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ray對象
* `Array()`可以用來構建數組對象,傳入數值類型的參數,用于規定數組的長度
* `Array.isArray()`**調用Array類的**isArray()用于判斷是否是一個數組,是返回true
* `push()`用于在數組的尾端添加一個元素,并返回添加元素之后的數組長度。會**改變原有的數組**,參數不止一個
* `unshift()`:用于在數組的第一個位置添加元素,并返回新數組的數組長度。該方法**會改變原來的數組**。參數不止一個
* `pop()`:刪除數組的最后一個元素,并返回該元素。該方法也會**改變原來的數組**,無參數。
* `shift()`:刪除數組的第一個元素,并返回該元素。該方法會**改變原來的數組**,無參數。
* `join()`:以參數作為分隔符,將所有數組元素組成一個字符串進行返回,如果不提供參數,默認以逗號分隔。
* `concat()`:多個數組的合并。將新數組的成員添加到原數組的尾部,然后返回一個新數組。**原數組不變**。如果希望把一個數組進行“淺”復制,可以使用該方法。
* `reverse()`:顛倒數組中元素的順序,返回改變后的數組,**會改變原來的數組**
* `slice()`:提取原數組的一部分,返回一個新的數組,**原數組不變**。
第一個參數是起始位置,第二個參數是終止位置,如果第二個參數不填寫,則一直返回到原數組的最后一個成員。
* `splice()`:刪除原數組的一部分成員,并可以在刪除的位置添加新的成員,返回值是被刪除的元素,**該方法會改變原數組。** 第一個參數是刪除的**起始位置**,第二個參數是被刪除的**元素個數**。如果后面還有參數,表示這些就是要被插入數組的新元素。
* `sort()`:對數組進行排序,默認是按照字典順序進行排序。排序后**原數組將改變**。 可以接收一個比較函數作為參數,
* `filter()`:方法的參數是一個函數,所有成員依次執行該函數,返回結果為true的成員組成一個新的數組返回,該方法**不會改變原來的數組**。
- 課程開始
- 第一課20191008
- 第二課20191009
- HTML
- CSS
- CSS第一課
- CSS第二課
- CSS第三課
- CSS第四課
- CSS第五課
- JavaScript
- Js第一課
- Js第二課
- Js第三課
- Js第四課
- Js第五課
- Js第六課
- Js第七課
- Js-事件模型
- Js-2019-10-31-標準庫
- Js-2019-11-01- 標準庫
- Js-2019-11-01-Json
- Js-2019-11-01-對象的創建
- Js-2019-11-04-this的使用
- Js-2019-11-05-storage與異常
- Js-2019-11-05-BOM與補充知識點
- Js-2019-11-06-正則表達式和計時器
- jQuery
- jQuery-2019-11-13-初識jQuery
- jQuery-2019-11-14-jQuery節點操作
- jQuery-2019-11-15-jQuery節點操作二
- jQuery-2019-11-16-jQuery效果與動畫
- Java
- Java-2019-11-27-變量直接量數據格式運算符
- Java-2019-11-28-流程控制
- Java-2019-12-02-數組
- Java-2019-12-04 面向對象
- Java-2019-12-05-封裝
- Java-2019-12-06-深入構造器
- Java-2019-12-09-繼承
- Java-2019-12-10-多態
- Java-2019-12-10-包裝類
- Java-2019-12-11-final修飾符
- Java-2019-12-11-包裝類
- Java-2019-12-11-接口
- java-2019-12-13-設計模式
- Java-2019-12-16-集合框架
- Java-2019-12-18-集合排序
- Java-2019-12-23-常用類學習
- Java-2019-12-25-異常處理
- Java-2019-12-31-內部類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