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 的目錄結構如下
~~~
/ 根目錄
│─bin 存放系統命令
│─sbin 存放和系統環境相關命令(只有root有權限執行)
│─usr 系統核心目錄,與軟件安裝/執行有關
│ ├─bin 存放系統命令的目錄
│ ├─sbin 和文件系統不必要的系統命令(只有root有權限執行)
│ ├─local 第三方軟件安裝目錄
│ ├─share 共享文件目錄
│ ├─src 原始碼放置目錄
│ └─lib 應用的函數庫
│─boot 存放開機會使用到的文件
│─dev 存放硬件的目錄
│─etc 存放系統設置的目錄
│─home 用戶家目錄
│ ├─lost+found 碎片存放目錄
│─lib 存放系統啟動用到的函數庫
│─media 用于掛載多媒體設備,如光盤等
│─mnt 掛載目錄,可用于掛載其它設備
│─opt 放置第三方安裝軟件目錄
│─proc 虛擬文件系統,該目錄下文件保存在內存當中
│─sys 虛擬文件系統,該目錄下文件保存在內存當中,主要是內核相關文件
│─root root 管理員家目錄
│─srv 服務數據目錄
│─var 與系統運作過程有關
│ ├─ cache 應用軟件緩存目錄
│ ├─lib 第三方應用軟數據保存目錄
│ ├─lock 應用鎖
│ ├─log 登錄文件侟放目錄
│ ├─mail 個人電子郵件存放目錄,一般與/var/spool/mail/目錄為互鏈
│ ├─run 某些程序或者是服務啟動后,會將他們的PID放置在這個目錄下
│ ├─spool 隊列數據存放目錄
│─tmp 臨時目錄
~~~
| 目錄| 說明 |
| --- | --- |
| / | 根目錄,只有 `root` 用戶才對此目錄有寫的權限 |
| /bin | 存放系統命令目錄,普通用戶及 `root` 用戶都有權限執行,單用戶模式下也可以執行 |
| /sbin | 保存和系統環境相關的命令,只有 root 用戶才有執行權限,部分命令允許普通用戶查看 |
| /usr/bin | 保存系統命令的目錄,普通用戶及超級用戶都有權限執行,這些命令與系統啟動無關,在單用戶模式下不能執行 |
| /user/sbin | 存放根文件系統不必要的系統管理命令,例如多數服務程序,只有超級用戶才可以使用 |
| /boot |系統啟動目錄,保存與系統走啟動相關的文件,如內核文件與系統引導程序文件(grub)等 |
| /dev | 設備文件的保存位置,是用來保存所有硬件的 |
| /etc | 配置文件保存目錄,系統內所有采用默認安裝方式(rpm安裝)的服務配置文件都會保存在此目錄中,如用戶的帳號密碼,服務的啟動腳本,常用的服務配置文件等 |
| /home | 普通用戶的家目錄,建立每個普通用戶時,都會在此目錄下建立一個與用戶名同名的目錄,以當作用戶的家目錄,該用戶每次默認登錄的位置就是該目錄 |
| /lib | 系統調用的函數庫保存目錄 |
| /lost+found | 當系統意外崩潰或機器意外斷電,會產生一些文件碎片保存在此目錄,當系統啟動的過程中 fsck 工具會檢查這里,并修復已損壞的文件系統,這個目錄只在每個分區中出現,例如 /lost+found/ 是根分區的備份恢復目錄,/home/lost+found/ 就是 home 目錄的備份恢復目錄 |
| /media | 掛載目錄,系統建議是掛載多媒體設備,如光盤等 |
| /mnt | 掛載目錄,建議掛載額外設備,如U盤、移動硬盤和其它操作系統分區等 |
| /music | 掛載目錄,系統建議掛載 NFS 服務的共享目錄 |
| /opt | 第三方安裝的軟件保存目錄,此目錄是放置和安裝其它軟件的目錄 |
| /proc | 虛擬文件系統,該目錄中的數據并不會保存在硬盤,而是保存在內存當中,主要保存系統的內核、進程、外部設備狀態及網絡狀態等,如/proc/cpuinfo 是用來保存 cpu 信息的, /proc/devisces 是用來保存設備驅動列表的,/proc/net 是用來保存網絡協議信息的 |
| /sys | 虛擬文件系統,和 proc 目錄一樣,此目錄中的數據也是保存在內存當中的,主要是保存一些與系統內核相關的數據 |
| /root | 超級用戶的家目錄,普通用戶的家目錄是在 /home/ 下的,而超級用戶的家目錄則是直接在根 / 下 |
| /srv | 服務數據目錄,一些系統服務啟動之后,可以在此目錄中保存所需要的數據 |
| /tmp | 臨時目錄,存放一些系統臨時文件,該目錄下所有用戶都可以進行訪問和寫入,但不建議在此目錄中保存重要數據 |
| /usr | 系統軟件資源目錄,系統中安裝的軟件大多數會保存在此目錄 |
| /var | 動態數據保存目錄,主要保存緩存、日志以及軟件運行中所產生的文件 |
- 序言
- Linux 的安裝
- VMware 的安裝
- VMware 的配置
- CentOS 下載與虛擬機硬件配置
- Linux 的分區
- ContOS 安裝
- 虛擬機網絡配置
- 遠程連接工具安裝
- 基礎(舊)
- Linux 和 Windows 的區別
- 目錄結構
- 注意事項
- Linux的常用命令
- 用戶及用戶組
- 文件及權限
- 目錄與文件權限的意義
- 文件及目錄管理相關
- 常用命令
- 系統安裝
- Linux的簡介
- Linux 各發行版介紹
- CentOS的部署
- 基礎
- 文件和用戶管理
- Linux目錄結構
- 文件管理相關
- cd 切換目錄
- pwd 顯示當前位置
- ls 列出目錄下的文件和子目錄
- touch 創建文件
- mkdir 創建目錄
- cp 復制文件/目錄
- mv 移動或改名文件/目錄
- rm 刪除文件/目錄
- chattr 改變文件屬性
- lsattr 顯示文件屬性
- 用戶管理
- useradd 添加用戶
- passwd 修改用戶密碼
- id 查看用戶ID信息
- userdel 刪除用戶
- usermod 修改用戶信息
- groupadd 創建用戶組
- groupdel 刪除用戶組
- su 切換用戶帳號
- sudo 以管理員的身份執行命令
- 權限管理
- chmod 修改文件/目錄權限
- chown 修改文件擁有者或所屬組
- chgrp 修改文件所屬組
- setfacl 設置文件權限列表
- getfacl 查看文件權限列表
- vim的使用
- 進程管理
- ps 查看進程
- top 動態顯示進程
- kill 殺死進程
- nice 修改進程優先級
- jobs 顯示后臺任務列表及任務狀態
- fg 將后臺運行的進程調整至前臺運行
- bg 將在后臺暫停進行繼續執行
- 磁盤管理
- lsblk 列出塊設備信息
- fdisk 磁盤分區
- partprobe 重新讀取分區表
- mkfs 建立文件系統(格式化)
- mont 掛載設備
- df 查看磁盤使用情況
- unount 卸載掛載設備
- 交換空間 swap
- free 查看內存使用狀態
- mkswap 設置交換分區
- swapon 激活交換空間
- LVM邏輯卷管理
- LMV的工作原理
- pvcreate 創建物理卷
- pvs 查看物理卷
- pvscan 查看每個PV的信息
- pvdisplay 顯示物理卷詳細信息
- vgcreate 創建卷組
- vgs 查看卷組
- vgscan 查看每個VG的信息
- vgdisplay 顯示卷組詳細信息
- lvcreate 創建邏輯卷
- vgextend 擴展卷組空間
- lvextend 擴展邏輯卷空間
- resize2fs 調整文件系統大小
- RAID
- 文件查找和壓縮
- which 命令查找
- find 根據文件名查找文件
- locate 查找文件
- tar 文件打包
- 軟件安裝
- RPM包管理
- yum 安裝軟件
- rpm 安裝軟件
- 源碼包管理
- 計劃任務
- at 一次性計劃任務
- cron 循環任務
- 日志系統
- 網絡管理
- ip 顯示或設置網絡設備
- OSI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