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敏捷開發績效管理的第一篇。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本身是個偽命題,因為敏捷開發本身不想涉及績效管理,這就像“C++績效管理”的搭配差不多。但是人們選擇敏捷開發作為管理方法是有原因的:更高的交付保障,更高的生產率,更高的質量……這和人們選擇C++(而不是C)的原因還是很接近的:都是**為了更高的績效**。在下面的所有文章中,“敏捷開發績效管理”都將不再是“敏捷開發中如何做績效管理”,而是“**如何利用敏捷開發提高績效**”。
?
## 何為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常常被片面理解為績效考核,即如何確定個人的績效,如何提工資和發獎金的問題。實際上績效管理還包含**制定績效目標**,**制定績效計劃**,**制定配套的制度推動績效**等等,當然也包括最后的**績效考核**,以最終達到**績效持續提升的目的**。
上述內容在本系列中都有考慮,并根據筆者以往的經驗和經歷給出一些實際的案例供研討使用。
?
## 從一個經典問題看績效管理的出發點
績效管理不是敏捷開發的要求——如果能理解敏捷開發也不是瀑布模型的要求,敏捷開發愛好者們或許就會釋然了——績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要求**,是企業為了持續提升自己的績效而采取的措施。
從這個角度我們來看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敏捷開發是否考核個人?**”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敏捷開發不考核個人。”但是如果再問“企業管理要求必須考核個人怎么辦?畢竟工資和獎金不是發到團隊總賬戶上的”估計再下去的回答,就只能說是閃爍其辭了。
其實這也是一個偽命題,所以才導致很難回答。下面一點點分析。
企業績效管理的目的不是為了考核個人,而是為了提升企業績效,所以嘗試考核個人的企業實際上在“**利用考核個人提升企業績效**”(盡管提升個人績效會提升企業績效,但勿入此牛角,因為前面有個尖)。因此這個問題從原始出發點來看,應該是:“**企業是否應該通過考核個人來提升績效**?”,那么答案就是:“**敏捷開發有比考核個人更能提升績效的方法**”。不是因為用了敏捷開發就不能考核個人,而是**選擇了敏捷開發,就意味著已經選擇了比考核個人更有效的提升績效的方法**,因此沒有必要讓企業管理和敏捷開發較勁,它們打不起來的。
不過這個或者這些更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這就是本系列博文的主要內容。
本系列博文將較多涉及**團隊級別的績效管理**,內容包括團隊管理的策略,個體管理,團隊的外部目標設定,如何分解到個人,不同團隊績效管理的差異,非物質激勵等。
另外一個高級話題則是**產品級別的績效管理**,包括產品發布計劃,產品版本計劃,產品線管理,產品負責人及產品負責人團隊,不同產品類型的搭配等等。但這個話題以另外一個主線組織會更順暢:**敏捷開發產品管理**,因此會形成另外一個系列,但其核心內容仍是“**如何通過敏捷開發管理產品提高績效**”,如果您覺得本系列所涉及的范圍太窄,敬請關注?[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productmanagement.html](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productmanagement.html)。
?
(有讀者反映每篇文章太長了,本系列會以較多的短篇文章形式發布,以便于選擇關心的內容分別閱讀。)
?
**本人正在參加CSDN博客之星評選,如果讀完并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投票:**[http://vote.blog.csdn.net/item/blogstar/cheny_com](http://vote.blog.csdn.net/item/blogstar/cheny_com)
點擊下載免費的敏捷開發教材:《[火星人敏捷開發手冊](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


?
- 前言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一:序言及“敏捷開發是否考核個人”(績效考核)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二:用中醫理論管理團隊及其績效(績效考核,團隊管理,自組織團隊)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三:個體動力之源——同行壓力(松結對編程,師徒制度,跨職能團隊,績效考核)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四:為團隊設立外部績效目標(目標管理,外向型績效)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五:敏捷開發生產率(上)(故事點估算)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六:敏捷開發生產率(中)(功能點分析,FPA,簡化的功能點)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七:敏捷開發生產率(下)(簡化功能點分析,NESMA,兩級簡化)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八:阿米巴經營之序言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九:阿米巴經營之軟件團隊經營什么(上)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十:阿米巴經營之軟件團隊經營什么(中)
- 敏捷開發績效管理之十一:如何提高人員可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