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裂變海報設計
關于裂變海報設計的要素,相信很多人看到過這樣的版本:用戶身份、主標題、課程大綱、信任背書、緊迫感和短期利益。
這個版本的六要素其實已經非常實用,但筆者覺得還沒有把最根本的原理說清楚,因為做營銷設計,最重要的就是把用戶心理提煉出來。
### 1\. 喜好
該要素最典型的應用是稟賦效應和損失規避,前者是說某個東西要失去時,會相比其他更有價值,而后者則是失去某樣東西時的痛苦要大于得到時的快樂。而利用這兩個應用,可以告訴用戶不行動會失去什么,或者行動后會額外得到什么(如額外贈送精品資料),從而促進購買。
### 2\. 權威
該要素的原理是用戶容易對知名度高的事物有較強的信任感,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海報上會強化老師的肖像、頭銜、介紹,以體現其專業性,也會突出名校、名企,甚至是某些大咖的推薦,來降低用戶決策。比如,教育行業就常用“清北名師”、“清北天團”、“世界冠軍”等詞匯吸引用戶快速決策,是該要素使用得比較頻繁的行業。
### 3\. 從眾
即社會認同原理,該要素通過塑造多人購買的氛圍,引導用戶迅速行動,常見的用法如頭像處展示利他心理的邀請話術,或展示“已有xxx人參加”等字眼。給用戶的感覺就是“已經有這么多人學習,肯定是好課,我也報名”,只要用戶產生這種心理,付費就是自然的事情。
### 4\. 承諾
該要素本質是利用求快心理和獲得心理,對用戶行動后的效果進行承諾,即告訴用戶付出行動后可收獲期望的結果,典型應用就是在打卡活動的主文案和課程大綱使用速成型文案。
### 5\. 互惠
該要素的底層邏輯是給予用戶好處,滿足其占便宜心理,面對這樣的“恩惠”,用戶就會用購買進行“回報”,而利用該要素的常見用法是免費、特價、團購等。
### 6\. 稀缺
該要素的目的是產生緊迫感,因為只有稀有的事物才更有價值,用戶才更愿意盡快決策。
至于該要素的用法,最常見的是限時和限額,比如僅限xx天,限量xx名、前xxx名免費等,另外也有使用獨家或首發,突出專屬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