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IAEA官員們發現,納坦茲的技術人員把一臺又一臺離心機拆掉,并從地下車間里運出來,卻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1年后,答案終于揭曉。原來,震網病毒是造成離心機大量損毀的原因。隨著更多細節被曝光,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震網是否實現了攻擊者的預期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冒這么大的風險、付出這么大的代價、造成這么大的影響,是否值得?
奧爾布賴特在2010年發布的一份ISIS研究報告中提到,“如果震網的目標是破壞納坦茲的所有離心機,”那它無疑是失敗的。但如果震網的目標是通過破壞納坦茲的部分離心機,而延遲伊朗鈾濃縮活動的進程,那可以說“它取得了成功,至少是暫時成功了。”
毫無疑問,當2010年伊朗人發現震網的時候,他們的核計劃實施進程已經完全脫離了預定的軌道。伊朗人早在10年前,就建成了納坦茲的2個地下車間,設計容量為47000臺離心機。但時至今日,其中1個車間還處于閑置狀態,另1個也只用了三分之一。“對比伊朗先前的計劃和當前的形勢,可以發現,情況非常糟糕……”奧爾布賴特寫道。
但這糟糕的形勢,有多少是與震網有關的?又有多少是與經濟制裁、外交壓力和其他秘密破壞行動有關的?沒人能回答。拉爾夫·朗納認為,震網對納坦茲的攻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規避了軍事行動固有風險和代價的基礎上“造成了與空襲等效的影響”。《紐約時報》報道說,震網是“推遲伊朗核進程的最大功臣。”
不過,關于震網到底影響了多少臺離心機,對伊朗核計劃到底產生了多大延緩作用,也有不同看法。
回到2003年,當時以色列官員曾提出警告說,如果伊朗核計劃能順利實施,將于2007年生產出足夠制造一枚核彈的濃縮鈾。但伊朗方面自愿簽署暫停核活動和一系列其他因素,推遲了這一進程,以色列也先后兩次將對“伊朗跨過核門檻時間”的預測調整為2008年和2010年。在震網之后,這一時間將再次向后推延。
當即將卸任的摩薩德首腦梅爾·達甘(Meir Dagan)最終于2011年初退休之時,對以色列議會表示,伊朗將擁有核武器的時間不會早于2015年。美國官員的估計則相對謹慎,認為伊朗核計劃將在18-24個月內恢復至正常軌道。據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稱,伊朗核進程因技術故障和經濟制裁影響而顯著放緩。她說,“我們(為實現戰略目標)爭取了時間,但并不長久。”供職于倫敦國王學院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伊萬卡·巴茨卡(Ivanka Barzashka)認為,伊朗核進程根本沒有被延遲。她分析了2009年震網上線以來IAEA報告中有關離心機數量的所有數據,并據此斷言,有關震網攻擊造成影響的證據既不直接,又缺乏確定性。如果震網真的對鈾濃縮進程造成了影響,應該很快就能反映到數據上來。
[](http://www.aqniu.com/wp-content/uploads/2015/12/640.webp-91.jpg)
倫敦國王學院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伊萬卡·巴茨卡(Ivanka Barzashka)
她的結論是:“如果破壞確實發生過,那么時間應該比較短暫,且很可能出現在2009年5月至9月之間。雖然震網病毒可能暫緩了納坦茲擴張的速度,但并未起到延遲伊朗鈾濃縮進程的作用。”
實際上,面對震網和其他因素對核進程的破壞和延遲,伊朗人顯示了驚人的韌勁,屢次被打倒,又屢次爬起來。
比如,2010年初,納坦茲的技術人員果斷替換掉了出故障的離心機,加快了鈾濃縮活動的步伐,增加了投放的原料,以期獲得更多成品。結果,在此之后,伊朗2010年的低純度濃縮鈾產量真的提高了,而且還穩定了相當一段時間。再如,2008年秋天,震網0.5版正在級聯系統的閥門里肆虐,低純度濃縮鈾的單月產量僅有90公斤。到2009年底震網新一輪攻擊發起之后的時候,月產量降到了85公斤。而在2010年,雖然納坦茲至少經歷了震網的兩輪攻擊,但月產量卻提高到了120-150公斤。到了2011年,納坦茲低純度濃縮鈾的月產量已經可以穩定在150公斤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與離心機的設計產能相比,顯得相當可憐。2010年,投入運行的離心機共有4820臺,2011年則增加到5860臺,產量卻沒有大的提高。這說明,離心機的運行效率遠遠低于此前的正常水平,而這很可能是震網病毒所造成的。
最終,伊朗的鈾濃縮進程還是沒被打斷。截至2011年中期,伊朗共得到了4400公斤的低純度濃縮鈾。而且,伊朗將其中的至少1950公斤送到了試驗工廠,并進一步加工成純度為19.75%的濃縮鈾。在2011年初的時候,伊朗手上的純度19.75%濃縮鈾已達33公斤,并宣稱計劃生產3倍于此的高純度鈾。
在震網破壞離心機事件之后,伊朗官員啟動了高純度濃縮鈾的生產。他們聲稱,需要將高純度濃縮鈾用于癌癥治療方面的研究。但對于那些反對伊朗核計劃的人們而言,伊朗開始生產高純度濃縮鈾,意味著離得到制造核彈所需的純度90%的武器級濃縮鈾又近了一步。這可不是什么小事。“啟動高純度濃縮鈾的生產意味著,伊朗在生產純度90%武器級濃縮鈾的進度表上,已經走完了一半里程。” 巴茨卡提到。就這一點來說,“震網失敗了,因為它沒有實現降低伊朗擁核潛力的目標。”
同時,納坦茲的技術人員在試驗工廠中,啟動了IR-2m和IR-4型兩種先進離心機的安裝。這些離心機的效率遠遠優于IR-1型。如果說IR-1型離心機的設計產能是每天1.0分離功單位(實際中很少能達到這個水平),那么更先進的離心機的產能將達到它的3-5倍。而且,新型號的魯棒性也優于IR-1型,意味著即使受到震網等外界因素產生的壓力,也不那么容易損毀。
盡管伊朗看上去很快就從震網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但客觀的說,震網至少對納坦茲核設施造成了兩個長久的影響。第一,它大幅減少了伊朗含鈾氣體的供應量。在震網攻擊的過程中,數以噸級的濃縮鈾氣體流入了廢氣罐。當然,由于離心機還遇到了其他故障,含鈾氣體的損失不能全都記在震網的賬上,但毫無疑問,震網在其中占了大頭。如前所述,伊朗手上的鈾原料本來就不多(部分從國外進口,部分產自國內鈾礦),含鈾氣體的損失有效的削減了其原料儲備。
第二,震網讓伊朗本就不太飽滿的“離心機及用于制造離心機的原材料儲備”雪上加霜。由于西方加大了對伊制裁的力度,替換損毀離心機比以前更加困難了。2008年,IAEA估計,伊朗擁有足夠制造10000臺離心機的部件和原材料。如果按照震網摧毀了1000臺計算,那么就相當于減少了伊朗離心機總量的10%。按最大值計算,伊朗每年會有10%左右的離心機因正常損耗而報廢。這樣算下來,“只消5年,這幫家伙就沒戲唱了。”IAEA的海諾尼說。
實際上,海諾尼認為震網攻擊所破壞的離心機不只1000臺,而是接近2000臺。他的依據是,IAEA季度報告中的數據,僅僅建立在3個月內若干次核查的簡單印象之上,而且確有跡象表明納坦茲的安全封條曾經被人動過。這說明,伊朗人有可能趁IAEA核查人員不在場時,偷偷替掉更多的損毀離心機。
盡管IAEA核查人員平均一年會到納坦茲進行24次核查,但報告卻是一季度發布一篇,這就造成報告中的離心機數量,僅僅反映了“離報告撰寫前最近的那一次核查時核查人員在現場看到的情形”。這樣一來,納坦茲技術人員就獲得了鉆空子的機會。只要繞開IAEA安裝的監控攝像頭,就可以利用核查人員每次檢查之間的空隙,把損毀的離心機替換出去。
每當工廠有新的級聯系統安裝到位時,技術人員都會在它周圍搭建一圈活動墻,只留下一個小門。而IAEA的攝像頭就裝在這個小門的外面。活動墻由一塊塊墻板組成,墻板之間的墻縫上都貼著一觸即破的封條,以杜絕技術人員繞開攝像頭,從墻板之間進進出出,搞小動作。但是,有人發現,納坦茲的封條遭到了破壞。伊朗官員稱是不小心弄壞的,已經跟工人們講過“下次小心點”了。但海諾尼認為封條破損“必有蹊蹺”,充分正面了伊朗人偷移、偷換損毀離心機行為的可能性。
顯然,就算損毀離心機的數量不只1000臺,震網也不是某些人想象中的“天降神兵”。在他們看來,震網應該一下子就可以對幾千臺離心機實施快速而徹底的破壞,而不是像現實中這樣緩慢的蠶食。
實際上,他們一直想不通,為什么攻擊者不讓震網實施更迅猛、更劇烈的破壞呢?因為,侵略性過強的攻擊行動,所蘊含的風險更大。如果震網一次性摧毀3000-4000臺離心機,那么這就變成了赤裸裸的“破壞行為”。如此一來,伊朗很可能將其定性為軍事襲擊,并做出對等的回應。因此,震網這種緩慢而隱蔽的攻擊模式,是攻擊者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在“實現更大戰果”和“避免伊朗忍不住還手”之間的一種折衷。
還有其他問題。如果2010年,震網沒有曝光,那會是一種怎樣的結局呢?震網遭曝光時,伊朗的鈾濃縮活動正在進行,而那時震網病毒(較晚版本)尚處于攻擊行動生命周期的較早階段。誰也不敢說,隨著伊朗不斷安裝新的離心機和級聯系統,震網會取得多大的戰果。如果震網能一直存活到“納坦茲安裝更多了離心機,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那一天,它一定會對整個鈾濃縮項目造成更嚴重的破壞和更大的影響。
對于攻擊者而言,一個確定無疑的影響是:震網之后,要想重復這樣一次攻擊,難度大大增加了。正如朗納所言,震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一次性武器:攻擊行動一旦曝光,伊朗人就會更加謹慎,從而使得“再用同樣手段(網絡武器)發動攻擊”變得極其困難。從此以后,只要納坦茲的裝備出現問題,伊朗人就會想到是不是遭到了(網絡)攻擊,并迅速予以響應。只要有一點故障的跡象,技術人員就會立即關閉系統,對病毒或其他惡意操縱行為進行更加細致的排查。
然而,即使有諸多因素限制了震網攻擊的成效、縮短了它的生命周期,但至少對于這樣一個團體來說,震網實現了他們的愿望。
奧爾布賴特說,“在核不擴散社群中,震網的出現令人倍受鼓舞。它意味著,我們不用非得跟伊朗打仗了。”
雖然震網攻擊行動為外交談判人士爭取了一些時間,但并沒有讓關于伊朗核問題的政治危機走向終結,也沒有徹底消除戰爭爆發的可能性。2011年,聯合國啟動了針對伊朗的第5輪制裁,美國則在中東地區大量部署愛國者導彈,萬一有戰事發生,可使盟友免遭涂炭。此外,為破壞伊朗核計劃,伊朗的對手們仍然繼續從事著暗殺核科學家的勾當。2011年7月,一位名為達里奧謝·雷扎伊·內賈德(Darioush Rezaeinejad)的35歲伊朗核物理學家,在德黑蘭一家幼兒園接女兒放學的路上被人一槍斃命。據報道,事后,2名歹徒乘摩托車成功逃跑。IAEA表示,雷扎伊·內賈德曾參與一個研制高壓開關的項目,這個開關的作用是,引起用于觸發核彈頭的一系列爆炸。
[](http://www.aqniu.com/wp-content/uploads/2015/12/640.webp-101.jpg)
伊朗核物理學家達里奧謝·雷扎伊·內賈德(Darioush Rezaeinejad)和他的女兒
2012年1月,就在以色列軍方領導人聲稱“2013年將是伊朗核計劃的關鍵一年”的第二天,伊朗再次出現摩托車手暗殺慘案,殺手向穆斯塔法·艾哈邁迪·羅尚(Mostafa Ahmadi Roshan)的車上丟下了一枚炸彈,羅斯漢閃避不及,在爆炸中喪生。一開始,羅尚的身份被確認為“一名32歲的化學家,在納坦茲工作”,但伊朗官員隨后宣稱,他的真實身份是納坦茲設施的管理者,并負責為伊朗核計劃采購特殊設備。羅尚的頭銜是卡拉揚電力公司貿易事務副主管。卡拉揚電力是納坦茲的供應商,同時也是震網攻擊的目標之一。
[](http://www.aqniu.com/wp-content/uploads/2015/12/640.webp-122.jpg)
卡拉揚電力公司貿易事務副主管,穆斯塔法·艾哈邁迪·羅尚(Mostafa Ahmadi Roshan)的葬禮
另外,讓伊朗頭痛的,還有一連串神秘的大爆炸。2011年11月,一場發生在某遠程導彈試驗基地的大爆炸,造成了超過30名伊朗革命衛隊官兵傷亡,其中包括據稱是“伊朗導彈項目總設計師”的一位將軍。伊朗堅稱這次爆炸是一場意外事故,而非外部襲擊造成的。但西方情報界的一位知情人士對《紐約時報》表示,實際情況根本不是伊朗官方說的那樣。“在伊朗試圖擁有‘兩彈’的道路上,任何能為我們贏得時間、給他們帶來延遲的行動,都是一個有意義的勝利。”他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會盡其所能,不擇手段。”
同月,伊斯法罕鈾轉化廠也發生了爆炸,據報道,一個用于存儲鈾原料的設施遭到了破壞,而這些鈾原料是為鈾濃縮準備的。之后,2012年8月,用于從庫姆城向福爾多(Fordow)地下鈾濃縮工廠供應電力的線路發生了爆炸。新聞報道顯示,安全部隊發現了一個偽裝成巖石的電力監控設備,正當他們想要把它移開時,耳邊再一次炸響。據報道,這種餌雷設備可以監聽鈾濃縮工廠中計算機和電話線中的數據。在討論這次事故時,一位伊朗官員透露,為納坦茲鈾濃縮工廠供應電力的線路也曾發生過一次事故,但是,他沒有透露那次事故發生的時間以及更多細節。對于西方而言,震網的戰果再大,也不足以讓他們安枕無憂。
對于核不擴散政策教育中心執行官亨利·索科斯基(Henry Sokolski)而言,這些事情沒什么大不了的。他對《新共和》新聞雜志記者表示,自從比爾·克林頓起,每一任美國總統,都想方設法希望通過秘密行動對伊朗核計劃造成干擾,但每次都是鎩羽而歸。“布什做過,奧巴馬正在做。”他說。但是秘密破壞行動永遠無法取代明智的外交政策。他說,這種動作,只能用來“維持現狀”,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此外,還有人質疑,震網之后,伊朗擁核的野心還在嗎?到了2011年底,IAEA又發布了一篇關于伊朗的、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報告,宣稱伊朗從2003年開始一直在試圖制造核武器。雖然美國情報部門在2011年早些時候判斷伊朗已經放棄了制造核武器的計劃,IAEA還是把報告發出來了。這篇報告并未拿出新的證據,而是基于他們之前所掌握的各種歷史檔案所做出的判斷。這些檔案中,就包括來自伊朗間諜“海豚”提供的文件。盡管這些檔案并不是最新的,但IAEA卻愿意在這個節骨眼上舊事重提,并發出“伊朗意圖擁核”的強烈聲音。據此,以色列首相本杰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再次提出了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的要求。然而這一次,伊朗人正愁沒借口呢,IAEA和以色列就送上門來了。伊朗外交部長阿里·阿克巴·薩利希(Ali Akbar Salehi)挑釁的說,伊朗已經“做好了與以色列開戰的準備”。
[](http://www.aqniu.com/wp-content/uploads/2015/12/640.webp-112.jpg)
時任(2011)伊朗外交部長阿里·阿克巴·薩利希(Ali Akbar Salehi)
如果說震網的確做了一件好事,那這件事就是,它和其他秘密破壞行動一道,成功避免了一場對伊朗貿然發動的軍事打擊。盡管局勢持續緊張,各方小動作不斷,但要不是震網的出現,根本沒人愿意做出這樣的選擇——各方于2013年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就伊朗核問題重新回到了談判桌前。經過第一階段談判,伊朗同意凍結其核計劃的核心部分,以換取西方放松對伊朗的制裁。伊朗的承諾清單包括,停止安裝新的離心機,對濃縮鈾的總產量進行限制。
同時,要對震網做出客觀評價,也不能忽略它所引發的負面影響。對伊朗的攻擊,會讓美國在譴責其他國家對美攻擊時底氣不足。由于震網以“史上第一個眾所周知的網絡武器”身份閃亮登場,美國從此將永遠失去對其他國家宣經布道、指手畫腳的道德優越感。
要對震網做出決定性的評判,除了要考慮它確實為攻擊者帶來了有限且不確定的利益之外,還必須考慮到它在更長的歷史時空中造成的重大影響。震網的出現,使得不論大國還是小國,都卷入了網絡武器的軍備競賽當中,從而永久性的改變了網絡攻擊領域的態勢和氛圍。震網幕后的攻擊者為其他黑客和具有國家背景的攻擊者開辟了一個新戰場;而當他們真的有樣學樣,把網絡武器當成屈敵利器之時,總有一天美國自己會成為遭難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