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I(NFC Controller Interface)是NFC Forum于2012年制定的一個規范,其主要關注點為DH(Device Host,主機設備)如何控制并與NFCC(NFC Controller)交互。圖8-23所示為NFCC、NCI和DH三者之間的關系。
:-: 
圖8-23 NFCC、NCI和DH三者之間的關系
在圖8-23中,NFCC和DH通過物理連線相連,物理連線對應為Transport Layer(傳輸層)。目前,NFCC和DH在傳輸層這一塊支持SPI、I2C、UART和USB等。在圖右邊的DH中,所有和NFC相關的應用程序都可被視為DH-NFCEE(EE是Execution
Environment的縮寫)。圖左邊有一個NFCEE模塊,該模塊也可運行著一些和NFC相關的程序或系統(以圖8-21為例,它的SmartMX Secure Element就是此處所說的EE)。NFCEE模塊可直接集成在NFCC中,也可作為單獨的芯片模塊通過物理連線與NFCC相連。NCI負責處理DH和NFCC之間的交互。NCI包含多個模塊,詳情見下文。圖8-24所示為NCI的模塊結構。
:-: 
圖8-24 NCI模塊結構
- NCI Core模塊負責DH和NFCC之間交互的基本功能,包括控制消息(Control Message)和數據消息(Data Message)的傳遞、DH初始化、重置和配置NFCC等。
- Transport Mapping用于在NFC Core和傳輸層之間轉換數據格式,例如將NCI Core使用的控制消息和數據消息轉換成對應傳輸層使用的數據格式。
- NCI Module包含多個功能模塊,例如RF Discovery模塊用于搜索周圍的其他NFC Device、RF Interface用于和對端的NFC Device交互。
使用NCI的NFC Device中,DH和NCI的工作原理如圖8-25所示。
:-: 
圖8-25 NCI工作原理
圖8-25中:
* DH通過NCI規范定義的Control Message來控制NFCC。目前規范定義的Control Message包括Commands(請求命令,包括初始化NFCC、重置NFCC、設置NFCC配置參數等)、Responses(回復)和Notifications(通知)。這些Message都封裝在NCI Control Packages中。其中,Commands只能由DH發送給NFCC。
* DH通過RF Interface和對端NFC設備(圖中的Remote NFC Endpoint)交互,也可通過NFCEE Interface和本設備的NFCEE交互。交互數據包括Control Message和Data Message。
NCI規范一共有140多頁,是NFC Forum眾多規范中比較復雜的一個。根據筆者的理解,NCI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統一Android中NFC HAL層的實現,即通過一套標準的方法來實現對NFCC的控制以及數據交互。不過,由于NCI規范推出的時間比較晚(該協議最終版的時間為2012年11月6日),所以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NXP公司在其Android平臺的NFC HAL層中還沒
有使用NCI。
>[info] 提示 8.4節將專門討論Android平臺中NFC HAL層的實現狀況。從Android 4.2的代碼來看,NXP公司使用了自己的一套NFC HAL層實現方式,而博通公司的NFC HAL層的實現參考了NCI規范。但實際上這兩家公司NFC HAL層的代碼處處透露著它們與特定芯片的緊密關系,這使不了解芯片細節的讀者很難真正看懂NFC HAL層的代碼。隨著NFC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日益加大,開發者已經在Linux Kernel 3.8[21]中增加了一個名為NFC的子系統,它使得以后的NFC HAL層只需通過netlink消息就可和位于Kernel空間的NFC驅動交互。因目前NFC HAL層這些被不同芯片所“綁架”的代碼就可從用戶空間移除,而那些和芯片相關的代碼就可通過NFC驅動的形式運行在Kernel之內。
- 前言
- 第1章 準備工作
- 1.1 Android系統架構
- 1.2 工具使用
- 1.2.1 Source Insight的使用
- 1.2.2 Eclipse的使用
- 1.2.3 BusyBox的使用
- 1.3 本書資源下載說明
- 第2章 深入理解Netd
- 2.1 概述
- 2.2 Netd工作流程
- 2.2.1 main函數分析
- 2.2.2 NetlinkManager分析
- 2.2.3 CommandListener分析
- 2.2.4 DnsProxyListener分析
- 2.2.5 MDnsSdListener分析
- 2.3 CommandListener中的命令
- 2.3.1 iptables、tc和ip命令
- 2.3.2 CommandListener構造函數和測試工具ndc
- 2.3.3 InterfaceCmd命令
- 2.3.4 IpFwd和FirewallCmd命令
- 2.3.5 ListTtysCmd和PppdCmd命令
- 2.3.6 BandwidthControlCmd和IdletimerControlCmd命令
- 2.3.7 NatCmd命令
- 2.3.8 TetherCmd和SoftapCmd命令
- 2.3.9 ResolverCmd命令
- 2.4 NetworkManagementService介紹
- 2.4.1 create函數詳解
- 2.4.2 systemReady函數詳解
- 2.5 本章總結和參考資料說明
- 2.5.1 本章總結
- 2.5.2 參考資料說明
- 第3章 Wi-Fi基礎知識
- 3.1 概述
- 3.2 無線電頻譜和802.11協議的發展歷程
- 3.2.1 無線電頻譜知識
- 3.2.2 IEEE 802.11發展歷程
- 3.3 802.11無線網絡技術
- 3.3.1 OSI基本參考模型及相關基本概念
- 3.3.2 802.11知識點導讀
- 3.3.3 802.11組件
- 3.3.4 802.11 Service介紹
- 3.3.5 802.11 MAC服務和幀
- 3.3.6 802.11 MAC管理實體
- 3.3.7 無線網絡安全技術知識點
- 3.4 Linux Wi-Fi編程API介紹
- 3.4.1 Linux Wireless Extensions介紹
- 3.4.2 nl80211介紹
- 3.5 本章總結和參考資料說明
- 3.5.1 本章總結
- 3.5.2 參考資料說明
- 第4章 深入理解wpa_supplicant
- 4.1 概述
- 4.2 初識wpa_supplicant
- 4.2.1 wpa_supplicant架構
- 4.2.2 wpa_supplicant編譯配置
- 4.2.3 wpa_supplicant命令和控制API
- 4.2.4 git的使用
- 4.3 wpa_supplicant初始化流程
- 4.3.1 main函數分析
- 4.3.2 wpa_supplicant_init函數分析
- 4.3.3 wpa_supplicant_add_iface函數分析
- 4.3.4 wpa_supplicant_init_iface函數分析
- 4.4 EAP和EAPOL模塊
- 4.4.1 EAP模塊分析
- 4.4.2 EAPOL模塊分析
- 4.5 wpa_supplicant連接無線網絡分析
- 4.5.1 ADD_NETWORK命令處理
- 4.5.2 SET_NETWORK命令處理
- 4.5.3 ENABLE_NETWORK命令處理
- 4.6 本章總結和參考資料說明
- 4.6.1 本章總結
- 4.6.2 參考資料說明
- 第5章 深入理解WifiService
- 5.1 概述
- 5.2 WifiService的創建及初始化
- 5.2.1 HSM和AsyncChannel介紹
- 5.2.2 WifiService構造函數分析
- 5.2.3 WifiStateMachine介紹
- 5.3 加入無線網絡分析
- 5.3.1 Settings操作Wi-Fi分析
- 5.3.2 WifiService操作Wi-Fi分析
- 5.4 WifiWatchdogStateMachine介紹
- 5.5 Captive Portal Check介紹
- 5.6 本章總結和參考資料說明
- 5.6.1 本章總結
- 5.6.2 參考資料說明
- 第6章 深入理解Wi-Fi Simple Configuration
- 6.1 概述
- 6.2 WSC基礎知識
- 6.2.1 WSC應用場景
- 6.2.2 WSC核心組件及接口
- 6.3 Registration Protocol詳解
- 6.3.1 WSC IE和Attribute介紹
- 6.3.2 802.11管理幀WSC IE設置
- 6.3.3 EAP-WSC介紹
- 6.4 WSC代碼分析
- 6.4.1 Settings中的WSC處理
- 6.4.2 WifiStateMachine的處理
- 6.4.3 wpa_supplicant中的WSC處理
- 6.4.4 EAP-WSC處理流程分析
- 6.5 本章總結和參考資料說明
- 6.5.1 本章總結
- 6.5.2 參考資料說明
- 第7章 深入理解Wi-Fi P2P
- 7.1 概述
- 7.2 P2P基礎知識
- 7.2.1 P2P架構
- 7.2.2 P2P Discovery技術
- 7.2.3 P2P工作流程
- 7.3 WifiP2pSettings和WifiP2pService介紹
- 7.3.1 WifiP2pSettings工作流程
- 7.3.2 WifiP2pService工作流程
- 7.4 wpa_supplicant中的P2P
- 7.4.1 P2P模塊初始化
- 7.4.2 P2P Device Discovery流程分析
- 7.4.3 Provision Discovery流程分析
- 7.4.4 GO Negotiation流程分析
- 7.5 本章總結和參考資料說明
- 7.5.1 本章總結
- 7.5.2 參考資料說明
- 第8章 深入理解NFC
- 8.1 概述
- 8.2 NFC基礎知識
- 8.2.1 NFC概述
- 8.2.2 NFC R/W運行模式
- 8.2.3 NFC P2P運行模式
- 8.2.4 NFC CE運行模式
- 8.2.5 NCI原理
- 8.2.6 NFC相關規范
- 8.3 Android中的NFC
- 8.3.1 NFC應用示例
- 8.3.2 NFC系統模塊
- 8.4 NFC HAL層討論
- 8.5 本章總結和參考資料說明
- 8.5.1 本章總結
- 8.5.2 參考資料說明
- 第9章 深入理解GPS
- 9.1 概述
- 9.2 GPS基礎知識
- 9.2.1 衛星導航基本原理
- 9.2.2 GPS系統組成及原理
- 9.2.3 OMA-SUPL協議
- 9.3 Android中的位置管理
- 9.3.1 LocationManager架構
- 9.3.2 LocationManager應用示例
- 9.3.3 LocationManager系統模塊
- 9.4 本章總結和參考資料說明
- 9.4.1 本章總結
- 9.4.2 參考資料說明
-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