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注**
2018.05.19 V1.0版本 主要是炒股的智慧一書的整理
V2版本
代松的建議和提示 你這交易系統內容有點多,且不夠明確,需要慢慢完善 分3塊:交易策略、資金管理、交易紀律
交易策略是:確定做那種行情(下跌反彈、震蕩、上升趨勢)、確定交易周期(短中長線)、確定出入場時機(建倉點、加倉點、減倉點、止損點、止盈點)
資金管理:確定最多操作多少只股票、每只股票建倉加倉的比例、每只股票最高持倉比例 等
交易紀律最重要:該止損時是否嚴格止損,未到止盈位時是否止盈了,是否情緒化操作等等
交易策略占20%
資金管理占30%
交易紀律占50%
可以看出預測股市漲跌只是最基礎的,后面2項同樣重要
**需要持續做的事情**
寫交易日記
在行約行家等等
堅持閱讀,了解A股歷史等等各種
持之以恒的學習和思考,才是取勝的方法。
**你需要持續修煉的能力**
有目標:要成為投資專家的欲望
鍥而不舍的精神
耐心和自制力。每天收集資料,判斷行情,將其和自己的經驗參照定好炒股計劃,偶爾做做或許是興奮有趣的事情,但長年累月的重復同樣的工作就是苦工。你不把苦工當成習慣,你在這行成功的機會不大。
構建和完善適合自己的一套炒股模式
絕不心存幻想。為避免割肉痛苦的合理化假設是極其致命的。這也是很多有經驗的炒手不得不舉手投降的主要原因
有應用知識的毅力。一位成功的投資者應該十分留意怎樣將他的知識應用在炒股中,他不會因為應用這些知識的枯燥而忽略細節
**需要恪守的原則**
建立自己的原則,嚴格按照原則執行,定好計劃,按既定方針辦
根據經驗修改規則
財不入急門:投資最忌諱的就是幻想一夜暴富。如果不能賺錢,快有p用啊?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止損!止損!止損、保本。新手常有不賺不賣的想法,是最為致命的。財不入急門,股市多的是機會,賺錢慢慢來,不著急,但是本金虧損了就沒了。經常的情況是,止損遲疑不決,到了止損點還期望會漲回來一點,結果越套越牢,如果下注太大,更是如此
不要一次下注太大。著急發財:下注下的太大
炒股的最基本信條是,在任何時候,你手上持有的股票的上升潛力必須大過于下跌的可能,否則你就不應留在手里。看到危險信號,表示你的獲勝概率此時已不超過50%
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好貪小便宜,不肯吃小虧:最終貪小便宜失去大便宜,不肯吃小虧最終卻吃了大虧)敗而不倒:1.快速止損2.別一次下注太多。虧小錢割肉容易,虧大錢割肉難。分層下注.追求卓越。在買對的時候能夠安然不動
大市行情最重要。在牛市中全力投入,在牛市結束或接近尾聲的時候賣掉你的所有股票。牛市大多數股票漲,熊市大多數股票跌
記住:你買的股票是別人賣給你的,你賣的股票是被別人買去了
承認自己判斷失誤:市場從來不會錯,而你的想法常常是錯的。不要太固執己見,不要對自己的分析抱著太大的信心,認真觀察股市,不對時就認錯
避免買太多股票.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3-5只最有潛力的股票.隨著經驗的增加,逐漸將留意的股票增加到10-15只.陳江挺的極限是20只股票
有疑問的時候,離場
別頻繁交易
不要向下攤平,只有在有利潤的時候再開始考慮加倉
別讓利潤變成虧損
忘掉你的進價,該賣股票的時候要當機立斷,千萬別遲疑
別把股票很低了當做買的理由,也別把股票很高了當做賣的理由。下跌的股票會越跌越低,你永遠不知道它可以跌的多低
別愛上任何股票,曾經漲的股票很可能過段時間就變成沒人問津的股票
只是想賭一把的朋友。如果你真的碰上好運氣,3萬變300萬,這時我要提醒你不要像劉姓炒股人一樣繼續往下賭,拿出250萬做謹慎投資,每年10%也有25萬,夠一家四口吃飽喝足了。
想走專業路線的朋友。在股市中,真正的成功者都受過全面專業的訓練。讀金融學
心態,貪是人性,不貪是經驗
炒股炒的是概率,用哲學和藝術的思維方式來面對不確定性+應用概率分析的思考方式
**參考資料**
實踐
炒股的智慧 done
81句炒股 還需要時間深入的理解
怎樣在股市獲得穩健收益 @沈谷非 done
- 股票系統綜述
- 交易策略20%
- 資金管理30%
- 交易紀律50%
- 風險管理
- 如何止損
- 適合職場的投資方式
- 交易系統表格版本迭代
- 短線炒股理論總結
- 長期投資理論總結
- 規律
- 如何選股
- 選股-基本面分析
- 選股-技術面分析
- 選股-選股票的步驟
- 股票分類
- 問題list
- 成交量怎么看
- 細碎問題整理
- 炒股為什么難盈利
- 問題
- 經濟發展研究:大經濟周期行情觀察
- 牛熊市的界定,小牛,小熊
- 港美股打新
- 美港股打新原則及紀律
- 打新賣出時機的把握
- 港股打新基礎知識
- 港股打新如何選股
- 打新資料&公眾號&微信群&牛牛號&日記可讀可參考
- 如何提高自己的中簽率&中簽率如何計算
- 如果開通融資,如何控制風險才保證自己處于低風險區間
- 券商研究(成本、融資、使用分析)
- 可轉債投資
- 可轉債打新
- 指數基金投資
- ETF研究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