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 命令的執行方式均以終端執行,終端可以理解為linux命令的執行工具。 首先打開終端,在桌面右鍵--在終端打開: ![](https://img.kancloud.cn/8f/76/8f76adf2767ab9e7a7c2c05716cd7630_788x541.png =800x) #### 后面我們的大部分對于服務器操作將在這里進行,打開終端的方式: ![](https://img.kancloud.cn/16/73/1673fa719150a7e077270ce5ab84e49e_724x310.png =800x) ### 下面介紹Linux常用命令 ***** # ls命令 ls 命令是Linux下最常用的指令之一。ls命令為英文單詞 list 的縮寫,正如英文單詞 list 的意思,其功能是列出指定目錄下的內容及其相關屬性信息。 ? 默認狀態下,ls命令會列出當前目錄的內容。而帶上參數后,我們可以用ls做更多的事情。 ? \*\*語法格式:\*\*ls \[選項\] \[文件\] **常用參數:** \-a顯示所有文件及目錄 (包括以“.”開頭的隱藏文件)-l使用長格式列出文件及目錄信息-r將文件以相反次序顯示(默認依英文字母次序)-t根據最后的修改時間排序-A同 -a ,但不列出 “.” (當前目錄) 及 “..” (父目錄)-S根據文件大小排序-R遞歸列出所有子目錄 **參考實例** 列出所有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 [root@linuxcool ~]# ls -a ~~~ 列出文件的詳細信息: ~~~ [root@linuxcool ~]# ls -l ~~~ 列出根目錄(/)下的所有目錄: ~~~ [root@linuxcool ~]# ls / ~~~ ***** # cd命令 – 切換目錄 cd命令是”change directory”中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其英文釋義是改變目錄,所以該命令的功能是從當前目錄切換到指定目錄。 其中目錄的路徑可分為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若目錄名稱省略,則切換至使用者的用戶目錄(也就是剛登錄時所在的目錄)。 另外,“~”也表示為用戶目錄的意思,“.”則是表示目前所在的目錄,“..”則表示當前目錄位置的上一級目錄。 \*\*語法格式:\*\*cd \[參數\] \[目錄名\] **常用參數:** \-P如果切換的目標目錄是一個符號鏈接,則直接切換到符號鏈接指向的目標目錄-L如果切換的目標目錄是一個符號鏈接,則直接切換到符號鏈接名所在的目錄--僅使用”-“選項時,當前目錄將被切換到環境變量”OLDPWD”對應值的目錄~切換至當前用戶目錄..切換至當前目錄位置的上一級目錄 **參考實例** 將當前工作目錄切換到dir目錄,并使用pwd命令查看當前目錄: ~~~ [root@linuxcool ~]# cd dir [root@linuxcool dir]# pwd /root/dir ~~~ 使用“cd ~ ”和“cd .. ”命令進行目錄的切換操作,并使用pwd命令查看當前目錄: 注意:使用“cd ~ ”命令可以直接切換到當前用戶目錄,而“cd .. ”是切換到上一級目錄。 ~~~ [root@linuxcool dir]# pwd /root/dir [root@linuxcool dir]# cd ~ [root@linuxcool ~]# pwd /root ~~~ ~~~ [root@linuxcool dir]# pwd /root/dir [root@linuxcool dir]# cd .. [root@linuxcool dir]# pwd /root ~~~ 使用“cd ../..”命令返回上兩級目錄: ~~~ [root@linuxcool dir_2]# pwd /root/dir/dir_1/dir_2 [root@linuxcool dir_2]# cd ../.. [root@linuxcool dir]# pwd /root/dir ~~~ 使用“cd”命令返回當前用戶目錄。“cd -- ” 命令返回上一次所在目錄: ~~~ [root@linuxcool dir_2]# pwd /root/dir/dir_1/dir_2 [root@linuxcool dir_2]# cd [root@linuxcool ~]# pwd /root [root@linuxcool ~]# cd - /root/dir/dir_1/dir_2 [root@linuxcool dir_2]# pwd /root/dir/dir_1/dir_2 ~~~ ***** # pwd命令 – 顯示當前路徑 pwd命令是“print working directory”中每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其功能正如所示單詞一樣,為打印工作目錄,即顯示當前工作目錄的絕對路徑。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在不同目錄之間進行切換,為了防止“迷路”,我們可以使用pwd命令快速查看當前我們所在的目錄路徑。 \*\*語法格式:\*\*pwd \[參數\] **常用參數:** \-L顯示邏輯路徑 **參考實例** 查看當前工作目錄路徑: ~~~ [root@linuxcool ~]# pwd /home/linuxcool ~~~ ***** # mkdir命令 – 創建目錄 mkdir命令是“make directories”的縮寫,用來創建目錄。 注意:默認狀態下,如果要創建的目錄已經存在,則提示已存在,而不會繼續創建目錄。 所以在創建目錄時,應保證新建的目錄與它所在目錄下的文件沒有重名。 mkdir命令還可以同時創建多個目錄,是不是很強大呢? \*\*語法格式 :\*\*mkdir \[參數\] \[目錄\] **常用參數:** \-p遞歸創建多級目錄-m建立目錄的同時設置目錄的權限-z設置安全上下文-v顯示目錄的創建過程 **參考實例** 在工作目錄下,建立一個名為 dir 的子目錄: ~~~ [root@linuxcool ~]# mkdir dir ~~~ 在目錄/usr/linuxcool下建立子目錄dir,并且設置文件屬主有讀、寫和執行權限,其他人無權訪問 ~~~ [root@linuxcool ~]# mkdir -m 700 /usr/linuxcool/dir ***** ~~~ 同時創建子目錄dir1,dir2,dir3: ~~~ [root@linuxcool ~]# mkdir dir1 dir2 dir3 ~~~ 遞歸創建目錄: ~~~ [root@linuxcool ~]# mkdir -p linuxcool/dir ~~~ ***** # touch命令 – 創建文件 touch命令有兩個功能:一是創建新的空文件,二是改變已有文件的時間戳屬性。 touch命令會根據當前的系統時間更新指定文件的訪問時間和修改時間。如果文件不存在,將會創建新的空文件,除非指定了”-c”或”-h”選項。 注意:在修改文件的時間屬性的時候,用戶必須是文件的屬主,或擁有寫文件的訪問權限。 \*\*語法格式:\*\*touch \[參數\] \[文件\] **常用參數:?** \-a改變檔案的讀取時間記錄-m改變檔案的修改時間記錄-r使用參考檔的時間記錄,與 --file 的效果一樣-c不創建新文件-d設定時間與日期,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格式-t設定檔案的時間記錄,格式與 date 命令相同--no-create不創建新文件--help顯示幫助信息--version列出版本訊息 **?參考實例** 創建空文件: ~~~ [root@linuxcool ~]# touch file.txt ~~~ 批量創建文件: ~~~ [root@linuxcool ~]# touch file{1..5}.txt [root@linuxcool ~]# ls file1.txt file2.txt file3.txt file4.txt file5.txt ~~~ ***** # cp命令 – 復制文件或目錄 cp命令可以理解為英文單詞copy的縮寫,其功能為復制文件或目錄。 cp命令可以將多個文件復制到一個具體的文件名或一個已經存在的目錄下,也可以同時復制多個文件到一個指定的目錄中。 \*\*語法格式:\*\*cp \[參數\] \[文件\] **常用參數:** \-f若目標文件已存在,則會直接覆蓋原文件-i若目標文件已存在,則會詢問是否覆蓋-p保留源文件或目錄的所有屬性-r遞歸復制文件和目錄-d當復制符號連接時,把目標文件或目錄也建立為符號連接,并指向與源文件或目錄連接的原始文件或目錄-l對源文件建立硬連接,而非復制文件-s對源文件建立符號連接,而非復制文件-b覆蓋已存在的文件目標前將目標文件備份-v詳細顯示cp命令執行的操作過程-a等價于“dpr”選項 **參考實例** 復制目錄: ~~~ [root@linuxcool ~]# cp -R dir1 dir2/ ~~~ 將文件test1改名為test2: ~~~ [root@linuxcool ~]# cp -f test1 test2 ~~~ 復制多個文件: ~~~ [root@linuxcool ~]# cp -r file1 file2 file3 dir ~~~ 交互式地將目錄 /usr/linuxcool 中的所有.c文件復制到目錄 dir 中: ~~~ [root@linuxcool ~]# cp -r /usr/linuxcool/*.c dir ~~~ ***** # mv命令 – 移動或改名文件 mv命令是“move”單詞的縮寫,其功能大致和英文含義一樣,可以移動文件或對其改名。 這是一個使用頻率超高的文件管理命令,我們需要特別留意它與復制的區別:mv與cp的結果不同。mv命令好像文件“搬家”,文件名稱發生改變,但個數并未增加。而cp命令是對文件進行復制操作,文件個數是有增加的。 \*\*語法格式:\*\*mv \[參數\] **常用參數:** \-i若存在同名文件,則向用戶詢問是否覆蓋-f覆蓋已有文件時,不進行任何提示-b當文件存在時,覆蓋前為其創建一個備份-u當源文件比目標文件新,或者目標文件不存在時,才執行移動此操作 **參考實例** 將文件file\_1重命名為file\_2: ~~~ [root@linuxcool ~]# mv file_1 file_2 ~~~ 將文件file移動到目錄dir中 : ~~~ [root@linuxcool ~]# mv file /dir ~~~ 將目錄dir1移動目錄dir2中(前提是目錄dir2已存在,若不存在則改名): ~~~ [root@linuxcool ~]# mv /dir1 /dir2 ~~~ 將目錄dir1下的文件移動到當前目錄下: ~~~ [root@linuxcool ~]# mv /dir1/* . ~~~ ***** # cat命令 – 在終端設備上顯示文件內容 Linux系統中有很多個用于查看文件內容的命令,每個命令又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這個cat命令就是用于查看內容較少的純文本文件的。cat這個命令也很好記,因為cat在英語中是“貓”的意思,小貓咪是不是給您一種嬌小、可愛的感覺呢? 注意:當文件內容較大時,文本內容會在屏幕上快速閃動(滾屏),用戶往往看不清所顯示的具體內容。因此對于較長文件內容可以按Ctrl+S鍵,停止滾屏;以及Ctrl+Q鍵可以恢復滾屏;而按Ctrl+C(中斷)鍵則可以終止該命令的執行。或者對于大文件,干脆用more命令吧! \*\*語法格式:\*\*cat \[參數\] \[文件\] **常用參數:** \-n顯示行數(空行也編號)-s顯示行數(多個空行算一個編號)-b顯示行數(空行不編號)-E每行結束處顯示$符號-T將TAB字符顯示為 ^I符號-v使用 ^ 和 M- 引用,除了 LFD 和 TAB 之外-e等價于”-vE”組合-t等價于”-vT”組合-A等價于 -vET組合--help顯示幫助信息--version顯示版本信息 **參考實例** 查看文件的內容: ~~~ [root@linuxcool ~]# cat filename.txt ~~~ 查看文件的內容,并顯示行數編號: ~~~ [root@linuxcool ~]# cat -n filename.txt ~~~ 查看文件的內容,并添加行數編號后輸出到另外一個文件中: ~~~ [root@linuxcool ~]# cat -n linuxcool.log > linuxprobe.log ~~~ 清空文件的內容: ~~~ [root@linuxcool ~]# cat /dev/null > /root/filename.txt ~~~ 持續寫入文件內容,碰到EOF符后結束并保存: ~~~ [root@linuxcool ~]# cat > filename.txt <<EOF > Hello, World > Linux! >?EOF ~~~ 將軟盤設備制作成鏡像文件: ~~~ [root@linuxcool ~]# cat /dev/fd0 > fdisk.iso ~~~ ***** # rm命令 – 移除文件或目錄 rm是常用的命令,該命令的功能為刪除一個目錄中的一個或多個文件或目錄,它也可以將某個目錄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錄均刪除。對于鏈接文件,只是刪除了鏈接,原有文件均保持不變。 rm也是一個危險的命令,使用的時候要特別當心,尤其對于新手,否則整個系統就會毀在這個命令(比如在/(根目錄)下執行rm?\* -rf)。所以,我們在執行rm之前最好先確認一下在哪個目錄,到底要刪除什么東西,操作時保持高度清醒的頭腦。 \*\*語法格式:\*\*rm \[參數\] \[文件\] **常用參數:** \-f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不會出現警告信息-i刪除前會詢問用戶是否操作-r/R遞歸刪除-v顯示指令的詳細執行過程 **參考實例** 刪除前逐一詢問確認: ~~~ [root@linuxcool ~]# rm -i test.txt.bz2 rm: remove regular file `test.txt.bz2'? ~~~ 直接刪除,不會有任何提示: ~~~ [root@linuxcool ~]# rm -f test.txt.bz2 ~~~ 遞歸刪除目錄及目錄下所有文件: ~~~ [root@linuxcool ~]# mkdir /data/log [root@linuxcool ~]# rm -rf /data/log ~~~ 刪除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 ~~~ [root@linuxcool ~]# rm -rf * ~~~ ***** <blockquote class='danger'>常用的命令先介紹到這里,后面我們會用到更多操作服務器的命令,至此,大家先做一個了解,并在終端中實際操作一下,看一下命令的執行結果吧!</blockquote>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