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付體系
我們這個系統開發出來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主要是直接向家長收取使用費的,經營管理跟學校沒有任何關系。學校只是起到一個傳播推廣的作用。(當然是要走后門,背后要給學校一定的好處的,這個就跟系統沒關系了)
政策上有規定學校是不能直接向家長收費的,所以款項最好不要經過學校,對于家長來說,她最直接的感知是使用的學校的企業號平臺系統,而對于學校來說,是使用我們的平臺,只不過利用企業號作為業務開展渠道而已,接管了企業號。
但其實對于所有用戶(家長,學校),他們都是在我們平臺之上的,只不過對于家長而言,隱藏了這一層關系,因為對她而言跟她打交道的是學校的企業號,我們平臺是不會出面跟家長直接打交道的,所以一般她并不會意識到我們平臺系統這一層的。
為什么說一般呢?
這個系統要收使用費,是由我們來收,但是家長并沒有機會直接面對我們,從頭到尾都是跟學校打交道而已,所以我們這個使用費,還是要學校先幫我們收取一下的(不是學校幫我們手,而是用戶在學校的企業號里面進入的支付渠道,所以他感覺是在向學校交錢)。
但是學校不能夠收費(**學校不能夠與外面的企業開展這樣的利益活動,不能夠與外面的企業直接的有利益合作關系,這是教育制度,法律的規定**),那么家長繳費就不能支付到學校的企業微信支付或者其它渠道上去了,此時需要支付到我們平臺渠道了。
但我們作為一般不可見的平臺,我們本身沒有企業號,考慮到在微信內支付的便捷性,那么我們平臺申請一個公眾號(服務號),并且注冊微信支付,這樣所有家長的繳費都通過微信支付,支付到我們的公眾號支付上面去。
此時家長繳費時,使用微信支付看大的企業名字就不是學校了,而是我們平臺的名字,比如【智能校園】然后一訂單名稱“XXX學校 班級活動費”
而這個系統都是一體的,所以我們收到支付成功后,修改學校繳費訂單支付狀態就可以了。
也就是我們形成了一個閉環,所有的繳費最終都是支付到我們平臺上面來了。這些都有記錄,和學校有關聯,有的時候,比如學校本身的業務繳費,繳到我們平臺上來了,這就相當于是我們替學校代收了。所以學校可以設置一個收款賬號,這部分代收的錢,是要給學校結算的。
**注意:這里面繳費分為兩種:1. 家長使用我們平臺向我們平臺支付的使用費(與學校無關);2. 學校本身的正常經營的業務繳費,此時我們是一種代收關系。**
這么來看,我們平臺的收費群體只是家長,并且為了打開市場,還得賄賂學校。
其實,**任何從這個平臺獲得到好處和便利的人,都應該為此付費,這是市場的規則。**
顯然這個系統也解放了學校的辦公流程,同時惠及了學校和家長。
所以后期我們也是要向學校收費的(這和每年賄賂學校并不沖突),比如后期應用開放平臺上線,更多的應用接入進來,學校也不會僅滿足于基礎應用,所以還是要為使用應用而付費的,比如應用多少錢一年,這個費用,平臺賺取一部分,另一部分為應用開發者所得。
當然開放應用市場固然好,但是有弊端,會造成應用松散,搞得像微擎一樣,學校并不喜歡自己在應用中選擇,并不喜歡這種選擇,所以應該提供打包服務,給學校一個方案,直接向學校每年收費,費用不同,檔次不同,甚至可以定制,包括應用的圖標和功能的單獨定制。
并且我們不可能為學校承擔空間存儲,短信等其他費用,比如班級版發的圖片,越來越多(可以考慮每年的文件單獨放,升級后成員刪除后,這些隨著班級的文件也要畢業,不需要保留,可以刪除了),這些是需要學校付費的,比如,基礎空間是1G,超過后就需要付費。
總之,基礎設施搭建起來后,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后,就不愁盈利的方式,服務好用戶了,錢會自己找上門的。
* * * * *
收費:
不同家長身份單獨收費,一個班級兩個孩子除外。(基于運營成本的考慮,和用戶使用價值直觀感受)
代收最好不做。最好不侵入學校/機構的財務管理,規避責任。做這個對系統沒有好處,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 * * * *
last update:2017-10-15 00: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