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東方
移動智能、互聯技術的發展,代替人工的操作變得可能,也使出行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智能化應用在互聯網、移動智能和科學驅動的技術支撐下,漸漸步入人們的生活。互聯網的發展,在家購物、上網,在家辦公已經變成現實。
互聯、智能、移動以及高深的技術前沿,也使無人化廣泛應用在各領域。作為大型的智能移動設備,汽車互聯網一誕生遍成為熱門產業。國內外有實力的玩家紛紛組建高配團隊、輔以重量級資本,加碼布局汽車互聯。

近日,百度公司推出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在國內無人汽車駕駛技術領域上邁出重要的一步,百度公司無人駕駛汽車的領域的成績超出外界預期。一向低調的百度在北京時間12月10日正式對外宣布,百度無人駕駛車首次完成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
寶馬與百度合作以BMW 3系GT為基礎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輛在沒有駕駛員干預的情況下,自動完成跟車減速、轉向、超車,上下高速公路匝道等一系列復雜動作。根據百度公布的路測路線顯示,這輛車從位于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的百度大廈附近出發,駛入G7京新高速公路,經五環路抵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隨后原路返回。全程都是自動駕駛,其中實現了多次跟車減速、變道、超車、上下匝道、調頭等駕駛動作,完成了進入高速(匯入車流)到駛出高速(離開車流)的不同道路場景的切換;最高速度達到100公里/小時。
12月10日,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完成了無人駕駛的測試,在國內無人駕駛汽車領域闖出新的一步。在汽車行業算了占盡了風頭,畢竟這是互聯網公司推出的智能化應用領域的一次廣泛的嘗試。
據了解,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最早起源于2013年,由百度研究院主導研發,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其中,百度自主采集和制作的高精度地圖記錄完整的三維道路信息,能在厘米級精度實現車輛定位。同時,百度無人駕駛車依托國際領先的交通場景物體識別技術和環境感知技術,實現高精度車輛探測識別、跟蹤、距離和速度估計、路面分割、車道線檢測,為自動駕駛的智能決策提供依據。
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推出已經在路上完成無人駕駛測試后,有很多業內人士提出疑問:究竟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安全系數有多高,目前至少是一個疑問。雖然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項目起源于2013年,已經在技術上設計、測試、提供等各方面有不少的改進,但最終安全系數有多高,估計沒有多少人可以給出具體的答案。
對此,汽車領域專家表示,無人汽車駕駛技術很早就出現,在國外已經被谷歌,Uber 和蘋果的無人駕駛車新聞刷屏了?其實除了這些互聯網大佬之外,國外還有很多團隊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無人駕駛汽車又稱為全自主自控駕駛汽車,也可以稱之為輪式移動機器人,它一般是利用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并根據感知所獲得的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使車輛能夠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
也有部分汽車領域專家持反對態度,他們表示:雖然智能化比較先進,但在某些路段,受光線、環境、障礙物等因素的干擾,發生錯軌的幾率也可能發生。一個最完美的東西,也避免不了它的缺陷。
“技術只能在升級,沒有缺陷,絕不可能,只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科研力量的不斷加強,一切才可能臻至完美!”本人作者在采訪一位深圳汽車領域專家時表示。
本人作者在采訪另一位汽車專家也表示:無人駕駛汽車開發的關鍵技術主要有兩個方面:車輛定位和車輛控制技術。這兩方面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無人駕駛汽車的基礎。“
辛東方:百度最近推出的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你覺得安全系數有多高!從車身,車盤,以及整體框架上,您能否給出一個具體的解答!”
深圳汽車專家 黃先生:“首先,無人駕駛汽車說白了就是用電子技術控制汽車進行的仿人駕駛。肯定是智能化應用,這方面的無人駕駛經驗,國外以及很多年便出現了。根據預瞄點控制車輛的行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經典的智能PID算法,例如模糊PID、神經網絡PID等。”
而在國外,發達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研究。目前在可行性和實用性方面,美國和德國走在前列。
而中國互聯網公司,以百度為例,首先推出無人駕駛汽車,肯定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不過隨著科學、移動智能、移動互聯等各方面高端技術的發展,安全系數在不斷提升。人類未來社會的出行,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