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區分視覺層次
好的視覺層次能夠區分頁面中哪些元素重要,哪些次要。要做到層次分明,可以從對齊、間距、顏色、色調、縮進、字體大小、元素大小等視覺語言入手,將它們運用得當,用戶就能順暢閱讀。層次分明的頁面,能讓用戶放慢速度,從上到下細細瀏覽。雖然這樣他們要花較多時間在頁面上,但能獲取到更多信息。就像一場旅行,你可以走高速路,更快地到達目的地,也可以放慢腳步欣賞沿途風景。

idea031
## 32\. 將相似的功能放在一起
將相似的功能放在一起是非常基本的原則。大部分人都知道,刀和叉、打開文件和關閉文件要放在一起。將相似功能放在一起符合邏輯,也尊重人類的認知習慣。

idea032
## 33\. 及時校驗
在處理表單時,最好及時檢測是否存在錯誤,并顯示檢測結果。這樣用戶可以立即通過提示的錯誤信息(一般放在字段右邊)調整內容。反之,等到表單提交后才驗證并反饋錯誤信息,就需要用戶做一些額外的記憶和操作。

idea033
## 34\. 放寬對輸入的要求
對用戶輸入的數據,盡量放寬限制。這樣做程序會顯得更人性化,頁面也更友好。比如程序可以支持多種格式的電話號碼,帶擴號、帶破折號、帶空格,帶區號或不帶區號等等。開發起來會復雜一點,但對用戶來說能減少很多工作。

idea034
## 35\. 適當營造緊迫氛圍
> Datastories Issue #3測試,提高了49%的注冊轉化率。
如果我們希望用戶立即行動,可以營造一種緊迫的氛圍。這種方法暗示著資源緊張,或活動時間有限,今天可以買,明天就沒了。這種策略也許有一些爭議,但仍然可用,只要它是誠實、有效的。但不要為了營銷而制造緊迫的假象,因為有可能會弄巧成拙,帶來負面影響。

idea035
## 36\. 適當嘗試饑餓營銷
物以稀為貴。通過這種方式,用戶會感覺東西再不買就沒有了。想想批發和限量版商品的價格差距有多大。還有一些批發商或大型零售商一開始只提供有限數量的商品,直到賣外后才再生產新的一批。但是在軟件行業,我們經常忽視這種策略,因為軟件產品容易拷貝復制,不會缺貨。其實軟件產品也可以采用這種策略,比如限制網絡研討會的門票數量,或者限制產品每月服務的人數上限等等。

idea036
## 37\. 讓用戶選擇,而不是填寫
心理學研究表明,用戶更擅長從一堆東西中識別出某樣東西,而不是靠記憶來回想。前者只要我們稍微回憶,并通過一些線索就能完成,后者則需要我們全面檢索自己的大腦。這就是為什么客觀題比主觀題更好答。所以在頁面上提供選項讓用戶選擇,比讓他們想半天后自己填寫要好。

idea037
## 38\. 增大點擊區域
把鏈接、按鈕、窗體的尺寸做大,更容易點擊。根據[費茨定律](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tts's_law),使用鼠標等設備來點擊一個特定區域需要點時間,如果元素比較小,就更費勁了。因此最好還是把表單字段、按鈕和鏈接做大點。或者可以大小不變,但可點擊區域增大。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機設備上的文本鏈接和導航菜單,在很寬范圍內點擊都有效。

idea038
## 39\. 優化頁面加載速度,不要讓用戶等待
速度很重要。頁面加載速度和響應用戶操作的速度對用戶是否繼續使用有決定性的影響。有人提出,每增加一秒等待都可能導致用戶放棄,降低轉化率。因此一種辦法是通過優化代碼和圖像來減少加載時間,還有一種辦法是運用心理學原理讓用戶覺得時間沒有那么長。使用進度條就是一個例子,或者在加載數據時讓用戶做點什么事(比如把傳送帶的位置設計遠一點,讓用戶多走一段距離,也好過讓用戶在傳送帶旁邊抖腳等待)。

idea039
## 40\. 支持快捷鍵
高頻率使用的程序應該為高級用戶以及那些長時間使用的用戶多做考慮。人們需要更高效地執行重復任務,而快捷鍵是其中一種方法,它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使用[J鍵和K鍵](http://www.skipser.com/p/2/p/why-google-uses-j-and-k-keys.html)來前進和后退的方法已經被諸如Gmail、Google閱讀器、Twitter、Tumblr等產品廣泛使用。按鈕固然好,但快捷鍵能錦上添花。

idea040
## 41\. 利用錨定效應
> Datastories Issue #4測試,提高了48%的購買率。
人類認知充滿偏見。[卡尼曼研究](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choring)發現,錨定效應是人類難以抗拒的偏見。它是指當人們考慮一個未知數量時,會受一開始獲得數值的影響。一開始給出高價,再給出稍低點的價格,會比直接給出后面的價格更容易被接受。而且錨定值不一定是價格,還有可能是其它內容。營銷人員向顧客展示廠家建議零售價,再提供一個更低的價格,就是利用錨定效應的很好案例。

idea041
## 42\. 盡早激勵用戶
我們越接近完成越有動力。在設計程序時,可以把注冊作為新手任務的一個環節,否則等到注冊完才開始新手任務,用戶看到的是自己一個任務都還沒完成的空白狀態。所以盡早激勵用戶,讓他們更有動力前進。

idea042
## 43\. 逐步顯示
將信息[逐步顯示](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gressive_disclosure),用戶不用看到一堆不相干的信息。這種模式經常用在會根據上下文變化的表單上,每次只顯示對用戶有用的內容。它通常會和擴展動畫或滑出動畫同時使用。表單中內容很多時,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避免用戶填寫不必要的信息。

idea043
## 44\. 降低使用門檻
告訴用戶使用產品做什么時,不要把餅畫得太大,容易把用戶嚇跑。[研究表明](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Cialdini),相比完成一個大任務,人們普遍更容易完成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小任務。所以程序可以將一個大任務分成一系列小任務,并引導用戶一步步達成。以約會網站為例,可以先讓用戶看看周圍都有誰在使用,再讓用戶介紹自己,再為他提供約會的建議等等,不要一開始就讓用戶聯想到婚姻和人生幸福。再以定價舉例,用戶更容易接受按月支付而不是按年支付。這種策略也是在暗示用戶「沒有約束」,用戶會覺得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離開,讓用戶更容易接受產品。

idea044
## 45\. 提供非模態的反饋
模態窗口或彈框會帶給用戶[許多困擾](http://www.azarask.in/blog/post/designing-without-modal-overlays/)。首先,模態窗口會阻止用戶執行其他任務,也會遮擋窗口后的信息。其次,如果用戶在執行某個任務過程中離開電腦,彈框會停止正在執行的任務。最后,模態窗口會打斷那些正沉浸在任務中的用戶。使用非模態的反饋方法,同樣能抓住用戶注意力,也不會帶來其他問題。

idea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