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s 列出目錄下的文件和子目錄
**作用**:`ls`(英文全拼:`list files`)命令用于顯示指定工作目錄下之內容(列出目前工作目錄所含之文件及子目錄)。
**語法**:
~~~
ls [-alrtAFR] [path]
~~~
**選項**:
* `-a` 顯示所有文件及目錄 (`.`開頭的隱藏文件也會列出)
* `-A` 同 `-a` ,但不列出 "`.`" (目前目錄) 及 "`..`" (父目錄)
* `-l` 除文件名稱外,亦將文件型態、權限、擁有者、文件大小等資訊詳細列出
* `-r` 將文件以相反次序顯示(原定依英文字母次序)
* `-t` 將文件依建立時間之先后次序列出
* `-F` 在列出的文件名稱后加一符號;例如可執行檔則加 "`\*`", 目錄則加 "`/`"
* `-R` 若目錄下有文件,則以下之文件亦皆依序列出
* `-i` 顯示 `i-node` 節點信息
**參數**:
* `path` 目標文件路徑,如果不指定,則默認顯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錄
>[info] `.` 代表當前目錄,`..`代表上級目錄
**示例**:
列出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當前在根目錄):
~~~
[root@bogon /]# ls
bin boot dev etc home lib lib64 media mnt opt proc root run sbin srv sys tmp usr var
~~~
列出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包含隱藏文件:
~~~
[root@bogon /]# ls -a
. bin dev home lib64 mnt proc run srv tmp var
.. boot etc lib media opt root sbin sys usr
~~~
將 /bin 目錄以下所有目錄及文件詳細資料列出 :
~~~
[root@bogon /]# ls -lR /bin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11月 8 2020 /bin -> usr/bin
~~~
當我們使用 `ls -la` 命令之后,會看見類似以下結果
~~~
[root@localhost ~]# ls -la
總用量 76
dr-xr-x---. 2 root root 4096 7月 5 11:14 .
dr-xr-xr-x. 25 root root 4096 7月 21 05:48 ..
-rw-------. 1 root root 1272 7月 4 09:15 anaconda-ks.cfg
-rw-------. 1 root root 196 7月 21 09:21 .bash_history
-rw-r--r--. 1 root root 18 5月 20 2009 .bash_logout
-rw-r--r--. 1 root root 176 5月 20 2009 .bash_profile
-rw-r--r--. 1 root root 176 9月 23 2004 .bashrc
-rw-r--r--. 1 root root 100 9月 23 2004 .cshrc
-rw-r--r--. 1 root root 27338 7月 4 09:15 install.log
-rw-r--r--. 1 root root 7572 7月 4 09:14 install.log.syslog
-rw-r--r--. 1 root root 129 12月 4 2004 .tcshrc
[root@localhost ~]#
~~~
可以看出,這個結果一共有 9 列,分別如下:
~~~
-rw-r--r--. 1 root root 7572 7月 4 09:14 install.log.syslog
[ 1 ] [2][ 3 ] [ 4 ] [ 5 ] [ 6 ] [ 7 ]
~~~
1. 權限控制區,權限控制區一共有 11 位
* 第1 位是表示的是文件的類型
* d 表示是目錄
* \- 表示是文件
* l 表示是鏈接文件(linkfile)
* b 表示設備文件里可供存儲的接口設備
* c 表示設備文件里的串型端口設備
* 第 2-10 位為用戶權限,按順序每隔三位,分別為:所有者、所屬組、其它人的權限,此權限分為“`r`”(讀取)、“`w`”(寫)、“`x`”(執行)
* 第 11 位:當文件或者文件夾只使用了selinux context的屬性會是一個點“.”,只要設置了acl,就是那個setacl設置的,后面將是一個加號“+”
2. 第 2 列表示引用次數,就是有多少個鏈接指向這個文件
3. 第 3 列表示的是文件的所有者
4. 第 4 列表示文件的所屬組
5. 第 5 列表示文件/目錄的大小,默認單位為 `kb`
6. 第 6 列表示文件的創建或最后一次修改時間
7. 第 7 列表示的是文件名,文件名前面有一個小點“.”的,是隱藏文件
>[danger] 如果當前用戶有權限,就有權限字母"r(讀)"、“w(寫)”、“x(執行)”來表示,沒有相應權限,就用小橫杠“-”表示
如果目錄中,該用戶組只有`r`權限的話,那么該用戶組的用戶是無法進入該目錄的
- 序言
- Linux 的安裝
- VMware 的安裝
- VMware 的配置
- CentOS 下載與虛擬機硬件配置
- Linux 的分區
- ContOS 安裝
- 虛擬機網絡配置
- 遠程連接工具安裝
- 基礎(舊)
- Linux 和 Windows 的區別
- 目錄結構
- 注意事項
- Linux的常用命令
- 用戶及用戶組
- 文件及權限
- 目錄與文件權限的意義
- 文件及目錄管理相關
- 常用命令
- 系統安裝
- Linux的簡介
- Linux 各發行版介紹
- CentOS的部署
- 基礎
- 文件和用戶管理
- Linux目錄結構
- 文件管理相關
- cd 切換目錄
- pwd 顯示當前位置
- ls 列出目錄下的文件和子目錄
- touch 創建文件
- mkdir 創建目錄
- cp 復制文件/目錄
- mv 移動或改名文件/目錄
- rm 刪除文件/目錄
- chattr 改變文件屬性
- lsattr 顯示文件屬性
- 用戶管理
- useradd 添加用戶
- passwd 修改用戶密碼
- id 查看用戶ID信息
- userdel 刪除用戶
- usermod 修改用戶信息
- groupadd 創建用戶組
- groupdel 刪除用戶組
- su 切換用戶帳號
- sudo 以管理員的身份執行命令
- 權限管理
- chmod 修改文件/目錄權限
- chown 修改文件擁有者或所屬組
- chgrp 修改文件所屬組
- setfacl 設置文件權限列表
- getfacl 查看文件權限列表
- vim的使用
- 進程管理
- ps 查看進程
- top 動態顯示進程
- kill 殺死進程
- nice 修改進程優先級
- jobs 顯示后臺任務列表及任務狀態
- fg 將后臺運行的進程調整至前臺運行
- bg 將在后臺暫停進行繼續執行
- 磁盤管理
- lsblk 列出塊設備信息
- fdisk 磁盤分區
- partprobe 重新讀取分區表
- mkfs 建立文件系統(格式化)
- mont 掛載設備
- df 查看磁盤使用情況
- unount 卸載掛載設備
- 交換空間 swap
- free 查看內存使用狀態
- mkswap 設置交換分區
- swapon 激活交換空間
- LVM邏輯卷管理
- LMV的工作原理
- pvcreate 創建物理卷
- pvs 查看物理卷
- pvscan 查看每個PV的信息
- pvdisplay 顯示物理卷詳細信息
- vgcreate 創建卷組
- vgs 查看卷組
- vgscan 查看每個VG的信息
- vgdisplay 顯示卷組詳細信息
- lvcreate 創建邏輯卷
- vgextend 擴展卷組空間
- lvextend 擴展邏輯卷空間
- resize2fs 調整文件系統大小
- RAID
- 文件查找和壓縮
- which 命令查找
- find 根據文件名查找文件
- locate 查找文件
- tar 文件打包
- 軟件安裝
- RPM包管理
- yum 安裝軟件
- rpm 安裝軟件
- 源碼包管理
- 計劃任務
- at 一次性計劃任務
- cron 循環任務
- 日志系統
- 網絡管理
- ip 顯示或設置網絡設備
- OSI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