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 **1. 海風鋒的概念**
  海風從海面向陸地推進的過程中遇到陸地上較熱的空氣層而形成的鋒面。
>[success] ### **2. 海風鋒的形成機理**
  海風鋒鋒生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是海、陸的非絕熱加熱的差異;一方面是非地轉的中尺度輻合。春夏季,白天海、陸非絕熱加熱差異,導致近地面產生向陸地的氣壓梯度,形成**由海洋向陸地推進的海風環流**。低層海風和環境離岸風輻合,引起海風前緣溫差增大。同時,低層向陸地的氣壓梯度使接近海岸線的離岸風速度減小,使海風前緣溫度梯度和中尺度輻合增強,從而形成海風鋒,**并伴有輻合和上升運動**。
>[danger] ### **3. 海風鋒的特征**
  海風鋒在冷海、暖陸的春、夏季出現最頻繁,因為春夏季是海風效應最強的季節。海風鋒午后最易出現,夜晚趨于消散。
  海風鋒形成后,通常會向內陸推進,其推進速度不均勻,一般開始較慢,其后加快,并逐漸穩定行進,速度平均約35米/秒,最終移行距離可以超過離海岸100千米。初期階段,鋒速約為海風強度的一半,后期風速和鋒速相當。
  海風鋒通過的地區,溫度降低,露點升高,在很短時間內可達到10℃的差別。鋒過境前后,風向轉變可達180°。海風鋒附近常有云系出現。
>[warning] ### **4. 好題珍藏**
(2022?福州高二期末)白天,陸地增溫快于海洋,沿海出現海風,不斷向陸地推進,隨著海風風力的加強,在近海岸的內陸地區與大陸氣團相遇,通常會出現一條平行于海岸線的狹窄的輻合帶,具有類似鋒面的特征,被稱為海風鋒。下圖示意2011—2014年上海夏季海風鋒觸發對流頻數的月變化。據此完成1~2題。

1.海風鋒觸發對流活動一般發生于一天中的( )
A.6—8時 B.10—12時
C.14—16時 D.18—20時
2.關于海風鋒觸發對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海風鋒觸發的對流活動呈現弱局地性
B.海風鋒觸發的對流天氣多為短時弱降水
C.當副高控制上海時,海風鋒不易觸發對流
D.城市熱島效應強是海風鋒觸發對流的原因之一
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海風鋒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風與內陸氣團相遇,正午時太陽輻射最強,陸地快速增溫,到午后(14—16時)氣溫達到一天中最高,氣流上升作用強,易出現對流,此時陸地和海洋氣溫差也達到最大,此時海風最強,最易形成海風鋒,并觸發對流。故選C。第2題,海風鋒觸發的對流活動所帶來的降水量地域分布不均,在海風鋒對流附近最強,所以海風鋒觸發的對流活動呈強局地性,A錯誤;海風鋒觸發的對流天氣多為強對流雷暴天氣,并非弱降水,B錯誤;據所學可知,7、8月份上海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結合圖示信息,此時海風鋒觸發對流天氣頻率明顯高于6月和9月,說明副高控制上海時,海風鋒易觸發對流,C錯誤;熱島效應強使內陸地區氣溫更高,氣流上升作用更強,陸地與海洋溫差增大,海風鋒更容易觸發對流,D正確。
答案:1.C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