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態基本概念**
1、多態概念
父類引用指向子類對象,從而產生多種形態。
2、多態形成的條件
二者具有直接或者間接的繼承關系時,父類引用可指向子類對象,即形成多態。
3、注意點
父類引用指向子類對象,只能使用父類的實例變量和實例方法。
如果子類重寫父類方法,則優先使用子類重寫的方法
<br>
<br>
## **多態的圖解**
:-: 
<br>
<br>
## **Java什么是多態?**
多態性是面向對象編程的又一個重要特征,它是指在父類中定義的屬性和方法被子類繼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數據類型或表現出不同的行為,這使得同一個屬性或方法在父類及其各個子類中具有不同的含義。
對面向對象來說,多態分為編譯時多態和運行時多態。其中編譯時多態是靜態的,主要是指方法的重載,它是根據參數列表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方法。通過編譯之后會變成兩個不同的方法,在運行時談不上多態。而運行時多態是動態的,它是通過動態綁定來實現的,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多態性。
[Java](http://c.biancheng.net/java/)實現多態有 3 個必要條件:繼承、重寫和向上轉型。只有滿足這 3 個條件,開發人員才能夠在同一個繼承結構中使用統一的邏輯實現代碼處理不同的對象,從而執行不同的行為。
* 繼承:在多態中必須存在有繼承關系的子類和父類。
* 重寫:子類對父類中某些方法進行重新定義,在調用這些方法時就會調用子類的方法。
* 向上轉型:在多態中需要將子類的引用賦給父類對象,只有這樣該引用才既能可以調用父類的方法,又能調用子類的方法。
<br>
<br>
### **多態案例一:**
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演示重寫如何實現多態性。例子使用了類的繼承和運行時多態機制,具體步驟如下。
創建 day08polymorphic 類,在該類中首先定義存儲二維對象的尺寸,然后定義有兩個參數的構造方法,最后添加 area() 方法,該方法計算對象的面積。代碼如下:
```
public class day08polymorphic{
double num1;
double num2;
day08polymorphic(double num1,double num2){
this.num1 = num1;
this.num2 = num2;
}
double area(){
System.out.println("父類中計算對象面積的方法,沒有實際意義,需要在子類中重寫.");
return 0;
}
}
```
2)創建繼承自 day08polymorphic 類的 Rectangle 子類,該類調用父類的構造方法,并且重寫父類中的 area() 方法。代碼如下:
```
public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day08polymorphic {
Rectangle(double d1, double d2) {
super(d1, d2);
}
double area() {
System.out.println("長方形的面積:");
return super.dim1 * super.dim2;
}
}
```
3)創建繼承自 day08polymorphic 類的 Triangle 子類,該類與 Rectangle 相似。代碼如下:
```
public class Triangle extends day08polymorphic {
Triangle(double d1, double d2) {
super(d1, d2);
}
double area() {
System.out.println("三角形的面積:");
return super.dim1 * super.dim2 / 2;
}
}
```
創建 Test 測試類,在該類的 main() 方法中首先聲明 day08polymorphic 類的變量 figure,然后分別為 figure 變量指定不同的對象,并調用這些對象的 area() 方法。代碼如下: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ay08polymorphic figure; // 聲明day08polymorphic類的變量
figure = new Rectangle(9, 9);
System.out.println(figure.area());
System.out.println("===============================");
figure = new Triangle(6, 8);
System.out.println(figure.area());
System.out.println("===============================");
figure = new day08polymorphic(10, 10);
System.out.println(figure.area());
}
}
```
從上述代碼可以發現,無論 figure 變量的對象是 Rectangle 還是 Triangle,它們都是 day08polymorphic 類的子類,因此可以向上轉型為該類,從而實現多態。
:-: 
- Java自動化測試
- 第一章:Java:基礎內容
- 1.1:Java:Hello Word
- 1.2:Java:熱身
- 1.3:Java:注釋
- 1.4:Java:標識符
- 1.5:Java:常量
- 1.6:Java:基本數據類型
- 1.7:Java:引用類型
- 1.8:Java:String類
- 第二章:Java:運算符
- 2.1:Java:算數運算符
- 2.2:Java:關系運算符
- 2.3:Java:邏輯運算
- 2.4:Java:賦值運算符
- 2.5;Java:三元運算符
- 2.6:Java:位運算符
- 第三章:Java:循環控制語句
- 3.1:Java:for循環
- 3.2:Java:while循環
- 3.3:Java:switch
- 3.4:Java:if else
- 3.5:Java:練習題
- 第四章:Java:函數與全局/局部變量
- 4.1:Java:局部變量
- 4.2:Java:全局變量
- 第五章:Java:方法
- 5.1:Java:初識方法
- 5.2:Java:方法調用
- 5.3:Java:方法重載
- 5.4:Java:構造方法
- 5.5:Java:方法的注意事項
- 第六章:Java:面向對象
- 6.1:Java:小案例
- 6.2:Java:this 關鍵字
- 6.3:Java:super 關鍵字
- 6.4:Java:static 關鍵字
- 6.5:Java:final關鍵字
- 6.6:Java:instanceof 運算符
- 6.7:Java:面向對象之封裝
- 6.8:Java:面向對象之繼承
- 6.9:Java:面向對象之多態
- 第七章:Java:面向對象高級進階
- 7.1:Java:抽象類
- 7.2:Java:Java中String類
- 7.3:Java:interface接口
- 7.4:Java:ArrayList
- 7.5:Java:HashSet
- 7.6:Java:HashMap
- 7.7:Java:反射(reflection)
- 第八章:Java:日志以及異常捕獲
- 8.1:Java:log4j
- 8.2:Java:異常初識基礎
- 8.3:Java:未被捕獲的異常
- 8.4:Java:try和catch的使用
- 8.5:Java:多重catch語句的使用
- 8.6:Java:throws/throw 關鍵字
- 8.7:Java:finally關鍵字
- 8.8:Java:自定義異常
- 第九章:Java:xml and IO
- 9.1:Java:IO基本概念
- 9.2:java:properties
- 9.3:Java:xml基本介紹
- 9.4:Java:xml操作實例
- 第十章:Java:JDBC編程
- 10.1:Java:JDBC介紹
- 10.2:Java:JDBC查詢
- 10.3:Java:JDBC插入
- 10.4:Java:Batch
- 10.5:Java:JDBC連接池
- 第十一章:Java:TestNG
- 11.1:java:TestNG簡介
- 11.2:Java:TestNG小實例
- 11.3:Java:TestNG.xml文件配置
- 11.4:Java:TestNG基本注解
- 11.5:Java:TestNG注解代碼
- 11.6:Java:TestNG預期異常
- 11.7:Java:TestNG忽略測試
- 11.8:Java:TestNG超時測試
- 11.9:Java:TestNG分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