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至[碼云](https://gitee.com/yzfgits/vue3.x_vw_layout)
[參考文章](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3948219)
# vuecli3vw
# 總體思路
* 你可以參考此文檔完成`vw`布局適配移動端,適用于`vuecli3.x`搭建的項目
* 此文檔是帶領你完成一項具體任務,而不是教你如何編程
## 1\. 使用`vuecli3.x`搭建項目
## 2\. 在項目根目錄的`.postcssrc.js`文件中增加配置項
## 3\. 使用`npm`下載相關包
## 4\. 在`index.html`引入js插件并使用該插件
## 5\. 在`App.vue`組件中嘗試使用vw布局
## 6\. 運行項目,驗證是否成功
# 操作流程
### 1\. 使用`vuecli3.x`創建項目
~~~
vue create vuecli3vw
~~~
* 具體操作步驟參考一下gif圖片,此項目勾選了 vue-router, vuex, babel
~~~
需要注意的是: 詢問配置 PostCSS 時需要選擇的是 `In dedicated config files` 在專用配置文件中
? Where do you prefer placing config for Babel, PostCSS, ESLint, etc.? (Use arrow keys)
> In dedicated config files
In package.json
~~~
### 2\. 在項目根目錄的`postcss.config.js`文件中增加配置項
* `postcss.config.js`全部內容
~~~
//https://github.com/michael-ciniawsky/postcss-load-config
// module.exports = {
// plugins: {
// autoprefixer: {}
// }
// }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postcss-import": {},
"postcss-url": {},
"postcss-aspect-ratio-mini": {},
"postcss-write-svg": {
utf8: false
},
"postcss-cssnext": {},
"postcss-px-to-viewport": {
viewportWidth: 750, // 視窗的寬度,對應的是我們設計稿的寬度,一般是750
viewportHeight: 1334, // 視窗的高度,根據750設備的寬度來指定,一般指定1334,也可以不配置
unitPrecision: 3, // 指定`px`轉換為視窗單位值的小數位數(很多時候無法整除)
viewportUnit: 'vw', // 指定需要轉換成的視窗單位,建議使用vw
selectorBlackList: ['.ignore', '.hairlines'], // 指定不轉換為視窗單位的類,可以自定義,可以無限添加,建議定義一至兩個通用的類名
minPixelValue: 1, // 小于或等于`1px`不轉換為視窗單位,你也可以設置為你想要的值
mediaQuery: false // 允許在媒體查詢中轉換`px`
},
"postcss-viewport-units":{},
"cssnano": {
preset: "advanced",
autoprefixer: false,
"postcss-zindex": false
},
}
}
~~~
### 3\. 使用`npm`下載相關包
~~~
npm i cssnano postcss-aspect-ratio-mini postcss-cssnext postcss-px-to-viewport postcss-viewport-units postcss-write-svg -S
npm i cssnano-preset-advanced -D
npm i postcss-import postcss-url autoprefixer -D
~~~
### 4\. 在`index.html`引入js插件并使用該插件
~~~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link rel="icon" href="<%= BASE_URL %>favicon.ico">
<title>vuecli3vw</title>
</head>
<body>
<noscript>
<strong>We're sorry but vuecli3vw doesn'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 Please enable it to continue.</strong>
</noscript>
<div id="app"></div>
<!-- built files will be auto injected -->
<script src="//g.alicdn.com/fdilab/lib3rd/viewport-units-buggyfill/0.6.2/??viewport-units-buggyfill.hacks.min.js,viewport-units-buggyfill.min.js"></script>
<scrip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window.viewportUnitsBuggyfill.init({
hacks: window.viewportUnitsBuggyfillHacks
});
}
</script>
</body>
</html>
~~~
### 5\. 在`App.vue`組件中嘗試使用vw布局
~~~
<template>
<div id="app">
<div class='box'>
使用 vw 布局
</div>
<div id="nav">
<router-link to="/">Home</router-link> |
<router-link to="/about">About</router-link>
</div>
<router-view/>
</div>
</template>
<style>
html,body{
margin: 0;
padding: 0;
}
.box{
width: 750px;
height: 1000px;
background-color: #ccc;
color: darkred;
font-size: 40px;
}
#app {
font-family: 'Avenir',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ebkit-font-smoothing: antialiased;
-moz-osx-font-smoothing: grayscale;
text-align: center;
color: #2c3e50;
}
</style>
~~~
### 6\. 運行項目,驗證是否成功
~~~
npm run serve
~~~
* 查看`.box`的`css px`是否成功轉為`vw`
* 如果成功轉為`vw`,恭喜你成功啦!
## Project setup
~~~
npm install
~~~
### Compiles and hot-reloads for development
~~~
npm run serve
~~~
### Compiles and minifies for production
~~~
npm run build
~~~
相關文件參考
[vw](https://www.cnblogs.com/jinsuo/p/8533269.html)
[vw2](https://note.52admin.net/2018/09/03/Vue-js-%E7%A7%BB%E5%8A%A8%E7%AB%AF%E9%80%82%E9%85%8D%E4%B9%8B-vw-%E8%A7%A3%E5%86%B3%E6%96%B9%E6%A1%88/)
- vue簡介
- 基礎項目
- 點贊
- 綜合應用(從豆瓣上取數據,渲染到html中)
- 父組件向子組件傳參
- 零碎知識點
- vue渲染數據(for、url 、{{}})
- 跳轉頁面傳參
- 路由
- 更改端口
- 計算函數
- vue事件整理
- 整理1
- vue指令整理
- vue生命周期
- 格式
- 元素事件
- v-text和v-html
- vue 安裝及打包
- 前端ui組件、ui框架整合
- vue移動端ui之Vant
- 1. 環境配置
- 2.上拉刷新list
- 第一章 起步
- 第1節 開發環境配置
- 第2節 新建頁面
- 第3節 頁面跳轉
- 第4節 跳轉頁面傳參
- 第5節 使用組件
- 第6節 跨域取數據
- 第7節 不跨域使用原生axios
- 第二章 進階
- 第1節 封裝http
- 1. 封裝跨域的http
- 2. 不跨域的http
- 第2節 v-for,v-if,事件綁定
- 第3節 豆瓣綜合運用(組件傳參)
- 1. 子組件向父組件傳參
- 2.父組件向子組件傳參
- 3. 綜合運用
- 第三章 vue動畫
- 1. 鼠標滾動漸隱漸現、iconfont 在vue中的使用
- 2.鼠標 點擊 漸隱漸現實例
- 3. vue-TosoList
- 第四章 項目實踐
- 第1節 開發環境配置
- 1.vue-rem實現配置
- 使用vw配置
- 2. 樣式重置,fastclick,border.css的配置
- 3. 引入iconfont
- 4. 模板文件
- 第2節 輪播
- 1. 輪播實現
- 設置swiperList
- 第3節 exclude
- 第4節 使用插槽實現漸隱漸現
- 第5節 引用外部樣式scss
- 第6節 遞歸組件
- 第7節 解決進入頁面不是在頂部
- 第8節 異步組件
- 第9節 簡化路徑
- 第10節 better-scroll
- 第11節 兄弟組件之間聯動(傳參)
- 第12節 在vuex中設置緩存
- 第13節.頁面局部刷新
- 第五章 Vuex
- 第1節 介紹
- 第2節 組件之間傳參
- 2.1
- 第3節 封裝vuex
- 第六章 weex
- 第1節 weex開發環境配置
- 1.1JDK、SDK配置
- 第2節 使用
- 第七章 前端UI庫之
- 第1節 ant-design-vue 的安裝 創建
- 第二節 iview的使用
- 第八章 mpvue
- 第1節 安裝
- 第九章 Vue中使用餓了么UI
- 1. 踩坑1
- 2. 踩坑2
- 3.知識點整理
- 第十章 其他整理
- 1. this.$的使用
- 2. token配合js-coke插件使用
- 1. token介紹
- 2.使用
- 3. 使用自帶api
- 4. 全局引用組件
- 5. vue中的好東西
- 1. http請求
- 2. vuex
- 1. 項目中的使用1
- 2. 項目中使用(大型項目)
- 3. Object.freeze()
- 4. watch的使用
- 5. 全局通用參數配置appConfig
- 6. vue篇之事件總線(EventBus)
- 7. 分析路由配置項router
- 8. 路由權限配置
- 9. 全局配置信息,放置在store中進行使用
- 父子組件之間通信
- 使用Vue.observable()進行狀態管理
- 7. 項目工程化管理
- 1. 項目中的.env.development和.env.production文件是啥
- 2. 項目中的vuese.config.js是什么
- 3. commitlint控制規范信息
- 4. vue使用vue-awesome-swiper實現輪播
- 4. 項目代碼格式化校驗
- 8. vue中mixins的使用
- 知識點
- 1. 重置data中的數據
- 2.解構賦值
- 3.小數相加
- 4. 數字三位加點
- 表格邊框
- keep-alive
- fancyBox3圖片預覽
- 還原data數據
- slot嵌套使用
- vue父子組件的什么周期
- 滾動條樣式調整
- 開發問題
- 第十一 通用公共模塊
- 通用方法整理
- 遞歸
- forEach跳出循環
- 通用組件整理
- 模態框
- 知識整理
- 組件
- 豎直導航欄
- 導航知識整理
- 導航欄組件
- index.js
- render.js
- ErsMenu.vue
- 按鈕
- 按鈕
- icon組件
- icon知識整理
- 組件內容
- 第十二章 插件整理
- 1. perfect-scrollbar滾動條
- 1.1 項目中使用
- 2. jszip文件夾打包上傳
- 3. jsPlumb實現流程圖
- 4. ztree實現樹結構
- 5. better-scroll 手機上滑下滑
- 6. vue-awesome-swiper 輪播
- 7. js-cookie
- 8. v-viewer圖片查看器
- 9. Photoswipe 圖片查看插件
- 開發流程整理
- vue源碼學習篇
- vue2.x
- 源碼debugger調試
- 響應式原理
- vue3.x
- 源碼調試
- 新響應式原理
- vue3.0新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