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變得功能越來越強大,我們人類要搞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仍然更勝一籌。這里倒有個建議:雖然互聯網上充斥著無窮無盡的海量數據,但還是需要人的頭腦,才能查找篩選這一切數據,確定哪些數據會引起其他人的興趣。因此,我們搜羅了關于技術和互聯網的下列趣聞軼事,保證它們都經過我們工作人員的精心篩選,以引起你的興趣。但愿機器人再過幾年也不會勝任這份工作。
1
一位經典好萊塢影星和先鋒派作曲家幫助發明了Wi-Fi
海蒂·拉瑪(Hedy Lamarr)是早期好萊塢的一位著名女影星,她同時又是位數學天才,從第一任丈夫:軍火制造商那里學到了武器系統方面的許多知識。她與喬治·安太爾(George Antheil)關系很好,這位先鋒派作曲家同樣興趣頗廣(他還寫過一本內分泌方面的書)。二戰期間,這對知交共同獲得了一項技術的專利權,這項技術讓發送給魚雷的無線信號可以從一個頻率跳躍到另一個頻率,避免信號受到干擾。當時,美國海軍拒絕了這項技術,不過在20年后的古巴導彈危機期間采用了該技術,這項專利出現在了后來問世的眾多廣播標準(包括Wi-Fi)中。
2
女殺手能逍遙法外,是因為她用的是Firefox瀏覽器
2011年審判凱茜·安東尼(Casey Anthony)的案子當時可謂轟動一時;與處理幾乎所有謀殺案一樣,警方提取分析了安東尼與其父母共用的那臺電腦上的證據,包括上網搜索歷史記錄。但是只有在安東尼被無罪釋放后,其辯護律師才透露:電腦上確實有關于下毒和窒息的表明罪證的搜索詞,卻從來沒有被檢方提出來。看來,檢方認真審查了來自IE瀏覽器的搜索歷史記錄,卻沒有審查來自Firefox瀏覽器的記錄,后者是安東尼的首選瀏覽器。
3
一個編程錯誤導致大批美國人喪命于海灣戰爭
針對美國大兵的最致命的攻擊之一發生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當時一枚伊拉克飛毛腿導彈擊中了沙特阿拉伯達蘭附近的一個美國陸軍軍營,28人因此喪命。附近的愛國者導彈連未能攔截這枚飛毛腿導彈;事后查明,愛國者導彈有個軟件缺陷:其內部計算的一部分使用了十進制表示的時間,而一部分使用了二進制表示的時間。由于錯誤一方面源自愛國者導彈的內部時鐘,系統未重新啟動、投入使用的時間越長,情況變得越嚴重――而在那場戰爭期間,愛國者導彈始終處于高度戒備狀態,從來沒有重新啟動過。更悲催的是,結果發現,擊中達蘭的那枚導彈恰恰是伊拉克方面發射的最后一枚導彈。
4
獲得第一批計算機學博士學位的人當中有個還是修女
瑪麗·肯尼思·凱勒(Mary Kenneth Keller)在計算機科學歷史上絕對占有一席之地:她還是研究生時,幫助開發了BASIC語言;1965年從威斯康星大學計算機學系拿到了博士學位,這讓她成為第一批計算機學博士。同一個月,歐文·C·唐(Irving C. Tang)拿到了他在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的理學博士;這意味著,擁有計算機學博士學位的所有人當中有一半一度是女性。
讓這個故事更具戲劇性的是,凱勒還是個修女,來自圣母瑪利亞修女會,受命致力于教育事業。后來,凱勒在克拉克學院擔任了20年的計算機學系系主任。
5
20年來,美國核導彈的密碼一直是00000000
1962年,肯尼迪總統擔心個別軍事指揮官擁有太大的回旋余地,擅自發動核攻擊,于是頒布了一項新的政策:必須使用八位數密碼,才可以發射導彈。美國空軍軍官比自作主張的指揮官更擔心延遲的核反擊,嚴格按照政策,在每個導彈發射井都使用了00000000作為密碼;而且就像有一半的辦公室人員記密碼那樣,他們隨后把八位數序列寫在一張紙上,確保沒有人忘記。美國空軍對這個故事表示異議,不過這件事出自布魯斯·布萊爾(Bruce Blair)之口,他在上世紀70年代是美國空軍導彈發射官。
6
帕爾·斯皮林(P?l Spilling)為挽救整個挪威互聯網而拔掉電纜

帕爾·斯皮林(P?l Spilling)可謂是挪威計算機領域的先驅;正是由于他在早期對計算機網絡的濃厚興趣,促使挪威在1973年建起了互聯網前身阿帕網(ARPANET)在美國境外的第一個節點。15年后,新興的互聯網遭到了第一起可自我復制的代碼:莫里斯(Morris)引起的大規模感染:這種蠕蟲可以將自己的多個副本安裝到同一臺計算機上,導致被感染系統的運行陷入停頓。由于莫里斯蠕蟲開始在美國蔓延開來,Spilling的美國同事打電話提醒他。想到自己國家的整個計算機網絡可能面臨威脅,他迅速行動起來,將挪威網絡與互聯網的其余部分徹底斷開,當時只拔掉一根電纜就完事了。
7
選擇Amazon(亞馬遜)這個名字是因為在字母順序中很靠前

亞馬遜是個奇跡――這個現代互聯網巨頭起源于商業互聯網的最早期。就拿它的名字來說吧。創始人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本來想取名Cadabra(全稱是Abracadabra,意為“變變變”,這是個魔術師變戲法時用語),其寓意是從他們這里購買圖書的體驗有多神奇。可是幫助他組建公司的律師們將這個名字誤聽成是“cadaver”(意為“尸體”),他意識到名字得改一改。那是在1995年,當時大多數人在網上瀏覽的首要方式是借助雅虎目錄(目錄多得驚人)。雅虎目錄按字母順序列出名字。Amazon的“A”給了它一個先機。
8
計算機鼠標至少發明了三次

1968年,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elbart)展示了后來世人熟知的“演示之母”( the mother of all demos),即演示了革命性的“在線系統”( oN-Line System),這是一臺配備圖形用戶界面(GUI)的計算機,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用戶界面(UI)定下了基調。恩格爾巴特的演示包括鼠標(這是他開發的),作為主要的輸入工具之一。但是在早些年,類似鼠標的輸入設備至少發明了兩次:一次由湯姆·克蘭斯頓(Tom Cranston)和弗雷德·朗斯塔夫(Fred Longstaff)聯合發明,當時他倆供職于加拿大的Ferranti-Packard公司;另一次由拉爾夫·本杰明(Ralph Benjamin)發明,上世紀60年代初期他效力于英國海軍。那兩次早期的設計使用現代的橡膠軌跡球,而不是恩格爾巴特的設備所用的笨重輪子――兩者都是軍事項目,最后列入機密級,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它們沒有發展前景。
9
你的數據可能受到來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的破壞

半導體電子部件一直很容易出現“軟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某個數據比特或信號不正確,但是這個問題似乎并不是來自系統本身的固有缺陷。研究人員在排除許多可能的原因后,最終確定:其中一些錯誤歸咎于宇宙射線,這是來自外太空的撞擊地球的高能粒子,它們偶爾會轉換計算機里面芯片的比特。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將你的所有高科技設備統統放到地下洞穴,或者重新啟動。
10
在創辦后的大半段時間,任天堂只做紙牌

在所有主要的游戲制造商當中,任天堂的企業歷史最為悠久:它創辦于1889年,那時日本現代化還處于萌芽階段。然后,整整67年來,它只有一種產品:花札紙牌。 1956年,創始人的孫子山內溥(Hiroshi Yamauchi)訪問美國,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紙牌公司規模多小后,決定多樣化經營。幾次嘗試失敗后,公司最終進入了電子產品行業。(從紙牌戲轉入到視頻游戲還算在情理之中;誰會想到昔日的芬蘭手機巨頭諾基亞一開始居然是家造紙廠。)
11
自尼克松政府時期以來,可視電話就已經出現在美國市場

過去100年的幾乎每一次未來展望幾乎總是繞不過視頻聊天;可是面對其前景,市場反響基本上不溫不火。視頻聊天技術在1970年就有了,那一年AT&T 向市場推出了商用可視電話(Picturephone)產品。貝爾大媽(美國貝爾電話公司,即AT&T的前身)曾口出豪言:五年內,成千上萬部可視電話會安裝在美國各地。可是到1975年,總共才安裝了幾百個。成本無疑是阻礙人們采用可視電話的主要因素:服務費用每個月高達160美元,相當于2015年的947美元,而你還只能享用30分鐘的視頻聊天。
12
尼日利亞、加納和孟加拉國實際上跳過了固定電話時代

20世紀,許多國家(尤其是北美和歐洲的國家)投入了大量資源,將本國的幾乎所有公民連接到展現美好電信前景的新電話網絡。可是世界上許多貧窮地區(常常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無力做到這一點。如今,這個痕跡很明顯:在尼日利亞、加納和孟加拉國,擁有固定電話連接的家庭不到總數的1%。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國家的人就沒法打電話:在所有那些國家,85%的公民使用手機通話。
13
歷史上第一個網頁仍出現在其原始URL

1991年8月6日,互聯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在Usetnet新聞組alt.hypertext上發布了關于自己從事的一個項目的文章――這個項目名叫萬維網,也就是他所說的“3W”,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簡寫從來沒有流行起來。第一個網頁依然存在于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高能物理研究的網站上,沿用原來的地址,基本上原封不動――沒有背景,沒有圖形,只有純文本和一些鏈接(鏈接至關于新興萬維網的其他信息)。我很喜歡其常見問題解答(FAQ)頁面,里面含有的鏈接解釋了如果你不在互聯網上,如何創建自己的Web服務器、如何制作Web文檔(電子郵件!你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獲得這些資料!)
14
《空中大灌籃》和《電子情書》的營銷網頁仍出現在其原始URL

1996年邁克爾·喬丹和兔八哥合演的熱門電影《空中大灌籃》以及1998年的《電子情書》是在互聯網營銷時代的初期發布的;這兩個網站仍訪問得到,基本上還是老樣子,因此對未來的歷史學家來說再好不過了。兩個網站都打有當時美學設計的烙印:《空中大灌籃》比較花哨,而《電子情書》比較低調,這符合各自的基調和目標受眾――它們都是寶貴的資料,讓我們得以深入了解剛開始明白這整個“互聯網”的人在當時如何對待互聯網。我們認為,雖然它們的歷史意義不如那第一個網頁,但是仍然很重要。

- Go語言基礎篇
- Go語言簡介
- Go語言教程
- Go語言環境安裝
- Go語言結構
- Go語言基礎語法
- Go語言數據類型
- Go語言變量
- Go語言提高篇
- Go語言實現貪吃蛇
- Go 諺語
- 解決連通性問題的四種算法
- golang 幾種字符串的連接方式
- Go JSON 技巧
- Go += 包版本
- Golang 編譯成 DLL 文件
- Go指南:牛頓法開方
- Go語言異步服務器框架原理和實現
- Golang適合高并發場景的原因分析
- 如何設計并實現一個線程安全的 Map ?(上篇)
- go語言執行cmd命令關機、重啟等
- IT雜項
- IT 工程師的自我管理
- IT界不為人知的14個狗血故事
- Go語言版本說明
- Go 1.10中值得關注的幾個變化
- Golang面試題解析
- Golang面試題
- Golang語言web開發
- golang 模板(template)的常用基本語法
- go語言快速入門:template模板
- Go Template學習筆記
- LollipopGo框架
- 框架簡介
- Golang語言版本設計模式
- 設計模式-單例模式
- Golang語言資源下載
- 公眾賬號
- leaf
- 合作講師
- 公開課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