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基本實現
概括來說,fpm的實現就是創建一個master進程,在master進程中創建并監聽socket,然后fork出多個子進程,這些子進程各自accept請求,子進程的處理非常簡單,它在啟動后阻塞在accept上,有請求到達后開始讀取請求數據,讀取完成后開始處理然后再返回,在這期間是不會接收其它請求的,也就是說fpm的子進程同時只能響應一個請求,只有把這個請求處理完成后才會accept下一個請求,這一點與nginx的事件驅動有很大的區別,nginx的子進程通過epoll管理套接字,如果一個請求數據還未發送完成則會處理下一個請求,即一個進程會同時連接多個請求,它是非阻塞的模型,只處理活躍的套接字。
fpm的master進程與worker進程之間不會直接進行通信,master通過共享內存獲取worker進程的信息,比如worker進程當前狀態、已處理請求數等,當master進程要殺掉一個worker進程時則通過發送信號的方式通知worker進程。
fpm可以同時監聽多個端口,每個端口對應一個worker pool,而每個pool下對應多個worker進程,類似nginx中server概念。

在php-fpm.conf中通過`[pool name]`聲明一個worker pool:
```
[web1]
listen = 127.0.0.1:9000
...
[web2]
listen = 127.0.0.1:9001
...
```
啟動fpm后查看進程:ps -aux|grep fpm
```c
root 27155 0.0 0.1 144704 2720 ? Ss 15:16 0:00 php-fpm: master process (/usr/local/php7/etc/php-fpm.conf)
nobody 27156 0.0 0.1 144676 2416 ? S 15:16 0:00 php-fpm: pool web1
nobody 27157 0.0 0.1 144676 2416 ? S 15:16 0:00 php-fpm: pool web1
nobody 27159 0.0 0.1 144680 2376 ? S 15:16 0:00 php-fpm: pool web2
nobody 27160 0.0 0.1 144680 2376 ? S 15:16 0:00 php-fpm: pool web2
```
具體實現上worker pool通過`fpm_worker_pool_s`這個結構表示,多個worker pool組成一個單鏈表:
```c
struct fpm_worker_pool_s {
struct fpm_worker_pool_s *next; //指向下一個worker pool
struct fpm_worker_pool_config_s *config; //conf配置:pm、max_children、start_servers...
int listening_socket; //監聽的套接字
...
//以下這個值用于master定時檢查、記錄worker數
struct fpm_child_s *children; //當前pool的worker鏈表
int running_children; //當前pool的worker運行總數
int idle_spawn_rate;
int warn_max_children;
struct fpm_scoreboard_s *scoreboard; //記錄worker的運行信息,比如空閑、忙碌worker數
...
}
```
- 前言
- 第1章 PHP基本架構
- 1.1 PHP簡介
- 1.2 PHP7的改進
- 1.3 FPM
- 1.3.1 概述
- 1.3.2 基本實現
- 1.3.3 FPM的初始化
- 1.3.4 請求處理
- 1.3.5 進程管理
- 1.4 PHP執行的幾個階段
- 第2章 變量
- 2.1 變量的內部實現
- 2.2 數組
- 2.3 靜態變量
- 2.4 全局變量
- 2.5 常量
- 第3章 Zend虛擬機
- 3.1 PHP代碼的編譯
- 3.1.1 詞法解析、語法解析
- 3.1.2 抽象語法樹編譯流程
- 3.2 函數實現
- 3.2.1 內部函數
- 3.2.2 用戶函數的實現
- 3.3 Zend引擎執行流程
- 3.3.1 基本結構
- 3.3.2 執行流程
- 3.3.3 函數的執行流程
- 3.3.4 全局execute_data和opline
- 3.4 面向對象實現
- 3.4.1 類
- 3.4.2 對象
- 3.4.3 繼承
- 3.4.4 動態屬性
- 3.4.5 魔術方法
- 3.4.6 類的自動加載
- 3.5 運行時緩存
- 3.6 Opcache
- 3.6.1 opcode緩存
- 3.6.2 opcode優化
- 3.6.3 JIT
- 第4章 PHP基礎語法實現
- 4.1 類型轉換
- 4.2 選擇結構
- 4.3 循環結構
- 4.4 中斷及跳轉
- 4.5 include/require
- 4.6 異常處理
- 第5章 內存管理
- 5.1 Zend內存池
- 5.2 垃圾回收
- 第6章 線程安全
- 6.1 什么是線程安全
- 6.2 線程安全資源管理器
- 第7章 擴展開發
- 7.1 概述
- 7.2 擴展的實現原理
- 7.3 擴展的構成及編譯
- 7.3.1 擴展的構成
- 7.3.2 編譯工具
- 7.3.3 編寫擴展的基本步驟
- 7.3.4 config.m4
- 7.4 鉤子函數
- 7.5 運行時配置
- 7.5.1 全局變量
- 7.5.2 ini配置
- 7.6 函數
- 7.6.1 內部函數注冊
- 7.6.2 函數參數解析
- 7.6.3 引用傳參
- 7.6.4 函數返回值
- 7.6.5 函數調用
- 7.7 zval的操作
- 7.7.1 新生成各類型zval
- 7.7.2 獲取zval的值及類型
- 7.7.3 類型轉換
- 7.7.4 引用計數
- 7.7.5 字符串操作
- 7.7.6 數組操作
- 7.8 常量
- 7.9 面向對象
- 7.9.1 內部類注冊
- 7.9.2 定義成員屬性
- 7.9.3 定義成員方法
- 7.9.4 定義常量
- 7.9.5 類的實例化
- 7.10 資源類型
- 7.11 經典擴展解析
- 7.8.1 Yaf
- 7.8.2 Redis
- 第8章 命名空間
- 8.1 概述
- 8.2 命名空間的定義
- 8.2.1 定義語法
- 8.2.2 內部實現
- 8.3 命名空間的使用
- 8.3.1 基本用法
- 8.3.2 use導入
- 8.3.3 動態用法
- 附錄
- break/continue按標簽中斷語法實現
- defer推遲函數調用語法的實現
- 一起線上事故引發的對PHP超時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