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體
如果一定要選一種字體來代表中文印刷字體的話,那么宋體就是最佳的選擇。宋體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中文雕版印刷的鼎盛時期——[宋朝](http://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B%E6%9C%9D "宋朝 - 維基百科")(公元960年-1279年)。由于雕版所使用的木頭具有的水平紋理,所以橫筆畫更容易雕刻而且還能保持非常的細小。相反,豎筆畫則難以雕刻,所以就會導致其變粗。同時,由于橫筆畫的兩端容易被磨損,所以人們就為其加上了字腳,讓這些地方變得更粗也更耐用。于是,宋體作為一種橫筆畫水平、豎筆畫粗壯、擁有華麗但規范字腳的字體,成為了中文襯線字的代表。

細而平的橫筆畫,粗壯的豎筆畫,帶字腳/“襯線字體”
### 網頁標準
[中易宋體](http://www.microsoft.com/typography/fonts/family.aspx?FID=37),或者更廣為人知的英文叫法?*SimSun*,與它的前任,新宋體?*NSimsun?*就是簡體中文中的 the Times New Roman,因其內置于 Windows XP 系統而變得流行。中易宋體一直飽受喜愛:它依舊是Windows 7 中文的默認字體。如果你去問一個中國網頁設計師是什么讓頁面更有“中文范”,他們通常會微微一笑然后回答 “SimSun,12pt” ——這就是這種字體究竟有多么普及的最好證據。
### 宋體示例
這就是中易宋體,一個非常實用的中文宋體:

注意[方正粗宋](http://www.myfonts.com/fonts/founder/fz-cu-song-b09/)這個字體中,保持了經典宋體的豎粗壯、橫細平的特點,該字體由[方正字庫](http://www.foundertype.com/ "方正字體_方正字庫官網")創造:

在紐約時報周刊的中文網站上線之前,香港排版專家[許瀚文](http://www.zhihu.com/people/juliushui "許瀚文的Facebook")受委托為其設計了一版中文字型。他使用的這種宋體筆畫粗細對比十分強烈、端點風格與紐約時代周刊的logo相匹配:


變體:1950年代的宋體參考書:

1954年用于簽署憲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上的宋體:

2009年《嘉人》雜志封面下方精選文章標題所使用的宋體:

出現在墻體標語上的瘦高的宋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