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條**>>**[立法宗旨\]**
> 為了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
>[success]**解析**:
#### **1、對保護人合法權益的理解**
> 在現實生活中,申請專利的目的有很多,比如保護發明創新、制止侵權;證明單位的研發實力;保證產業安全、維持競爭秩序;申請高新企業認定的加分;開拓市場需求;職稱評選加分;項目結題必須等等。在這些需求中,核心、正當的需求應當是,當一項技術的創新程度滿足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獲得一定區域、一定時間內的壟斷權。而這個壟斷權是專利法賦予的,因此獲得壟斷權需要種種條件,并不是只要申請專利,就一定能獲得權益。
> 理解“合法權益”,首先必須理解技術和專利之間的差別。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 1977 年版的《供發展中國家使用的許可證貿易手冊》中,給技術下的定義:“技術是制造一種產品的系統知識,所采用的一種工藝或提供的一項服務,不論這種知識是否反映在一項發明、一項外形設計、一項實用新型或者一種植物新品種,或者反映在技術情報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專家為設計、安裝、開辦或維修一個工廠或為管理一個工商業企業或其活動而提供的服務或協助等方面。”這是至今為止國際上給技術所下的最為全面和完整的定義。知識產權組織把世界上所有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科學知識都定義為技術,而專利是反映技術的一個媒介。
> 通過轉化技術,能給單位或者個人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通過專利的保護,能給專利權人代理附加經濟效益。
> 這其中,“專利”必須合法,才能獲得保護。這里的“合法”,指的是專利不僅申請程序合法,內容合法,更重要的是,“專利”和技術的契合度還需要很高。
#### **2、對鼓勵發明創造的理解**
> 隨著中國產業升級,低端制造業對外轉移,對于中高端產業而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一個企業投入巨大財力、精力搞出的創新被其他競爭者隨意模仿, 無償使用,則該企業很難會有積極性繼續投入創新。
#### **3、對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的理解**
> 一項技術作為專利保護起來,立法目的并不是為了限制競爭,而是有助于技術的推廣應用。
#### **4、對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解**
> 專利權特殊的屬性有**地域性**和**時間性**。
> 專利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個國家申請并獲得授權的專利僅能在該國領域內獲得保護。例如,一項專利在美國申請專利并獲得授權,只能在美國受到保護,如果想在中國也獲得保護,需要另行向中國申請專利并獲得授權。但是在現實中,跨國專利申請耗資巨大,單位或個人大部分的專利僅在本國申請,只有價值極高、重要性極強的專利才會進行跨國申請。這樣,中國的研發人員就可以參考中國領域外公開的專利文件(每年數以千萬計),從中獲得技術上的啟發。
> 專利的時間性是指,專利并非永遠有效,有一定保護期,過期之后,相關的技術就不能得到《專利法》的保護,這就體現了保護創新和促進社會進步之間的平衡。因此,對過期專利的研究在現實中也是非常多的。
> 前人或者其他國家、地區的科研成果,就以專利文獻的形式供全社會參考,后人就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進行科學研究,從而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全社會科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