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賬號管理與ACL權限設置**
***
[TOC]
## 1 Linux的賬號與用戶組
每個登錄Linux系統的用戶至少都會取得2個ID:
* `UserID`:用戶ID,UID
* `GroupID`:用戶組ID,GID
### 1.1 用戶賬號
Linux系統中,用戶登錄主機取得shell的環境的過程
1. 用戶要在計算機上利用tty1~tty7的終端機提供的login接口,輸入用戶賬號和密碼。
2. 系統尋找`/etc/passwd`文件里是否有輸入的賬號,如果沒有則跳出,如果有則將賬號和對應的UID、GID(從`/etc/group`中讀出)、主文件夾、shell設置讀出。
3. 系統核對密碼。系統進入`/etc/shadow`找出記錄的對應賬號與UID,核對輸入的密碼與記錄的密碼是否一致。
4. 進入shell環境。
因為Linux系統中程序的運行都與權限有關,而權限與UID/GID有關。所以各個程序就需要讀取`/etc/passwd`來了解不同賬號的權限。
>[info] * 在登錄Linux主機時,`/etc/passwd`與`/etc/shadow`系統必須可以讀取。
> * `/etc/passwd`與`/etc/shadow`是Linux系統備份賬號時的必須文件。
> * `/etc/passwd`的權限需設置為“-rw-r--r--”
> * `/etc/shadow`的默認權限為“-rw-------”“-r--------”。即只有`root` 才能讀寫。
#### 1.1.1 `/etc/passwd`文件結構
:-: 
:-: 圖1 `/etc/passwd`文件結構
如上圖所示,head命令顯示的是`/etc/passwd`文件里頭4行的內容。
每一行代表一個系統的用戶賬號及其屬性(7個,用‘:’分開)
以第一行為例:
1. 賬號名稱:root
2. 密碼:x。具體的密碼數據放在`/etc/shadow`文件中。
3. UID:root的UID為0。
4. GID:與`/etc/group`文件有關。
5. 用戶信息說明:root。用于解釋本賬號的信息。
6. 主文件夾:/root。默認的用戶主文件夾為`/home/yourIDName`。
7. Shell:/bin/bash。用于用戶登錄系統后取得shell來與系統的內核進行通信以進行用戶的操作任務。而使用`/sbin/nologin`可以用來讓賬號登錄系統后無法取得shell環境。
:-: Linux中UID的限制規則
| Id范圍 | Id用戶特性 |
| --- | --- |
| 0(系統管理員) | 如果要讓其他賬號也具有`root`的權限,可將其UID改為0。但不建議有多個賬號的UID是0,會造成系統混亂。 |
| 1~499(系統賬號) | 默認500一下的UID讓給系統作為保留賬號只是一個習慣。這些系統賬號通常是不可登錄的,所以其Shell的屬性為`/sbin/nologin`。根據系統賬號的由來,還可分為:<br> <strong>1~99</strong>:由distribution自行創建的系統賬號;<br> <strong>100~499</strong>:用戶有系統賬號需求時,可以使用的UID |
| 500~65535(可登錄賬號) | 給系統的一般用戶使用。 |
#### 1.1.2 `/etc/shadow`文件結構

:-: 圖2 `/etc/shadow`文件結構
如上圖所示,head命令顯示的是`/etc/shadow`文件里頭4行的內容。
每一行代表一個系統的用戶賬號及其屬性(9個,用‘:’分開)
以第一行為例:
1. 賬號名稱:root
2. 賬號密碼:內容是經過加密后的密碼。由于特定的加密系統產生的密碼長度必須一致,當讓這個字段的長度改變后,該密碼就會失效(無法解密)。很多軟件通過這個方式,在此字段前加上`!`或`*`改變密碼字段的長度,就會使得密碼“暫時失效”了。
3. 最近改動密碼的日期。Linux系統中日期的計算是以1970/1/1為1而累加的日期。
4. 密碼不可被改動的天數。以第3個字段為基礎。為“0”,表示隨時可以改動密碼。
5. 密碼需要更新的天數。以第3個字段為基礎。強制要求用戶在這個天數內重新設置密碼,否則該用戶賬號的密碼就會變為過期特性。為“99999”,表示密碼的更改沒有強制性。
6. 密碼需要更新期限前的警告天數。以第5個字段為基礎。即是密碼到期前的n天內,系統給用戶賬號在登錄時發出警告。
7. 密碼過期后的賬號寬限天數。以第5個字段為基礎。
8. 賬號失效日期。類似第3個字段。都使用1970/1/1為1而累加的日期。在超過本字段規定的日期后,本賬號不能再被使用。類似“收費服務”的系統中可以明確本字段的內容。
9. 保留
>[warning] * 密碼的有效期:“更新日期”(第3個字段)+“更新的天數”(第5個字段)。
>* 密碼過期特性:用戶賬號密碼過期后,當用戶賬號登錄時,系統會強制要求必須重新設置密碼才能登錄系統。
>
>
**忘記密碼:**
* 一般用戶忘記密碼:利用`root`使用`passwd`命令重設密碼。
* `root`密碼忘記:
1. 重新啟動Linux進入用戶維護模式,系統會主動給予root權限的bash接口,此時使用`passwd`命令重設密碼。
2. 以live CD開機后掛載根目錄去修改`/etc/shadow`,將里面的root密碼字段清空,再重新啟動后root將不用密碼即可登錄!登錄后使用`passwd`命令重設密碼。
### 1.2 用戶組
#### 1.2.1 `/etc/group`文件結構

:-: 圖3 `/etc/group`文件結構
如上圖所示,head命令顯示的是`/etc/shadow`文件里頭4行的內容。
每一行代表一個系統的用戶組及其屬性(4個,用‘:’分開)
1. 用戶組名稱:
2. 用戶組密碼。通常不需要設置,設置后是給“用戶組管理員”使用的。具體內容在`/etc/gshadow`。
3. GID。`/etc/passwd`第4個字段的GID使用的值。
4. 用戶組包含的賬號名稱。各個名稱間用`,`分隔。
#### 1.2.2 `/etc/gshadow`文件結構

:-: 圖4 `/etc/gshadow`文件結構
如上圖所示,head命令顯示的是`/etc/shadow`文件里頭4行的內容。
每一行代表一個系統的用戶組及其屬性(4個,用‘:’分開)
1. 用戶組名稱。
2. 用戶組密碼。若開頭為`!`表示無合法密碼,也就無用戶組管理員。
3. 用戶組管理員的賬號。
4. 用戶組的所屬賬號。與`/etc/group`內容相同。
#### 1.2.3 有效與初始用戶組 `groups`, `newgrp`
* 初始用戶組(initial group)
用戶登錄系統后就由系統指定的用戶組。即是`/etc/passwd`中用戶賬號所在行第4字段(`GID`)的值對應的用戶組(用戶組名:`/etc/group`中查詢第3字段值為GID的那一行的第一字段值)。
* 有效用戶組(effective group)
`groups`:該命令查看登錄用戶的所有用戶組。第一個為有效用戶組(effective group)。用戶新建文件的權限與有限用戶組的一致。
`newgrp`:更改登錄用戶的有效用戶組。僅能在登錄用戶所屬的用戶組中進行更改。即是僅能在登錄用戶用`groups`查出的用戶組中進行更改。
## 2 賬號管理
### 2.1 用戶的新增與刪除
#### 2.1.1 用戶新增
* **`useradd userName`**:創建新用戶賬號‘userName’。
系統會做:
1. 在`/etc/passwd`文件中創建一行與賬號相關的數據,包括創建UID/GID/主文件夾(根據系統的默認值進行,可用`useradd -D`命令查看)等。
2. 在`/etc/shadow`文件中將此賬號的密碼相關參數填入,但無密碼內容。
3. 在`/etc/group`文件中創建一個與賬號名稱一樣的組名記錄。
4. 在`/etc/gshadow`文件中創建一個與賬號名稱一樣的組名記錄。
5. 在`/home`目錄創建一個與賬號同名的目錄作為用戶主文件夾,權限為‘700’(僅僅用戶自己可進入自己的主文件夾)。
創建新用戶賬號時系統的默認值通常都在這幾個文件:
1. `/etc/default/useradd`
2. `/etc/login.defs`
3. `/etc/skel/*`
使用`man useradd`可以查看各個參數的作用。
* **`passwd`**:設置賬號密碼
>[danger] `root` 賬號
> * 給一般賬號設置密碼:`passwd userName`
> * 給自己設置密碼:`passwd`
常用參數:
`-l`:讓賬號失效
`-u`:恢復賬號
`-S`:查看賬號信息
`chage [-ldEImMW] userName`:對userName的賬號信息進行細致的更改(針對userName在`/etc/passwd`文件中的記錄)
~~~Linux
# chage -d 0 userName
~~~
>[info] 'userName'賬號的密碼新建時間被修改為1970/1/1,在該賬號登錄系統時會被系統強制要求修改密碼,更改密碼完成后被踢出系統。再次登錄時就使用新密碼。
* **`usermod`**:微調useradd增加的用戶參數。
~~~Linux
# usermod [-cdegGlsuLU] userName
~~~
#### 2.1.2 用戶
* **`userdel`**:微調useradd增加的用戶參數。
~~~Linux
# userdel [-r] userName
~~~
帶`-r`執行該命令后,系統會刪除用戶相關數據
1. 用戶賬號/密碼,`/etc/passwd`,`/etc/shadow`
2. 用戶組,`/etc/group`,`/etc/gshadow`
3. 用戶個人文件,`/home/userName`,`/var/spool/mail/userName`
>[warning] * 如果賬號只是暫時不用,只需要將`/etc/shadow`里的賬號失效日期(第8字段)設為0就可以使得該賬號無法使用,但所有與該賬號有關的數據都會保留。
>* 如果要完整的將某個賬號刪除,在執行` userdel -r userName`前,先以`find / -user userName`查出整個系統內屬于userName的文件后,再進行刪除。
### 2.2 一般用戶常用賬號數據更改與查詢
* **`finger`**
* **`chfn`**
* **`chsh`**
* **`id`**
- WebAPP
- Linux Command
- 入門
- 處理文件
- 查找文件單詞
- 環境
- 聯網
- Linux
- Linux目錄配置標準:FHS
- Linux文件與目錄管理
- Linux賬號管理與ACL權限設置
- Linux系統資源查看
- 軟件包管理
- Bash
- Daemon/Systemd
- ftp
- Apache
- MySQL
- Command
- Replication
- mysqld
- remote access
- remark
- 限制
- PHP
- String
- Array
- Function
- Class
- File
- JAVA
- Protocals
- http
- mqtt
- IDE
- phpDesigner
- eclipse
- vscode
- Notepad++
- WebAPI
- Javasript
- DOM
- BOM
- Event
- Class
- Module
- Ajax
- Fetch
- Promise
- async/await
- Statements and declarations
- Function
- Framwork
- jQurey
- Types
- Promise
- BootStrap
- v4
- ThinkPHP5
- install
- 定時任務
- CodeIgniter
- React.js
- node.js
- npm
- npm-commands
- npm-folder
- package.json
- Docker and private modules
- module
- webpack.js
- install
- configuration
- package.json
- entry
- modules
- plugins
- Code Splitting
- loaders
- libs
- API
- webpack-cli
- Vue.js
- install
- Compile
- VueAPI
- vuex
- vue-router
- vue-devtools
- vue-cli
- vue-loader
- VDOM
- vue-instance
- components
- template
- Single-File Components
- props
- data
- methods
- computed
- watch
- Event-handling
- Render Func
- remark
- 案例學習
- bootstrap-vue
- modal
- fontAwesome
- Hosting Font Awesome Yourself
- using with jquery
- using with Vue.js
- HTML
- CSS
- plugins
- Chart.js
- D3.js
- phpSpreadSheet
- Guzzle
- Cmder
- Git
- git命令
- git流程
- Postman
- Markdown
- Regular Expressions
- PowerDesigner
- 附錄1-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