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與“不記”
----
有些拼音用戶在學音形或五筆等四碼方案時,會覺得,字要記一二三簡,詞庫又是小詞庫,要記有沒有,于是覺得難,就干脆不學了。 <p>
這實際上就是沒有體驗的猜想,曾經的智能ABC也有人說:要記字在第幾頁第幾個,那些會用的都是記憶力超強的。實際是,你沒在用。 <p>
這里我要告訴你的卻是:**不用記!千萬別記!看著候選窗打字就好!** 只要是固定字詞序的輸入法,你在逐漸的使用中,都會潛移默化的記憶,但這個記憶不是你想的那個記憶。 <p>
打個比方: <br>
你生活在一個家里,家里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都固定的擺放,經過一些日子,你應該能知道很多東西都放在哪里,這個知道就是潛移默化的記憶,而不是你想的那個記憶,我要問你怎么就知道了,是去記下來的嗎,你肯定會說沒記,只是在家里吃喝拉撒睡。 <br>
而你不生活在這個家里,但有這個家里各個角落的照片,你可能偶爾看下,過段時間我來問你這家里都有什么東西放在哪,你多半答不出,而我提前告訴你過段時間我會考你,這時,你會去看照片記憶各個東西的擺放位置,這個記憶就是你說的那個記憶,這當然不舒服。 <p>
輸入法也是一樣,你用,就像生活在家里,看著候選窗打字就好了,不需要你去記字是幾簡,詞有沒有,打出字了,就讓它上屏,沒打出詞,就重新打單,自然而然的用就好了,過段時間你就知道這字打幾簡就能出,那詞該不該打。難道用五筆小鶴的都有超強的記憶力?我的記憶力就很差,但我用小鶴能盲打,盲打其實就是建立在固定的基礎上的。關鍵就是“用”,你連用都不用,就去想象會是個什么情況,往往是不真實的,也往往只是初體驗,就像你從全拼轉學雙拼,那個初體驗也是相當痛苦的,但也就是陣痛,畢竟條件反射在重新建立中,你只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很快就能度過這個陣痛期。對我來說,全拼轉雙拼時是“難受”的,雙拼轉音形時卻是“爽”的,我×,我還沒想你上屏你就上屏了,還正是我要的,爽!不是我要的也沒事,漸漸的就基本是我要的了,越來越爽 :)
<br>
<p align="right">散步的鶴 2022年5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