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file-max = 999999:這個參數表示進程(比如一個worker進程)可以同時打開的最大句柄數,這個參數直線限制最大并發連接數,需根據實際情況配置。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6000 #這個參數表示操作系統允許TIME_WAIT套接字數量的最大值,如果超過這個數字,TIME_WAIT套接字將立刻被清除并打印警告信息。該參數默認為180000,過多的TIME_WAIT套接字會使Web服務器變慢。
注:主動關閉連接的服務端會產生TIME_WAIT狀態的連接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允許系統打開的端口范圍。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啟用timewait快速回收。
net.ipv4.tcp_tw_reuse = 1#開啟重用。允許將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連接。這對于服務器來說很有意義,因為服務器上總會有大量TIME-WAIT狀態的連接。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30:這個參數表示當keepalive啟用時,TCP發送keepalive消息的頻度。默認是2小時,若將其設置的小一些,可以更快地清理無效的連接。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開啟SYN Cookies,當出現SYN等待隊列溢出時,啟用cookies來處理。
net.core.somaxconn = 40960 #web 應用中 listen 函數的 backlog 默認會給我們內核參數的 net.core.somaxconn 限制到128,而nginx定義的NGX_LISTEN_BACKLOG 默認為511,所以有必要調整這個值。
注:對于一個TCP連接,Server與Client需要通過三次握手來建立網絡連接.當三次握手成功后,我們可以看到端口的狀態由LISTEN轉變為ESTABLISHED,接著這條鏈路上就可以開始傳送數據了.每一個處于監聽(Listen)狀態的端口,都有自己的監聽隊列.監聽隊列的長度與如somaxconn參數和使用該端口的程序中listen()函數有關
somaxconn參數:定義了系統中每一個端口最大的監聽隊列的長度,這是個全局的參數,默認值為128,對于一個經常處理新連接的高負載 web服務環境來說,默認的 128 太小了。大多數環境這個值建議增加到 1024 或者更多。大的偵聽隊列對防止拒絕服務 DoS 攻擊也會有所幫助。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262144 #每個網絡接口接收數據包的速率比內核處理這些包的速率快時,允許送到隊列的數據包的最大數目。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262144 #這個參數標示TCP三次握手建立階段接受SYN請求隊列的最大長度,默認為1024,將其設置得大一些可以使出現Nginx繁忙來不及accept新連接的情況時,Linux不至于丟失客戶端發起的連接請求。
net.ipv4.tcp_rmem = 10240 87380 12582912#這個參數定義了TCP接受緩存(用于TCP接受滑動窗口)的最小值、默認值、最大值。
net.ipv4.tcp_wmem = 10240 87380 12582912:這個參數定義了TCP發送緩存(用于TCP發送滑動窗口)的最小值、默認值、最大值。
net.core.rmem_default = 6291456: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接受緩存區默認的大小。
net.core.wmem_default = 6291456: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發送緩存區默認的大小。
net.core.rmem_max = 12582912: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接受緩存區的最大大小。
net.core.wmem_max = 12582912: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發送緩存區的最大大小。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該參數與性能無關,用于解決TCP的SYN攻擊。
- 第一部分:Nginx Web服務
- 第一章: Nginx的初探
- 第二章:Nginx的安裝部署
- 第一節:在centos6上通過Yum安裝Nginx
- 第二節:在Centos7上通過Yum安裝nginx
- 第三節:編譯安裝Nginx服務
- 第四節: Nginx編譯參數詳解
- 第五節: Nginx的啟動腳本
- 第六節:Nginx的shell腳本安裝
- 第七節:nginx服務的平滑升級
- 第三章:Nginx服務基礎配置
- 第一節: 配置運行nginx服務器用戶
- 第二節:配置運行生成的worker processes進程數
- 第三節:配置Nginx進程PID存放路徑
- 第四節:定義MIME類型
- 第五節:自定義nginx的訪問日志
- 第六節:主配置段(main)常用的配置
- 第七節:http段(核心)常用的配置命令
- 第八節:配置nginx中的location段
- 第九節: 基于IP的訪問控制
- 第十節:基于用戶的訪問控制
- 第十一節:Nginx定義status狀態頁
- 第十二節:Nginx服務器Rewrite重寫
- 第十三節:Nginx服務配置防盜鏈
- 第十四節:nginx軟件的優點
- 第四章:Nginx服務器的優化配置
- 第一節:nginx.conf配置文件基本參數優化
- 第二節:fastcgi調優
- 第三節:Gzip調優
- 第四節:expires緩存調優
- 第五節:內核參數優化
- 第六節: Nginx之——413 修改上傳文件大小限制
- 第五章:Nginx虛擬主機的配置
- 第一節:基于名稱的虛擬主機
- 第二節:通過shell腳本添加虛擬主機
- 第六章:Nginx常用模塊指令詳解
- 第一節:ngx_http_realip_module
- 第二節:http_image_filter_module
- 第三節:tengine中配置consistent hash module
- 第四節:ngx_http_userid_module
- 第七章:Nginx服務器配置HTTPS訪問
- 第八章: Nginx服務器日志切割
- 第二部分:Nginx負載均衡反向代理服務
- 第一章:Nginx進階參數詳解
- 第一節:proxy_module參數詳解
- 第二節:upstream_module參數詳解
- 第四章:Nginx反向代理服務
- 第一節:Nginx反向代理配置參數詳解
- 第二節:Nginx反向代理服務配置案例
- 第三節:Nginx緩存
- 第四節: Nginx中fastcgi模塊
- 第五節:nginx+fastcgi實現動靜分離架構
- 第五章:Nginx負載均衡
- 第一節:ngx_http_upstream_module常見指令
- 第二節:調度方法
- 第三節:健康狀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