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國家有史,述朝代、記政事;地方有志,明沿革,載土風;家族有譜,考世系,識宗支。此三者構成一完整體系,為華夏歷史三大組成部分,記述中華民族繁衍生長之歷程。史、志、譜或互相印證,或補缺鉤沉,相得益彰,流傳千古,實為我國傳統文化一大特色也。
余等曾與父輩多次切磋,推敲譜例,研討體裁,確定吾族譜牒為九卷分敘式,即卷一家譜序言,卷二世系樹圖,卷三家譜介紹,卷四始遷史記,卷五家族照,卷六世系表,卷七人物傳記,卷八大事記,卷九附錄。各部分既獨成體系,明其一端,又相互印證,合而為一。余不敢假托以失真,亦不敢借重以矜美,謹以祖宗實跡纂輯成冊,以昭倫序,以傳后世而已。
原《李氏家譜》遺物,據傳修于明代萬歷年間,后因抗日戰亂,于1942年間日本軍入侵沙河縣地區,侵略本村莊,搶占家宅多時,燒毀物件,不慎將譜失傳。這次修譜,族人李新保(八世)自幼得以父輩遺言,并借鑒墳冢遺跡,以史實為準繩,綜述始末,給此次修譜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據,此乃不幸中之大幸也。
此次修譜,始于二零一七年十一月,族人李新保(八世)、李瑞平(九世)為主發起人,李瑞宇(九世)為主編錄人。族人李新保、李瑞平奔走相告聯系親友長輩,追憶族譜史事,為前期編纂提供了大量信息,實在辛勞。據族人記載,先祖李文興為本族史的始遷祖,遂以此開始編纂。掌握有家族大量史料的李進財(七世)曾親見舊譜多數,熟知世系,亦已辭世,實為修譜一大憾事也。余等整理父輩遺稿,翻檢方志文獻,拜訪多位長輩老者,搜集口碑史料,并奔赴各處墳冢,查閱老譜舊記,數次整理修繕,歷時一年,實屬不易耳。今之修譜,雖五世先祖之前已無從詳考,其后猶可記敘,姑就所知所聞,詳祖宗爵諱,記子孫行名,敘纂大略,以冀錄刊。 但余等德薄識淺,能力有限,如有錯失,在所難免,惟望合族兄弟子侄及后世子孫共同修繕。
本譜的特色有三:一、新譜謹使子孫后代了解先世。二、祖父現代接受新學,提倡男女平等,故將吾族有史可考之女性均列入世系錄,有建樹者可立傳記。三、鑒于個人無法抗拒大型災難,為免使譜牒失傳,故將新譜印刷多本,給予多戶后人收藏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