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竊以為,中國資本市場種種光怪陸離的亂象,歸根溯源,莫過于一個『炒』字。
新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只爭朝夕。
投機者坐地生財,一夜暴富的故事繞梁三日,不絕于耳。
一時間,撐死膽大,餓死膽小。
榜樣在前,誰不動心?
故,世人常望能不勞而獲,一本萬利,成就人生贏家。
賭博心理,甚囂塵上。
加之,『斗私批修』的心理陰霾仍在。
資本似乎是萬惡之源,就如房中之事,雖人人心猿意馬,但茍且之事,難登大雅之堂。
回想學堂數十載,對金錢的游戲法則鮮有提及。
故,捕風捉影者眾,跟風下注者眾,受騙上當者眾,血本無歸者眾。
無知者無畏。
投資,正本清源,無非是分配金錢。
金錢是一種資源,正如鐵礦,煤炭是一種資源一樣。
資源埋藏在深山地下,不能稱之為財富。只有當其被開采出來,用于生產制造,進入流通,才能顯現出價值。
同樣,金錢藏在床下,鎖在保險柜中,不能稱之為資本。只有進入流通,投入生產,才能產生收益。
故,投資如同開山采礦,有風險,有回報。
并不神秘,亦無原罪。
而投機,是與人搏傻,擊鼓傳花,零和博弈。
只關心能不能賺錢,不在乎是不是有價值。
所以,在中國,買賣股票,被形象稱之為『炒股』。
今日買入,明日賣出,相互揣摩著對方的心理,
人人都如驚弓之鳥,誰也不想做最后一個傻瓜。
這實在是錯到離譜。
巴菲特在1967年給股東的信(他的第一個十年)中曾這樣寫到:
> 除此之外,我們亦不會跟隨目前市場流行的一種投資風氣 ,即嘗試通過對市場波動而導致股票價格大于其商業價值來獲利。
> 此種投資方法在近年來也確實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并且,這些收益來的很快。
> 關于這種投資技巧背后的可靠性我即無法否定也無法肯定。
> 這種技巧并不能夠完全獲得我認識層面的認可(也許是我的偏見使然 ),同時與我的脾氣完全背離。
> 我不會將自己的錢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投資, 所以我也不會用你們的錢通過這種方式 進行投資。
> 總而言之,我們將不會在一個很有機會出現人性的失誤的投資方式中尋找利潤 ,哪怕預期的利潤非常誘人。
是的,我認為巴菲特所言極是。
正如,巴菲特1984年在哥大的演講《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中的警世名言:
> 價值投資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而在此之前,股票投資與賭博幾乎毫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