatable read
- Serializable
- 高性能MYSQL讀書筆記
- 第一章MYSQL的架構
- mysql邏輯架構
- redis相關知識
- 1.安裝redis
- 3.php操作redis
- 隊列
- 悲觀鎖
- 樂觀鎖
- 發布
- 訂閱
- redis實戰-文章投票
- 設計模式
- 創建模型實例
- 單例模式
- 工廠模式
- AnimalInterface.php
- Chicken.php
- Factory.php
- Farm.php
- Pig
- SampleFactory.php
- Zoo
- 抽象工廠模式
- AnimalFactory
- Factory
- FarmInterface
- Income
- PandaZoo
- PeonyZoo
- PigFarm
- PlantFactory
- RiceFarm
- ZooInterface
- 原型模式
- 建造者模式
- 結構型模式實例
- 橋接模式
- 享元模式
- 外觀模式
- 適配器模式
- 裝飾器模式
- 組合模式
- 代理模式哦
- 過濾器模式
- 行為型模式實例
- 模板模式
- 策略模式
- 狀態模式
- 觀察者模式
- 責任鏈模式
- 訪問者模式
- 解釋器模式
- 空對象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命令模式
- 備忘錄模式
- 網絡知識
- 互聯網協議概述
- nginx簡易交互過程
- HTTP知識
- LINUX相關知識
- swoole學習
- 1.初識swoole
- 2.WebSocket PHP 即時通訊開發
- 3.異步多進程的 CURL
- 4.異步非阻塞多進程的 Http 服務器
- 5.TCP 服務器
- 5.1同步 TCP 客戶端
- 5.2異步 TCP 客戶端
- 6.UDP 服務器
- 7.異步多任務處理
- 8.毫秒定時器
- 9.高并發投票
- ThinkPHP5學習
- 命令行操作
- 所有命令行中用到的基類
- 1.base
- 2.WorkerBase
- 3.TimeWorkerBase
- 4.CycleWorkerBase
- 5.WorkerCommandBase
- 6.WorkerHookBase
- 1.基礎命令實現
- 2.建立Linux上的守護源碼
- 3.發送模板消息
- 4.基于命令行實現自己的隊列模式
- 5.發送定時短信
- thinkphp5使用sentry
- sentry通知,記錄日志
- 高級查詢
- Kafka相關
- 1.安裝
- 2.為php打擴展
- 3.kafka實現
- 一些工具搭建
- sentry日志收集系統搭建
- walle搭建
- php實現定時任務
- 檢測文件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