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 簡介
[iTerm2](https://www.iterm2.com/) 是mac 上一款非常好用的命令行工具,具有一些比自帶的 terminal 更好用的特性。
提供了諸如Split Panes等一群實用特性。它默認的黑色背景讓我毫不猶豫的拋棄了 Terminal。
# 安裝:
~~~
brew install iterm2 --cask
~~~
# 特性
1. 選擇即復制:在 iTerm2 界面,選擇了一行,不用執行`command + c`就已經復制了
2. 可以保留 ssh 鏈接賬戶信息,在 Profile 里進行設置
3. 全文查找,按下`command + f`即可
4. 分屏:iTerm2 可以分很多個顯示界面,每個都是一個新的窗口,這樣子可以不用等待上一個命令結束就輸入下一個命令,方便操作。
# 設置
**iTerm2 - Preferences - Profiles - Text - Text Rendering**,將 Draw bold text in bright colors 前面的勾去掉. 然后重啟 iterm2 看看。
# iTerm2 配置文件
## 保存配置文件
看一下`Preferences -> General -> Preferences`,在面板底部有一個設置`Load Preferences from a custom folder or URL`,它旁邊有一個按鈕`Save settings to folder`,點擊到處配置!
最后可以看到文件名為:`com.googlecode.iterm2.plist`的 plist( Apple Property Lists)格式文件
> 如果“Save settings to Folder”被禁用,勾選?? `Load preferences from a custom folder or URL` ,然后,再選擇一個文件夾(例如`Download`)。
> [How to export iTerm2 Profiles](https://stackoverflow.com/a/23356086)
## 導入配置文件
1. 官方導入配置文件
> 官方已提供了導入配置文件的方法:[documentation-dynamic-profiles](https://www.iterm2.com/documentation-dynamic-profiles.html)。
iTerm 會監控`~/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iTerm2/DynamicProfiles`路徑,如果發現該路徑下有新的文件,且符合要求即會加載為配置文件,也支持`JSON`等格式。
因此只需把原來的配置文件`com.googlecode.iterm2.plist`拷貝到指定目錄即可。加載成功后可點擊菜單`Preferences -> Profiles`找到加載的配置文件。
2. 當然也可以通過 `Preferences -> General -> Preferences -> Load Preferences from a custom folder or URL` ,在線應用配置文件!
# color scheme
https://hub.fastgit.org/MartinSeeler/iterm2-material-design
https://hub.fastgit.org/wesbos/Cobalt2-iterm
如果使用了 zsh 的話,用戶的環境變量設置變為:
~~~
~/.zshrc
~~~
zsh 的配置文件不再是`/.zsh_profile`去調用`/.zshrc`,而是直接就是`/.zshrc`就可以了。所以對于zsh的一切設置,直接去`/.zshrc`中設置。
# 快捷鍵
~~~
----------------分屏--------------------
1. 垂直分屏:command + d
2. 水平分屏:command + shift + d
3. 切換屏幕:command + option + 方向鍵 command + [ 或 command + ]
4. 查看歷史命令:command + ;
5. 查看剪貼板歷史:command + shift + h
----------------分屏--------------------
7. 新建標簽:command + t
8. 關閉標簽:command + w
9. 切換標簽:command + 數字 command + 左右方向鍵
10. 切換全屏:command + enter
11. 查找:command + f
12. ----------------分屏--------------------
13. 清除當前行:ctrl + u
14. 到行首:ctrl + a
15. 到行尾:ctrl + e
16. 前進后退:ctrl + f/b (相當于左右方向鍵)
17. 上一條命令:ctrl + p
18. 搜索命令歷史:ctrl + r
19. 刪除當前光標的字符:ctrl + d
20. 刪除光標之前的字符:ctrl + h
21. 刪除光標之前的單詞:ctrl + w
22. 刪除到文本末尾:ctrl + k
23. 交換光標處文本:ctrl + t
24. 清屏1:command + r
25. 清屏2:ctrl + l
26. ? + f 所查找的內容會被自動復制
27. ? + r = clear,而且只是換到新一屏,不會想 clear 一樣創建一個空屏
28. ctrl + u 清空當前行,無論光標在什么位置
29. 輸入開頭命令后 按 ? + ; 會自動列出輸入過的命令
30. ? + shift + h 會列出剪切板歷史
~~~
# starship
[Starship](https://starship.rs/zh-cn/advanced-config/)
Starship:用Rust 編寫的極簡且快速的Shell 提示符
> [Share your custom commands/modules](https://github.com/starship/starship/discussions/1252#discussioncomment-822676)
# 技巧
[iterm2有什么酷功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47370)
[使用iTerm2快捷連接SSH訪問Linux](http://blog.csdn.net/fangxiaoji/article/details/50710220)
# 參考
[iterm-as-a-slide-out-terminal-from-the-top-of-the-screen](https://apple.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8796/iterm-as-a-slide-out-terminal-from-the-top-of-the-screen)
[iterm2有什么酷功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47370)
- 簡介
- 基本命令
- 高效操作
- 命令操作
- 常用軟件
- 問題設置
- 命令行神器
- 開發配置
- 開發環境配置
- brew
- git
- Karabiner-Elements
- iTerm2
- MacVim
- aria2
- LaunchBar
- zsh
- Tmux
- Charles
- Emacs(感覺不需要了)
- 常用工具
- Alfred
- mac 詞典增強
- Mac 高級操作
- mac 資源
- 黑蘋果
- 個人配置
- 黑蘋果資源
- 驅動集合
- 工具集合
- 黑蘋果指南
- [FAQ] 開始必讀!筆記本電腦常見問題
- [指南] hackintosh之SSDT/DSDT
- [指南] hackintosh之hotpatch
- [指南] 為Sierra(以及后來的版本)進行USB電源屬性注入
- [指南] 10.11+ USB的變化和解決方案
- [指南] 為USBInjectAll.kext創建一個自定義的SSDT
- [指南] Intel IGPU HDMI/DP audio (Sandy/Ivy/Haswell/Broadwell/Skylake)
- [指南] 怎么給DSDT打補丁來顯示電池狀態
- [指南]在雙GPU筆記本電腦中禁用獨立顯卡.md
- [指南]
- OpenCore
- 多系統引導
- hotpatch
- 黑蘋果裝機
- 刷BIOS大法
-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