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什么?
首先,我將「世界觀」這個宏大的問題進行了拆解:

構筑關于自己生存于其中的這個世界的知識體系時,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知道什么?*
接受了近二十年的學校教育,在社會中也摸爬滾打好幾年,我已獲得對于這個世界的眾多事物不同程度的認識。
緊接著我便迎來以下三個問題:
- 我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的?
- 這些知識的確信度有多高?
- 如何擴展和提升現有知識?
**我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的?**
多數人獲得知識的渠道,無外乎三種:
- 他人告知
- 教育學習
- 親身經歷
**這些知識的確信度有多高?**
我對我所知的每一件事物有多大程度的把握呢?
若要仔細的思考,以上3種獲取知識的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可靠。
- 他人的告知,至少會在以下兩種情況變得不可靠:
- 他人自己認知錯誤;
- 他人故意的或善意的欺騙。
- 從學校、書籍、媒體等渠道學來的知識,由于其間接性,同樣面臨「他人告知」一樣的不可靠風險;比如:學校會選擇性的教授特定類別的知識,甚至會因為種種客觀因素而有意教授并不見得是正確的知識;這些情況同樣適用于書籍、媒體等知識渠道。
- 間接獲得的知識不可靠,那么親身經歷的事物呢?答案同樣讓人失望,受限于五感,人類只能獲得間接的對于客觀事物的認知。
既然人類存在固有的認知局限——間接的認知,那么我還能獲得可靠的知識嗎?
先退回一步:我如何定義「可靠」?
如果我對于「可靠」的定義是:完全符合我所認知的客體的本質(或所謂的真理),那么完全確切的認知是不可能的(或者說絕對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正如哲學家桑塔亞納所言:
> 人類不可能找到絕對真理,因為它超越了每個人具體的思維……絕對真理之所以不可能被發現,正因為它根本不構成一種視角
如果我對于「可靠」的定義是:能夠有助我的現實生活,指導我進行實踐活動,那么即使是間接的認知,也可以獲得足夠可靠的知識。
**如何擴展和提升現有的知識?**
人類文明所擁有的絕大多數知識,都是基于一些基礎的所謂元知識之上,通過邏輯推理間接獲得;對于每個個體而言也是如此:盡管知識無涯,人生有限,但基于一些基礎的知識,通過邏輯推理便可獲得無窮盡的新的知識。
邏輯推理的2種主要方式:
- 演繹:演繹法成立的前提是**大前提正確**
- 歸納:歸納法成立的前提是**連續性假設**
2016-11-26
* * * * *
***參考書籍***
- [《哲學的邀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278535/)作者: [西] 費爾南多.薩瓦特爾 (第二章: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
***待學習書籍***
- [《邏輯學導論》](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60491/)作者: [美] 歐文·M·柯匹 / [美] 卡爾·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