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體現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精神和風氣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育人條件、歷史傳統和校園氛圍等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的總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整合育人資源、拓寬育人渠道、強化育人效果、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
[TOC]
作為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從基礎教育的實際出發,對中小學校園文化這樣定義:中小學校園文化是一種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為主體,以校園環境和師生實踐活動為載體,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統一的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的群體文化。
[TOC]
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TOC]
一、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TOC]
對于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校園文化,將以鮮明、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熏陶學生;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于抵御各種消極、頹廢文化對學生的侵襲,有利于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積極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社會、認識人生。
[TOC]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TOC]
學校教育不單是知識的簡單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化氣質、行為習慣和道德風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中小學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必將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TOC]

三、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對塑造思想、陶冶心靈、發展個性、促進師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TOC]
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激發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奮進的精神,形成學校活力,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
[TOC]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TOC]
校園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可以為廣大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陶冶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提高師生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過學校輻射社會、帶動家庭、推動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