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錄:如何培養自己的安全意識?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給你支招
提問:很多人心存僥幸,認為災難和襲擊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一旦遭遇罪犯襲擊,比如搶劫或是面對兇器時,很容易陷入恐慌,您認為這個時候怎樣才能讓自己盡快冷靜下來呢?
李玫瑾:我們一生中能碰到犯罪的幾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在不同城市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城市相對頻率會較高一些。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個安全意識。在人的一生中雖然不會經常遇到危險或犯罪事件,但遇到一次可能就是滅頂之災。實際上,人生可能遇到的危險是不定時,不定地點的,所以我們要有作為生活的基本知識,要有了解這方面知識的目的性。
第二,在生活中,我們如果沒有遇到過某些事往往就意味著你不知道這類事(即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應對),而你遇到之后(雖然因此而知道了),但又往往是「事后諸葛亮」,意味著你已經受到傷害了。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有意地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比如:如何防止扒竊,要注意手提包內東西的放置,一些貴重財物的放置;而在一些關鍵的地方如公共汽車站,上下車的時候,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如果包在身后(就很危險)。
更危險的是被人攔路,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晚上,我們要避免在一些不好的時間段出行,如果回避不了的話,要盡量找一些同伴,還要有意跟家人保持聯絡;如果要走一些危險的路段,那么寧可在人多的車站等待家人來接,也不要貿然上路。自己要有意識不走夜路,不搭乘陌生人的車。
另外,在家里也可能遇到入室的危險,首先要了解自家的居住環境,窗戶是否開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家門是否位于樓梯過道間,這些都是需要防范的意識,比如要隨手鎖門,有人敲門的話不要隨便開門,要先看好,問是誰,熟悉的就開門,不熟悉的找個借口推掉,盡量不要輕易地打開房門去問找誰。因為現在我們很多房間都是樓房式的,就一道房門,罪犯一旦進去的話,外面的人很難發現,這個危險度是非常高的。
第三,如果你已經與犯罪人發生對峙了,你要審時度勢,如果周圍有很多人,要學會求救。求救的前提是犯罪人與你有一定的空間距離,不可能馬上發起致命攻擊。如果身邊站著兩三個嫌疑人,或是手持兇器,那么就不要馬上喊救命,而是有話好好說,問對方想做什么,可以好好商量;或者是可以用些計謀,說家里人馬上就來接我,說「張三你等我一會兒」。
用這種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從而尋找一個機會求救。如果說沒有喊叫的機會,犯罪人的刀已經抵住你的身體了,也就是說只要他一使勁就會傷害到你,這種情況就不要硬抵抗,而是用一種緩和的方式,適當地慢慢地滿足對方的要求,但不要一下子馬上就滿足。
提問:但是在那種場合下能夠這樣說的人可能不多。這可以經過情景訓練或其他什么方式培養出來嗎?
李玫瑾:事先要有這樣的意識,腦子里要事先想過「如果我碰到這樣的事會怎樣去做?」如果你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事,那兩者的現場反應會是不一樣的。所以,事先的考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過這些事,遇到時就是有準備的,至少不會是完全不知所措。
總而言之,犯罪人中有一部分人具有獸性和野性,但也還有一部分人具有人性。有些犯罪人是為了錢,他才窮兇極惡地去搶、去偷;還有些犯罪人可能看黃色錄像,受了某種刺激,想試一試性行為。他們腦子里想的是錢或性,并沒有想殺人。他如果想殺人就不會攔你了,直接上來就把你給殺了。
只要他不是一上來就對你發起致命的襲擊,那么都應該說還是有回旋余地的。我們要把握這種回旋余地。你要讓他感覺到你能理解他,比如說搶劫,他拿著刀逼你,讓你把錢拿出來,你對他的態度應該是:理解他確實在生活當中有困難了,同時還要讓他理解:我跟你一樣掙錢很辛苦,我這點錢也來之不易,但如果你如此急切那我現在有多少錢都給你……這種情況下有些犯罪人或許就不會輕易地向你捅刀子,他覺得你也跟他一樣,都是窮人,馬上就跟他拉近了距離。
再如性犯罪人想跟你玩玩,那你要說這種事情你要隨便找個地方做是不是也不舒服呀?至少你有這個要求,我們也要照著最好的方式做啊。那么他就會覺得,是啊,如果有更好的方式當然好了。總之,實在不行的話,那你就讓他做吧,讓他得到了,讓他體驗了,讓他離開,那么你再去做別的事情。相反你要是跟他對抗的話,他本身就占著優勢,周圍沒有人能救你,而你又不服從,他可能就會進一步來制服你,這個過程可能就會傷害你。
提問:一般會發生殺人滅口的案件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呢?
李玫瑾:一般都是有激烈的反抗。有很多女性都有劇烈的反抗。這種反抗其實我們從精神上是應該贊揚的,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是不好的。如果連命都沒了,如何去找回公道呢?所以我覺得不值得為這幾分鐘的傷害去喪失一生。寧愿忍受小的痛苦,就像我們做手術,誰也不愿意在身上劃一口子,但如果這個手術能救你的命的話,那么我們寧愿忍受。
提問:您曾經說過要區別開不同的罪犯,從而采取不同的應對手段。那么這些罪犯通常都會有哪些特征呢?如何應對呢?
李玫瑾:在沒有反抗條件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先服從他的要求,減緩他情緒的緊張度,因為對方想要控制你,他也很緊張。
第二,我覺得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是語言,因為這個時候目光對視是不太好的,他會覺得很危險——你為什么要看著我?盯著我?你是不是想要記住我的面部特征?這會引發犯罪人的危險反應。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用語言,用輕聲的語言交流,可以試探性的,如:「你能不能別傷害我……」,最好用能夠拉近距離的言語。其實很多犯罪人,他也是遭受過挫折的失敗者,比如打工打不成,到了一定年齡沒有結婚,或是剛從監獄里出來,等等,這些人缺少的是正常人的情感,沒有人正眼看他們,沒有人覺得他們好,沒有人愿意接近他們,這樣一來,人在沒有自尊的情況下,他什么都會做的。我們如果作為被害人的話,他選中你了,你就要想辦法去理解他,他在生活中確實挫折很多,是一個孤獨的、備受歧視的人。
第三,你要看他提的是什么要求,這個要求你能否做到,能否服從。盡可能滿足他一小部分的要求,有些要求你滿足不了,你要告訴他為什么你不能滿足。有個女孩在被強奸前對犯罪人說,我現在正在來月經,你要不覺得臟不覺得晦氣的話,我也忍了;不過我告訴你這樣不是很好。總而言之,要跟他坦誠,先把他作為一個人,然后再考慮怎樣去應對。
- 前言
- 序言
- 110 報警指南
- 第一章:在家安全
- 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第二章:出行安全
- 出街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坐車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駕車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第三章:遇襲安全
- 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 第四章:防盜安全
- 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 第五章:防搶安全
- 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 第六章:防騙安全
- 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第七章:綁架安全
- 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 第八章:網絡安全
- 個人信息安全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網絡求職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網絡購物注意事項
- 防遇襲篇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第九章:兒童安全
- 防溺水注意事項
- 金灣溺水黑點
- 防遇襲篇注意事項-待增補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第十章:防走失安全
- 兒童防走失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老人防走失注意事項
- 警方案例與提醒
- 附錄:如何培養自己的安全意識?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