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合規國際互聯網加速 OSASE為企業客戶提供高速穩定SD-WAN國際加速解決方案。 廣告
                # 程序員上岸經歷 - [阿強:一線城市公務員上岸經歷](#阿強:一線城市公務員上岸經歷) ## 阿強:一線城市公務員上岸經歷 如果讓我來用一個關鍵詞來描述我的上岸經歷,我一定會選擇“**僥幸**”:僥幸于自己終于從愈發勞累的互聯網行業逃了出來。再晚一點,我可能就逃不出來了。 這段經歷不是一個勵志的故事,而是一個普通人在社會中掙扎求生的故事。 我先來簡單介紹下我的情況,我出生于1995年,籍貫廣東。2017年本科畢業于C9某高校冷門專業。 我進入互聯網的過程現在回想起來也是挺曲折的:大三上學期我被師兄拿到的高薪誘惑,走上了自學編程的路。16年春招的時候進入了一家大公司實習,順利轉正。 ### “體制內一眼就能看到未來” 我出生于一個體制內雙職工家庭,但這種工作給我的印象并不好:聽母親講單位的八卦,參加父親煙霧繚繞的飯局。“一眼就能看到未來”,這是我當時給體制內工作的蓋棺定論。 上了大學,初入互聯網公司的師兄師姐像是發現了金礦,紛紛給我們推薦互聯網公司,仿佛那時候的互聯網是真正的凈土和金礦。于是我自學編程,順利進入互聯網行業。 ### 被毒打,放棄幻想 初入互聯網的我,看到同事嘴上說的是“抓手”、“賦能”,朋友圈轉發文章是《長期主義》《飛輪效應》,我感到十分的新奇。 我一進公司就開始了996的生活。說實話,我當時竟然還蠻享受的。編程如此快樂,自己也在不斷進步。我親眼看到從我手下敲出的一行行代碼運行在人們的設備上,幫業務解決了問題,心里真的很滿足。 第一年項目忙的幾個月,住在郊區的我為了多些時間工作,早上六點多打車上班,在車上寫代碼。晚上十點之后才下班。 項目過了發展階段以后,一直半死不活。一年之后,項目被砍,通宵達旦寫出的每一行代碼都被下掉。同時,以前一直帶我的老大哥被優化掉。他出身名校、名企,一直是部門的中流砥柱,于我而言亦師亦友。我仿佛看到了10年后的自己的樣子。 父母的生活的確是“一眼看得到未來”,但程序員的職業生涯于我而言卻是“看不到未來”。 - 一周七天有六天需要工作,剩余的一天還需要持續地學習新技術; - 久坐、長時間盯著屏幕、時不時通宵,讓身體岌岌可危; - oncall制度,在休息日里面也提心吊膽。 我比之前更強烈地希望**不再失去已經擁有的:健康的身體、規律的作息、陪伴家人的時間**。于是我下定決心,開始備考。 ### 備考 我是我們三個小伙伴里面最快上岸的,在職備考三個月一次上岸,方法在[程序員備考的最佳實踐](/最佳實踐/)。 我認為我上岸快主要原因是發揮了自身優勢: 1. 我是一個能全情投入的人,一旦認定了就能一直付出:我在**所有的**空閑時間內都在復習:坐地鐵、上廁所、午休... 2. 我是一個程序員,能很快地接受新的東西并上手 3. 找到了兩位引路的朋友,他們把我帶進那個備考的氛圍 ### 上岸之后 考上之后的生活,我只想用兩個字來形容:**真香**。 1. 健康方面:在入職之后的五個月內,終于有時間鍛煉、制定食譜的我迅速瘦了二十多斤,回到了大學時候的體重,快一年了也沒有反彈。 2. 待遇方面:每個月能存下的錢和程序員時期**差不多**。雖然賺的不如之前,但是遠離了壓力、快節奏的生活后,我能做出更理性的消費選擇,省下大量沒必要的花費。后來偶然在知乎上看到[弗蘭克楊的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86945/answer/578253354),深以為然,節選了一些他的描述: > 我后來對我個人的財務進行了統計,發現,無論我掙多少錢,我都只能省下工資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錢,因為我收入高的時候被迫消費也高,這不是簡簡單單的欲望問題,許多東西在你沒有那個經歷的時候是不能理解的,許多消費都是被迫的。 > 比如我在南山區中心工作的時候,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必須住在公司附近,有深圳的朋友應該知道深圳科技園附近的小區和物價有多貴。比如我做業務性質工作的時候,要自己開車來回跑,雖然油費,食宿可以報銷,但是這種頻繁的出差注定會增大許多額外的開支以及患病的風險。比如一起入職,一起上培訓課的幾個同事約定每個月都聚一次,然后老大哥選地方,頭一個月選的是海鮮自助,兩百九十九,第二個月選的是新疆餐廳吃烤全羊,第三個月我只好說,出差了,不方便去了。 3. 生活樂趣:喜歡上了自駕游、釣魚,周末常和幾個朋友三三倆倆出去玩 4. 工作方面,基本不加班,965;領導同事都挺好的。這份工作能給我不少意義感,雖趣味性上比不過coding:D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