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為什么非要引入那幾種類型轉換?](https://mp.weixin.qq.com/s/6YW7VX787X7kZiRBLbVn-Q)
*****
眾所周知C++關于類型轉換引入了**四種**方式:
static\_cast
const\_cast
dynamic\_cast
reinterpret\_cast
1. 為什么要引入這幾種類型轉換,它與C語言中的強制類型轉換有什么區別?
2. 這四種類型轉換分別應用在什么場景?
## C++為什么要引入這幾種強制類型轉換?
我們都知道C++完全兼容C語言,C語言的轉換方式很簡單,可以在任意類型之間轉換,但這也恰恰是缺點,因為極其不安全,可能不經意間將指向const對象的指針轉換成非const對象的指針,可能將基類對象指針轉成了派生類對象的指針,這種轉換很容易出bug,需要嚴格審查代碼才能消除這種隱患,但是C這種轉換方式不利于我們審查代碼,且程序運行時也可能會出bug。
而C++引入的這幾種類型轉換可以完美的解決上述問題,不同場景下不同需求使用不同的類型轉換方式,同時有利于代碼審查。
下面詳細介紹這四種類型轉換的使用場景:
**static\_cast**
使用方式:
~~~
#include <iostream>
~~~
**使用場景**:基本數據類型之間的轉換使用,例如float轉int,int轉char等,在有類型指針和void\*之間轉換使用,子類對象指針轉換成父類對象指針也可以使用static\_cast。
非多態類型轉換一般都使用static\_cast,而且最好把所有的隱式類型轉換都是用static\_cast進行顯示替換,不能使用static\_cast在有類型指針之間進行類型轉換。
**dynamic\_cast**
### 使用方式:
~~~
#include <iostream>
~~~
**使用場景**:用于將父類的指針或引用轉換為子類的指針或引用,此場景下父類必須要有虛函數,因為dynamic\_cast是運行時檢查,檢查需要運行時信息RTTI,而RTTI存儲在虛函數表中,關于虛函數表具體可以看我的這篇文章:[面試系列之C++的*對象*布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jA1OTEzMg==&mid=2247484213&idx=1&sn=dc75ae10a8ef2cf6188fe982076e7ea8&chksm=eb7a05a6dc0d8cb0394a43cb0cebe4f454eaf53bb353087d8d3ac7b08c2948edb3fc62172237&scene=21#wechat_redirect)
**const\_cast**
使用方式:
~~~
int main() {
~~~
**使用場景**:用于常量指針或引用與非常量指針或引用之間的轉換,只有const\_cast才可以對常量進行操作,一般都是用它來去除常量性,去除常量性是危險操作,還是要謹慎操作。
**reinterpret\_cast**
使用方式:
~~~
int main() {
~~~
**使用場景**:沒啥場景,類似C語言中的強制類型轉換,什么都可以轉,萬不得已不要使用,一般前三種轉換方式不能解決問題了使用這種強制類型轉換方式
- C++基礎
- 什么是 POD 數據類型?
- 面向對象三大特性五大原則
- 低耦合高內聚
- C++類型轉換
- c++仿函數
- C++仿函數了解一下?
- C++對象內存模型
- C++11新特性
- 智能指針
- 動手實現C++的智能指針
- C++ 智能指針 shared_ptr 詳解與示例
- 現代 C++:一文讀懂智能指針
- Lamda
- c++11多線程
- std::thread
- std::async
- std::promise
- std::future
- C++11 的內存模型
- 初始化列表
- std::bind
- std::tuple
- auto自動類型推導
- 可變參數模板
- 右值引用與移動語義
- 完美轉發
- 基于范圍的for循環
- C++11之POD類型
- std::enable_if
- C++14/17
- C++20
- 協成
- 模塊
- Ranges
- Boost
- boost::circular_buffer
- 使用Boost.Asio編寫通信程序
- Boost.Asio C++ 網絡編程
- 模板
- 模板特化/偏特化
- C++模板、類模板、函數模板詳解都在這里了
- 泛化之美--C++11可變模版參數的妙用
- 模板元編程
-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模板元編程文章!