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 [一、什么是結構體](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0)
- [二、結構體的定義](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1)
- [三、結構體變量的定義](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2)
- [四、結構體的注意點](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3)
- [五、結構體的初始化](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4)
- [六、結構體的使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5)
- [七、結構體數組](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6)
- [八、結構體作為函數參數](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7)
- [九、指向結構體的指針](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8)
說明:這個C語言專題,是學習iOS開發的前奏。也為了讓有面向對象語言開發經驗的程序員,能夠快速上手C語言。如果你還沒有編程經驗,或者對C語言、iOS開發不感興趣,請忽略
C語言的核心部分都說得七七八八了,相信大家已經對C語言的基本數據類型(char\int\float)、數組、指針都很熟悉了,今天來學習C語言中另外一種數據類型:結構體。在iOS開發中,結構體是經常用到的數據類型,使用頻率不亞于指針,所以需要重視,不過用法非常簡單。
[回到頂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Top)
### 一、什么是結構體
* 在[第八講](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15/2961147.html)的時候已經介紹了C語言中的數組,用法跟其他語言差不多。當一個整體由多個數據構成時,我們可以用數組來表示這個整體,但是數組有個特點:內部的每一個元素都必須是相同類型的數據。
*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通常需要由不同類型的數據來構成一個整體,比如學生這個整體可以由姓名、年齡、身高等數據構成,這些數據都具有不同的類型,姓名可以是字符串類型,年齡可以是整型,身高可以是浮點型。
* 為此,C語言專門提供了一種構造類型來解決上述問題,這就是[結構體](http://baike.baidu.com/view/204974.htm),它允許內部的元素是不同類型的。
[回到頂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Top)
### 二、結構體的定義
### 1.定義形式
結構體內部的元素,也就是組成成分,我們一般稱為"成員"。
結構體的一般定義形式為:
~~~
1 struct 結構體名{
2
3 類型名1 成員名1;
4
5 類型名2 成員名2;
6
7 ……
8
9 類型名n 成員名n;
10
11 };
~~~
struct是關鍵字,是結構體類型的標志。
### 2.舉例
比如,我們定義一個學生
~~~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 // 姓名
int age; // 年齡
float height; // 身高
};
~~~
上面定義了一個叫做Student的結構體,共有name、age、height3個成員。呵呵,看到這里是否有點面向對象的味道呢,其實這跟面向對象完全是兩碼事,只能說感覺有點像。
[回到頂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Top)
### 三、結構體變量的定義
前面只是定義了名字為Student的結構體類型,并非定義了一個結構體變量,就像int一樣,只是一種類型。
接下來定義一個結構體變量,方式有好多種。
### 1.先定義結構體類型,再定義變量
~~~
1 struct Student {
2 char *name;
3 int age;
4 };
5
6 struct Student stu;
~~~
第6行定義了一個結構體變量,變量名為stu。struct和Student是連著使用的。
### 2.定義結構體類型的同時定義變量
~~~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
int age;
} stu;
~~~
結構體變量名為stu
### 3.直接定義結構體類型變量,省略類型名
~~~
struct {
char *name;
int age;
} stu;
~~~
結構體變量名為stu
[回到頂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Top)
### 四、結構體的注意點
### 1.不允許對結構體本身遞歸定義
如下做法是錯誤的,注意第3行
~~~
1 struct Student {
2 int age;
3 struct Student stu;
4 };
~~~
### 2.結構體內可以包含別的結構體
~~~
1 struct Date {
2 int year;
3 int month;
4 int day;
5 };
6
7 struct Student {
8 char *name;
9 struct Date birthday;
10 };
~~~
注意第9行
### 3.定義結構體類型,只是說明了該類型的組成情況,并沒有給它分配存儲空間,就像系統不為int類型本身分配空間一樣。只有當定義屬于結構體類型的變量時,系統才會分配存儲空間給該變量
~~~
1 struct Student {
2 char *name;
3 int age;
4 };
5
6 struct Student stu;
~~~
第1~4行并沒有分配存儲空間,當執行到第6行時,系統才會分配存儲空間給stu變量。
### 4.結構體變量占用的內存空間是其成員所占內存之和,而且各成員在內存中按定義的順序依次排列
比如下面的Student結構體:
~~~
1 struct Student {
2 char *name; // 姓名
3 int age; // 年齡
4 float height; // 身高
5 };
~~~
在16位編譯器環境下,一個Student變量共占用內存:2 + 2 + 4 = 8字節。
[回到頂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Top)
### 五、結構體的初始化
將各成員的初值,按順序地放在一對大括號{}中,并用逗號分隔,一一對應賦值。
比如初始化Student結構體變量stu
~~~
1 struct Student {
2 char *name;
3 int age;
4 };
5
6 struct Student stu = {"MJ", 27};
~~~
只能在定義變量的同時進行初始化賦值,初始化賦值和變量的定義不能分開,下面的做法是錯誤的:
~~~
struct Student stu;
stu = {"MJ", 27};
~~~
[回到頂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Top)
### 六、結構體的使用
### 1.一般對結構體變量的操作是以成員為單位進行的,引用的一般形式為:結構體變量名.成員名
~~~
1 struct Student {
2 char *name;
3 int age;
4 };
5
6 struct Student stu;
7
8 // 訪問stu的age成員
9 stu.age = 27;
~~~
第9行對結構體的age成員進行了賦值。"."稱為成員運算符,它在所有運算符中優先級最高
### 2.如果某個成員也是結構體變量,可以連續使用成員運算符"."訪問最低一級成員
~~~
1 struct Date {
2 int year;
3 int month;
4 int day;
5 };
6
7 struct Student {
8 char *name;
9 struct Date birthday;
10 };
11
12 struct Student stu;
13
14 stu.birthday.year = 1986;
15 stu.birthday.month = 9;
16 stu.birthday.day = 10;
~~~
注意第14行以后的代碼
### 3.相同類型的結構體變量之間可以進行整體賦值
~~~
1 struct Student {
2 char *name;
3 int age;
4 };
5
6 struct Student stu1 = {"MJ", 27};
7
8 // 將stu1直接賦值給stu2
9 struct Student stu2 = stu1;
10
11 printf("age is %d", stu2.age);
~~~
注意第9行。輸出結果為:
[回到頂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Top)
### 七、結構體數組
### 1.定義
跟結構體變量一樣,結構體數組也有3種定義方式
~~~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
int age;
};
struct Student stu[5]; //定義1
~~~
~~~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
int age;
} stu[5]; //定義2
~~~
~~~
struct {
char *name;
int age;
} stu[5]; //定義3
~~~
上面3種方式,都是定義了一個變量名為stu的結構體數組,數組元素個數是5
### 2.初始化
~~~
struct {
char *name;
int age;
} stu[2] = { {"MJ", 27}, {"JJ", 30} };
~~~
也可以用數組下標訪問每一個結構體元素,跟普通數組的用法是一樣的
[回到頂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Top)
### 八、結構體作為函數參數
將結構體變量作為函數參數進行傳遞時,其實傳遞的是全部成員的值,也就是將實參中成員的值一一賦值給對應的形參成員。因此,形參的改變不會影響到實參。
~~~
1 #include <stdio.h>
2
3 // 定義一個結構體
4 struct Student {
5 int age;
6 };
7
8 void test(struct Student stu) {
9 printf("修改前的形參:%d \n", stu.age);
10 // 修改實參中的age
11 stu.age = 10;
12
13 printf("修改后的形參:%d \n", stu.age);
14 }
15
16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17
18 struct Student stu = {30};
19 printf("修改前的實參:%d \n", stu.age);
20
21 // 調用test函數
22 test(stu);
23
24
25 printf("修改后的實參:%d \n", stu.age);
26 return 0;
27 }
~~~
* 首先在第4行定義了一個結構體類型Student
* 在第18行定義了一個結構體變量stu,并在第22行將其作為實參傳入到test函數
輸出結果為:
,形參是改變了,但是實參一直沒有變過
[回到頂部](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3/24/2977910.html#labelTop)
### 九、指向結構體的指針
* 每個結構體變量都有自己的存儲空間和地址,因此指針也可以指向結構體變量
* 結構體指針變量的定義形式:struct?結構體名稱 *指針變量名
* 有了指向結構體的指針,那么就有3種訪問結構體成員的方式
- 結構體變量名.成員名
- (*指針變量名).成員名
- 指針變量名->成員名
~~~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4 // 定義一個結構體類型
5 struct Student {
6 char *name;
7 int age;
8 };
9
10 // 定義一個結構體變量
11 struct Student stu = {"MJ", 27};
12
13 // 定義一個指向結構體的指針變量
14 struct Student *p;
15
16 // 指向結構體變量stu
17 p = &stu;
18
19 /*
20 這時候可以用3種方式訪問結構體的成員
21 */
22 // 方式1:結構體變量名.成員名
23 printf("name=%s, age = %d \n", stu.name, stu.age);
24
25 // 方式2:(*指針變量名).成員名
26 printf("name=%s, age = %d \n", (*p).name, (*p).age);
27
28 // 方式3:指針變量名->成員名
29 printf("name=%s, age = %d \n", p->name, p->age);
30
31 return 0;
32 }
~~~
輸出結果:
- 前言
- C語言入門教程1-概述
- C語言入門教程2-第一個C程序
- C語言入門教程3-關鍵字、標識符、注釋
- C語言入門教程4-變量與常量
- C語言入門教程5-進制
- C語言入門教程6-變量與內存
- C語言入門教程7-基本數據類型
- C語言入門教程8-運算符
- C語言入門教程9-流程控制
- C語言入門教程10-函數
- C語言入門教程11-函數的聲明定義
- C語言入門教程12-scanf與printf輸入輸出函數
- C語言入門教程13-數組-批量數據存儲
- C語言入門教程14-字符串
- C語言入門教程15-字符與字符串常用處理函數
- C語言入門教程16-指針
- C語言入門教程17-指向一維數組元素的指針
- C語言入門教程18-指針與字符串
- C語言入門教程19-預處理指令1-宏定義
- C語言入門教程20-預處理指令2-條件編譯
- C語言入門教程21-預處理指令3-文件包含
- C語言入門教程22-變量類型與作用域
- C語言入門教程23-枚舉
- C語言入門教程24-結構體
- C語言入門教程25-typedef類型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