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企業??AI智能體構建引擎,智能編排和調試,一鍵部署,支持知識庫和私有化部署方案 廣告
                ## 20.3 備份要點 備份是個很重要的工作,很多人總是在系統損毀的時候才在哀嚎說:“我的數據啊!天那...!”此時才會發現備份數據的可愛! 但是備份其實也非常可怕!因為你的重要數據都在備份文件里面,如果這個備份被竊取或遺失,其實對你的系統資安影響也非常大! 同時,備份使用的媒體選擇也非常多樣,但是各種儲存媒體各有其功能與優劣,所以當然得要選擇啰!閑話少說,來談談備份吧! ### 20.3.1 備份數據的考慮 老實說,備份是系統損毀時等待救援的救星!因為你需要重新安裝系統時, 備份的好壞會影響到你系統復原的進度!不過,我們想先知道的是,系統為什么會損毀啊?是人為的還是怎樣產生的啊? 事實上,系統有可能由于不預期的傷害而導致系統發生錯誤! 什么是不預期的傷害呢?這是由于系統可能因為不預期的硬件損壞,例如硬盤壞掉等等,或者是軟件問題導致系統出錯, 包括人為的操作不當或是其他不明因素等等所致。下面我們就來談談系統損壞的情況與為何需要備份吧! * 造成系統損毀的問題-硬件問題 基本上,“計算機是一個相當不可靠的機器”這句話在大部分的時間內還是成立的! 常常會聽到說“要計算機正常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去拜拜!”嘿嘿!不要笑!這還是真的哩! 尤其是在日前一些計算機周邊硬件的生產良率 (就是將硬件產生出來之后,經過測試, 發現可正常工作的與不能正常工作的硬件總數之比值) 越來越差的情況之下,計算機的不穩定狀態實在是越來越嚴重了! 一般來說,會造成系統損毀的硬件元件應該要算硬盤吧!因為其他的元件壞掉時,雖然會影響到系統的運行, 不過至少我們的數據還是存在硬盤當中的啊!為了避免這個困擾,于是乎有可備份用的 RAID1, RAID5, RAID6 等磁盤陣列的應用啊!但是如果是 RAID 控制芯片壞掉呢?這就麻煩了~所以說,如果有 RAID 系統時, 鳥哥個人還是覺得需要進行額外的備份才好的!如果數據夠重要的話。 * 造成系統損毀的問題-軟件與人的問題 根據分析,其實系統的軟件傷害最嚴重的就屬使用者的操作不當啦!像以前 Google 還沒有這么厲害時, 人們都到討論區去問問題,某些高手高手高高手被小白煩的不勝其擾,總是會回答:“喔!你的系統有問題喔!那請 rm -rf / 看看出現什么狀況! 做完再回來!”...你真的做下去就死定了!如果你的系統有這種小白管理員呢?敢不備份喔? 軟件傷害除了來自主機上的使用者操作不當之外,最常見的可能是資安攻擊事件了。 假如你的 Linux 系統上面某些 Internet 的服務軟件是最新的!這也意味著可能是“相對最安全的”, 但是,這個世界目前的閑人是相當多的,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所謂的“駭客軟件”被提供出來,萬一你在 Internet 上面的服務程序被攻擊,導致你的 Linux 系統全毀,這個時候怎么辦?當然是要復原系統吧? 那如何復原被傷害的系統呢?“重新安裝就好啦!”或許你會這么說, 但是,像鳥哥管理的幾個網站的數據,尤其是 MySQL 數據庫的數據,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經驗數據, 萬一被損毀而救不回來的時候,不是很可惜嗎?這個還好哩,萬一你是某家銀行的話, 那么數據的損毀可就不是能夠等閑視之的!關系的可是數千甚至上萬人的身家財產!這就是備份的重要性了! 他可以最起碼的稍微保障我們的數據有另外一份 copy 的備援以達到“安全回復”的基本要求! * 主機角色不同,備份任務也不同 由于軟硬件的問題都可能造成系統的損毀,所以備份當然就很重要啦!問題是,每一部主機都需要備份嗎? 多久備份一次呢?要備份什么數據呢? 早期有 ghost 這套單機備份軟件,近期以來有臺灣國家高速網絡中心發展的再生龍 (clonzilla) 軟件, 這些軟件的共同特性就是可以將你系統上面的磁盤數據完整的復制起來,變成一個大文件,你可以通過現在便宜到爆炸的 USB 外接磁盤來備份出來, 未來復原時,只要將 USB 安插到系統里面,就幾乎可以進行裸機復原了哩! 但是,萬一你的主機有提供 Internet 方面的服務呢?又該如何備份啊?舉個例子來說,像是我們 Study Area 團隊的討論區網站 [http://phorum.study-area.org](http://phorum.study-area.org/) 提供的是類似 BBS 的討論文章, 雖然數據量不大,但是由于討論區的文件是天天在增加的,每天都有相當多的信息流入, 由于某些信息都是屬于重要的人物之留言,這個時候,我們能夠讓機器死掉嗎?或者是能夠一季三個月才備份一次嗎? 這個備份頻率需求的考慮是非常重要的! 再提到 2002 年左右鳥哥的討論區曾經掛點的問題,以及 2003 年初 Study-Area 討論區掛點的問題,討論區一旦掛點的話,該數據庫內容如果損毀到無法救回來, 嘿嘿!要曉得討論區可不是一個人的心血耶!有的時候 (像 Study-Area 討論區) 是一群熱心 Linux 的朋友們互相創建交流起來的數據流通網,如果死掉了,那么不是讓這些熱血青年的熱情付之一炬了嗎? 所以啰,創建備份的策略 (頻率、媒體、方法等) 是相當的重要的。 * 備份因素考慮 由于計算機 (尤其是目前的計算機,操作頻率太高、硬件良率太差、使用者操作習慣不良、 “某些”操作系統的當概率太高....) 的穩定性較差,所以啰!備份的工作就越來越重要了! 那么一般我們在備份時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呢? * 備份哪些文件: 哪些數據對系統或使用者來說是重要的?那些數據就是值得備份的數據!例如 /etc/* 及 /home/* 等。 * 選擇什么備份的媒介: 是可讀寫光盤、另一顆硬盤、同一顆硬盤的不同 partition、還是使用網絡備援系統? 哪一種的速度最快,最便宜,可將數據保存最久?這都可以考慮的。 * 考慮備份的方式: 是以完整備份(類似 ghost)來備份所有數據,還是使用差異備份僅備份有被更動過的數據即可? * 備份的頻率: 例如 Mariadb 數據庫是否天天備份、若完整備份,需要多久進行一次? * 備份使用的工具為何: 是利用 tar 、 cpio 、 dd 還是 dump 等等的備份工具? 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吧! ^_^ ### 20.3.2 哪些 Linux 數據具有備份的意義 一般來說,鳥哥比較喜歡備份最重要的文件而已 (關鍵數據備份),而不是整個系統都備份起來 (完整備份, Full backup)!那么哪些文件是有必要備份的呢?具有備份意義的文件通常可以粗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系統基本設置信息、一類則是類似網絡服務的內容數據。 那么各有哪些文件需要備份的呢?我們就來稍微分析一下。 * 操作系統本身需要備份的文件: 這方面的文件主要跟“帳號與系統配置文件”有關系! 主要有哪些帳號的文件需要備份呢?就是 /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 /etc/gshadow, /home 下面的使用者主文件夾等等, 而由于 Linux 默認的重要參數文件都在 /etc/ 下面,所以只要將這個目錄備份下來的話, 那么幾乎所有的配置文件都可以被保存的! 至于 /home 目錄是一般用戶的主文件夾,自然也需要來備份一番!再來,由于使用者會有郵件吧!所以呢,這個 /var/spool/mail/ 內容也需要備份呦!另外,由于如果你曾經自行更動過核心,那么 /boot 里頭的信息也就很重要啰!所以啰,這方面的數據你必須要備份的文件為: * /etc/ 整個目錄 * /home/ 整個目錄 * /var/spool/mail/ * /var/spoll/{at|cron}/ * /boot/ * /root/ * 如果你自行安裝過其他的軟件,那么 /usr/local/ 或 /opt 也最好備份一下! * 網絡服務的數據庫方面: 這部份的數據可就多而且復雜了,首先是這些網絡服務軟件的配置文件部分, 如果你的網絡軟件安裝都是以原廠提供的為主,那么你的設置文件大多是在 /etc 下面,所以這個就沒啥大問題!但若你的套件大多來自于自行的安裝,那么 /usr/local 這個目錄可就相當的重要了! 再來,每種服務提供的數據都不相同,這些數據很多都是人們提供的!舉例來說,你的 WWW 服務器總是需要有人提供網頁文件吧?否則瀏覽器來是要看啥咚咚?你的討論區總是得要寫入數據庫系統吧? 否則討論的數據如何更新與記載?所以,使用者主動提供的文件,以及服務運行過程會產生的數據, 都需要被考慮來備份。若我們假設我們提供的服務軟件都是使用原廠的 RPM 安裝的!所以要備份的數據文件有: * 軟件本身的設置文件,例如:/etc/ 整個目錄,/usr/local/ 整個目錄 * 軟件服務提供的數據,以 WWW 及 Mariadb 為例: WWW 數據:/var/www 整個目錄或 /srv/www 整個目錄,及系統的使用者主文件夾 Mariadb : /var/lib/mysql 整個目錄 * 其他在 Linux 主機上面提供的服務之數據庫文件! * 推薦需要備份的目錄: 由上面的介紹來看的話,如果你的硬件或者是由于經費的關系而無法全部的數據都予以備份時, 鳥哥建議你至少需要備份這些目錄呦! * /etc * /home * /root * /var/spool/mail/, /var/spool/cron/, /var/spool/at/ * /var/lib/ * 不需要備份的目錄: 有些數據是不需要備份的啦!例如我們在[第五章文件權限與目錄配置](../Text/index.html)里頭提到的 /proc 這個目錄是在記錄目前系統上面正在跑的程序,這個數據根本就不需要備份的呢!此外,外掛的機器,例如 /mnt 或 /media 里面都是掛載了其他的硬盤設備、光驅、軟盤機等等,這些也不需要備份吧? 所以啰!下面有些目錄可以不需要備份啦! * /dev :這個隨便你要不要備份 * /proc, /sys, /run:這個真的不需要備份啦! * /mnt, /media:如果你沒有在這個目錄內放置你自己系統的東西,也不需要備份 * /tmp :干嘛存暫存盤!不需要備份! ### 20.3.3 備份用儲存媒體的選擇 用來儲存備份數據的媒體非常的多樣化,那該如何選擇呢?在選擇之前我們先來講個小故事先! * 一個實際發生的故事 在備份的時候,選擇一個“數據存放的地方”也是很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什么叫做數據存放的地方呢?講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我們知道說,較為大型的機器都會使用 tape 這一種磁帶機來備份數據,早期如果是一般個人計算機的話,很可能是使用類似 Mo 這一種可讀寫式光盤片來存取數據!近來因為 USB 界面的大容量磁盤機越來越便宜且速度越來越快, 所以幾乎取代了上述的總總儲存媒體了!但是你不要忘記了幾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萬一你的 Linux 主機被偷了呢? 這不是不可能的,之前鳥哥在成大念書時 (2000年前后),隔壁校區的研究室曾經遭小偷, 里面所有的計算機都被偷走了!包括“Mo 片”,當他們發現的時候,一開始以為是硬件被偷走了,還好, 他們都有習慣進行備份,但是很不幸的,這一次連“備份的 MO 都被拿走了!”怎么辦?!只能道德勸說小偷先生能夠良心發現的將硬盤拿回來啰!唉~真慘.... * 異地備援系統 這個時候,所謂的“異地備援系統”就顯的相當的重要了! 什么是異地備援呀!說的太文言了!呵!簡單的說,就是將你的系統數據“備份”到其他的地方去, 例如說我的機器在臺南,但是我還有另一部機器在高雄老家,這樣的話, 我可以將臺南機器上面重要的數據都給他定期的自動的通過網絡傳輸回去! 也可以將家里重要的數據給他丟到臺南來!這樣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在臺南的機器死掉的時候, 即使是遭小偷,也可以有一個“萬一”的備份所在! 有沒有缺點啊?有啊!缺點就是~帶寬嚴重的不足! 在這種狀態下,所能采取的策略大概就是“僅將最重要的數據給他傳輸回去啰!” 至于一些只要系統從新安裝就可以回復的咚咚!那就沒有這個必要了!當然啰,如果你的網絡是屬于雙向 100Mbps 或 300Mbps 那就另當一回事, 想完整備份將數據丟到另一地去,也是很可行的啦!只是鳥哥沒有那么好命...住家附近連 100/40 Mbps 的網絡帶寬都沒有... * 儲存媒體的考慮 在此同時,我們再來談一談,那么除了異地備援這個“相對較為安全的備份”方法之外, 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儲存備份的呢?畢竟這種網絡備援系統實在是太耗帶寬了!那么怎么辦?喔~那就只好使用近端的設備來備份啰! 這也是目前我們最常見到的備份方法! 在過去我們使用的儲存媒體可能有 Tape, Mo, Zip, CD-RW, DVD-RW, 外接式磁盤等等, 近年來由于磁盤容量不斷上提,加上已經有便宜的桌上型 NAS 儲存設備,這些 NAS 儲存設備就等于是一部小型 Linux server, 里面還能夠提供客制化的服務,包括不同的連接界面與傳輸協定,因此,你只要記得,就是買還能夠自我容錯的 NAS 設備來備份就對了! 在經費充足的情況考慮之下,鳥哥相當建議您使用外接式的 NAS 設備,所謂的 NAS 其實就是一臺內嵌 Linux 或 unix-like 的小型服務器,可能提供硬件或軟件的磁盤陣列,讓你可以架設 RAID10 或 RAID5,6 等的等級,所以 NAS 本身的數據就已經有保障! 然后跟你預計要備份的 Linux server 通過網絡連線,你的數據就可以直接傳輸到 NAS 上頭去了!其他以前需要考慮的注意事項, 幾乎都不再有限制~最多就是擔心 NAS 的硬件壞掉而已~ 若經費不足怎辦,現在隨便磁盤都有 4TB 以上的容量,拿一顆磁盤通過外接式 USB 界面,搭配 USB 3.0 來傳輸~ 隨便都能夠進行備份了!雖然這樣的處理方式最怕的是單顆磁盤損毀,不過,如果擔心的話,買兩三顆來互相輪流備份,也能夠處理掉這個問題! 因為目前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實在沒啥意義再使用類似 DVD 之類的儲存設備來備份了! 如果你想要有比較長時間的備份儲存,同時也比較擔心碰撞的問題,目前企業界還是很多人會喜歡使用 Tape 來儲存就是了! 不過聽業界的朋友說,磁帶就是比較怕被消磁以及發霉的問題~否則,這家伙倒是很受企業備份的喜好需求!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